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就是法布施。”周老师说。
“写作也是法布施?”茉莉疑惑地问道。
陶老师微笑着解释说:“写作传播智慧,就是法布施。”
“原来是这样。”茉莉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看着老师和伙伴的讨论,我不由地感叹:“原来很多事情我们已经开始了。”
“是,越写越有智慧,因为付出的同时就是得到。如果不写智慧(思想),我们可能不知道自己拥有智慧(思想)。在写的同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丰盛。所以我经常说‘思想和智慧是写出来的,越写越多,不写就没有。’”周老师又详细地为我解释了“写和智慧”的关系。
这时,终于明白老师为何在书院强调“人人为师”“互为人师”“好为人师”。因为即使不明白,但给别人讲的多了就会开悟。开悟后就能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而且内在的自己觉醒后,需要做的任何事情,都不必去坚持,而是自然地发生,永远不会放弃。
“那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吗?”正当我思虑时,周老师再次语出惊人:“不要担心把自己写的江郎才尽黔驴技穷,智慧是写不尽用不完了。”
周老师总能在不知不觉间点醒我们的困惑。我不由地感谢道:“谢谢老师,受教了。又想到了‘本自具足’。”
“悟性很高。”我仿佛看到了周老师正微笑着点头。
“本自具足”是在阅读一本家庭教育的书籍中接触到的。书中提到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圆满具足的。而教育就是唤醒和呈现。唤醒孩子内在的智慧,令孩子能率性而为。
所在在教育之前,我们要用心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从而开启内在智慧,做喜悦自在的家长和老师,引领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教学的过程中,我常结合所学,默默实践。一位已经小学毕业两年的孩子,他的妈妈常跟我说:“孩子特别幸运遇到您,自从走进您的课堂,孩子就爱上了语文学习。现在上了初中,语文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这样的结果是每一位老师的期待,他们都希望从自己课堂去走出去的孩子,能够收获学习的快乐。其实仔细想来,我的那位学生本就是具备语文学习的能力,只是在恰当的时机,我恰好唤醒了他的智慧。一经唤醒,那智慧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
加入书院以来,看到伙伴们在写作上的突破和成长,接触到更多的写作与修行的智慧,越发理解“本自具足”的概念。其实智慧和觉悟本就在,不必过于计较外在世界的得失。
以平常心做平常事,踏踏实实地过好每一天,时刻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醒,接纳、面对、处理,放下,用自己所经历的一切来成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