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康诰》曰:“克明德。”
《太甲》曰:“顾諟天之明命。”
《帝典》曰:“克明峻德。”皆自明也。
【注解】
1、《康诰》:是《尚书·周书》中的篇名。周公在平定三监《管叔、蔡叔,霍叔)武庚所发动的叛乱后,便对康叔于殷地。这个诰就是康叔上任之前,周公对他听做的训辞。
2、克:能够。明:崇尚。
3、《太甲》:是《尚书•商书》中的篇名。
4、顾諟天之明命:这是伊尹告太甲的话。顾,回顾,这里指想念,諟,是,此。明命,即明德,古人认为是天所赋予的。故称为明命。
5、《帝典》:即《尧典》,《尚书,虞书》中的篇名,主要记述尧、舜二帝的事迹。
6、峻:大。
【译文】
《康诰》中说:“能够崇尚美德。"
《太甲》中说:“经常想念上天赋予的美德。"
《尧典》中说:“使大德能够显明。”这些都是说要使自己的美德得以发扬。
【启示】
一句“克明德"浓缩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德性精华,揭示了其以人为本、向内追索的道德文化精神本质。中华文明的政治管理体系一直是德、刑并用,但更注重的是德性的教化,而德性的教化最重要的是信,孔子云: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德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就是信,这也是我们当今社会最为需要的,这里的信不仅仅是诚信,它还包括信仰、信念、信心等,有了信这个精神动力,国家才会走向强盛,社会才能趋向和谐,人类才能实现和平。
(来源:《论语•中庸•大学》国学今读系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