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还是早早起了床。多年早起的习惯,已形成了固定的生物钟。前段时间买回的书籍,也没看过几页,工作繁忙,也抽不出多少时间阅读。刚拿上书本,却没有要阅读的欲望了。索性放下了书本,先清空一下自己发胀的头脑。
静静的,望着窗外不远处的山林。倏忽间,便想到很遥远的过去,想到了童年的美好时光,想起了妈妈的味道……
岁月如梭,几十年的光景,晃如昨日。老式的灶台,甚至还没开始烧煤,茅草做燃料。燃烧的灰烬,专门堆在一偏僻的房屋,我们称之为“灰屋”,这也是很好的天燃肥料,以助农作物的生长。
方寸之间的灶台,承载了多少的欢声笑语。人的记忆开始于两岁之后,我想,我的最早记忆便是这满满烟火气的灶台。因为,那时能吃饱饭,便是人的头等大事。
那时,一家四五个小孩很正常。我们四兄弟,上面有一个姐姐。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灶台旁边有一张桌子,不过,桌子派上用场的时候却不多。吃饭时,我们基本站着围在灶台边就解决了。严格说来,那还不能称之为吃饭,只是填饱肚子,以维持生命而已。
来了亲戚,或者是家里办点事情,那就在桌子上吃饭,拿出家里仅存的一点儿好东西来招待客人。小孩是不能上桌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不能对父母要求太多,因为每家都如此。(不像现在,你得把他当祖宗一样供着,还这不好吃,那不好吃)
那时的东西,啥都好吃。南瓜皮都吃得津津有味。不过,在记忆深处,妈妈用麦面粉煎的饼最好吃。曾经也心血来潮,煎过几次麦面饼,却无论也煎不出当年妈妈的味道。
前年的时候,到重庆办点事。刚好妈妈在给弟弟带小孩。回广东坐车要做HS检测,妈妈说离弟弟这里不远,二十来分钟步行的路程。看着妈妈佝偻的背影,我鼻子酸酸的,眼里噙着泪水。赶到医院的时候,做检测的下班了。我便搭的去了另一个医院……
两三个月前,弟媳打电话告知。妈妈现在身体一日不如一日,没有体力带小孩了。让她在重庆玩,但妈妈不习惯就回到了老家。
回老家也好,没有了城市的喧嚣,空气清新。人来人往,花开花落,都是常态。
辛苦了大半生,养育几个小孩不容易。只希望年迈的父母,能够在老家静静的、舒适的多活几年。多看看你的子孙,多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