长城小纪四:董家口—铁门关 2019.12.14
董家游乡游铁门 长墙长恋女儿山
远山渐近,哨楼探出,又到了令人振奋的时刻,走看长城。
董家口西行,依次是游乡口、月城、女儿山、铁门关, 全程约9千米,却耗8小时,其艰辛程度可想而知。看看这些地名,还是挺令人神往的。
董家口的山脉是26亿年前大洋地壳隆起所形成,扭曲的古老岩体裸露在外(见图一)。

图一:26亿年前从海洋底部隆起的山脉,学名蛇绿岩。
回放一下,26亿年前的某次地壳运动。这片汪洋隆起了密密麻麻的峰峦,而后,经历了多次持续百万年的暴雨,几十次冰河变化,山体被暴水切割,山岩被坚冰涨裂,到处重复着堰塞崩塌,洪荒之水奔涌向地势低的方向。群山中峭壁沟壑纵横,形成了蜿蜒的山川,陡立的山口。
后来,这一带又经历了数次造山运动,山体叠组,山川重塑。幸运的是,26亿年前的这几座山体没有被撼动或覆盖,以至于神奇地保留到今天。
长城就是依托山川,勾连山势,封锁山口通道,达到防御的目的。
这段长城恰巧跨过这古老的山脉,并沿河道延绵在陡峭的山脊上(见图二)。

图二:长城延绵在河道南面陡峭的山脊上
董家口上次已经介绍,这次重点考察了董家口关城(见图三)。

图三:敌楼上观望董家口关城遗迹,荒草凄凄
游乡口与董家口一山之隔,是个小垭口,明初始建,有关城。口外设烽火台、壕沟、炮台。明后期关口封闭,沿墙体增设3座敌楼及月城(见图四)。游乡口名声在外,与名人诗作有关。

图四:阴影处的敌楼位置就是原游乡口,左上角是月城
月城建在游乡口西山顶上,城墙、东西门完好,里面荒芜。草丛中仍能见建筑瓦片,当时应是仓储或圈马的地方。
本次行程的重点和经典是女儿山(见图五)。女儿山海拔六七百米,长2千多米,北侧壁立,南侧陡峭,沿途面西两处百米大断崖,只能绕行通过。长城仰卧在女儿山山脊上,时而砌石,时而山险,最高峰顶仍存有一座墩台。

图五:女儿山一角
女儿山本身就是一道天然屏障,与长城珠联璧合。
铁门关,因两座像铁门的山壁扭会在关口得名,口宽仅四十余米(见图六)。南有关城,已毁,现为铁门关村。此关为明时兀良哈三卫入贡通道之一。如今也是唐承的主要公路。

图六:夕阳中的铁门关,关口两侧交错的崖壁像两扇铁门
董家口至游乡口、女儿山东西段有数座敌楼,大多遗存两层。其他地段有墩台遗迹。整段边墙设置为二等和三等,山险居多。值得品味的是一座结构独特的敌楼,东无门窗,南北两眼小箭窗,西一门。楼内沿着东墙侧面,有阶梯上楼(见图七)。

图七:直对镜头的是无窗墙体,右侧亮光处是上楼通道
女儿山风光旖旎,山川、残雪、戍楼,景色祥和。历史上这里可是戒备森严,随便进入会当做奸细、或偷越国境杀头的。敌对状态中,边军们高度紧张,百姓不得随便出入,没心情欣赏风景。
放松一下,回味上长城时的晨光和下长城时的夕阳吧(下图队友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