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理念的偏差让教育现状变得异常严峻,人们不得不思考:理想的教育模式是什么样子?未来的教育路在何方?
也许,我们可以从《窗边的小豆豆》里面找到答案。
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作者描绘了巴学园这样一个自由自在的世界,就像《巨人传》里的修道院一样,只有一条院规:做你所愿做的事。
巴学园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跟随小女孩豆豆的视线,我们首先可以看到巴学园的外表是和其他学校不同的:校门是从地底长出来、用电车做教室。其次,巴学园的教育方式也是不同的:座位可以每天换一个自己喜欢坐的地方,习题也可以从自己喜欢的学科做起。另外,巴学园还有各种各样有趣的活动,比如合唱《饭前歌》、学习之后的散步、别具一格的运动会等等。
豆豆喜欢在巴学园上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小林校长。校长是所有学生的朋友,豆豆喜爱并且尊敬校长。
在作者逐渐深入的叙述中,我们了解到,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其实还是一位教育家。小林校长教学经验丰富,在成蹊小学任教过,创办了成诚幼儿园、巴幼儿园和巴学园。在创办巴学园之前,小林校长在欧洲参观了各种小学,访问了许多教育家,还引进了达尔库罗兹的“旋律教育法”。巴学园不仅是孩子们自由成长的乐园,更是小林校长在自己“发扬优良的品质,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创立的理想学校。
小林校长的教育是尊重。
他是豆豆碰到的“第一个可亲的人”,在第一次见面就认真地听豆豆讲了四个小时的话,丝毫没有厌倦的表示。在后来也是把腰弯得和豆豆的眼睛一样高,以一种平等的姿态和豆豆交流。
小林校长的尊重不仅体现在与孩子们的相处,还体现在和同事的交往中。当班主任老师一时没有注意到高桥同学敏感的内心,校长没有在办公室,而是在厨房对班主任老师做出了严厉的批评。这样既使班主任老师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又照顾到了她的自尊心。
小林校长的教育是引导。
为了让孩子们不挑食,小林校长将食物新奇地称为“海里的东西”和“山里的东西”。为了培养孩子们在别人面前勇于表达自我,他在吃饭时让大家轮流讲故事。而在大荣同学拉了豆豆的辫子把她弄哭之后,校长批评了大荣同学,并告诉他对女孩子要亲切。
就这样,尽管没有特意教学,一些良好的品德和作风在不知不觉中就渗入到孩子们的言行举止中了。
在我看来,教育就应该是一个不断引导的过程。学校提供足够多的选择,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和兴趣发现自己真正喜爱的东西。分数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学到了什么。就像学习语文,并不是要人人都成为文学家,而是要使其具有基本的理解水平和欣赏水平。
小林校长的教育是一种保护。
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比较旺盛,他满就足大家的好奇心,允许学生夜里带着毛毯来学校看电车是怎样运来的。
对于有生理缺陷的学生,他让孩子们脱光衣服在游泳池里一起玩,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身体都是美的”,帮助有他们克服害羞心理。为了使高桥同学获得自信,他甚至专门安排了一场所有比赛都便于高桥同学却得第一名的运动会。
“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和“你一定能做到”是校长经常对豆豆和高桥同学说的两句话,就是这两句话改变了两个孩子的一生。
小林校长的教育是自然而然发生的。
在散步中,孩子们知道了雄蕊和雌蕊,在不知不觉中就学到了理科、历史和生物学方面的知识。
小林校长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必须让孩子们看到实物。他请来农民老师教大家种地,让大家在学习的同时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同时学会尊重他人。
教育体现在小林校长的一言一行中,他处处为孩子们着想。他尊重孩子,相信孩子们自己能够把事情做好;他帮助孩子们改正错误,发扬他们优良的品质。一如初见时校长把椅子拖到豆豆跟前,和豆豆面对面坐下来说:“随便给老师说点什么吧!把你心里想说的话,全都讲出来。”小女孩滔滔不绝地讲着话,空气中充溢着美好,我想,那便是教育真正发生的时候吧。
在巴学园的特色教育下,曾被退学的小豆豆能够顺利地和大家一起学习、交往,自信、快乐地成长。巴学园的其他学生也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就:高桥君在滨名湖畔的安藤电气公司担任“协调工作”,校长的女儿美代成了国立音乐大学附属小学的音乐教师,阿泰已经是一所著名研究所的副所长……巴学园的学生们,每年的十一月三日,大家都会聚到九品佛寺庙度过快乐的一天,像小时候那样彼此称呼。
遗憾的是,巴学园在战火中毁灭了,小林校长也没能再次创立像巴学园那样有自己特色的小学。但是,巴学园永远是现代教育工作者努力追求的方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