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暑假了,我们一家人兴奋地回到了姥姥家。四岁的女儿乐乐特别喜欢和姥姥玩,没事就去“折腾”她的头发,把它弄得一会儿像鸡毛满地飞,一会儿又变成白云天上飘。姥姥也很疼乐乐,有啥好吃吃一定要留给这个小外孙女儿,惹得其它孙女孙子们“羡慕嫉妒恨”。没办法,“缘分”呐,谁叫我们来的少呢,“物以稀为贵,人以少为爱”。
昨天我们一行四人加上小不点儿乐乐一起出去游玩,俩大哥哥玩得起劲,他们的游戏太有想象力,乐乐加入不了,就在一边想捣乱,一会儿拍拍哥哥们的屁股拍完就跑开,一会儿跳到俩人之间当小丑,想吸引关注。俩哥哥被她弄得烦了,撒开丫子跑得不见踪影,乐乐哇地一声大哭起来。我和姥姥被美景吸引,一路聊一路看,也没太关注孩子们的游戏,直到这声大哭把我俩从美景中拽了回来,我才意识到他们玩得并不顺畅。
但是显然我有点心不在焉,草草安慰乐乐几句,赶紧把她糊弄不哭了了事。乐乐的情绪开始低落,随着我们无精打采往前溜达。
从景区出来,我们需要打的回家。来时大家心情都不错,一行五人有点“超标”,于是乐乐坐到了姥姥怀里,这样刚好挤下我们。回去时情况突变,我只是注意到了大家可能都累了,所以对三个孩子变得懒羊羊也没太在意。
上车后,乐乐坚持要挤在哥哥们中间,遭到极力反抗,一场大战即将爆发。我和姥姥开始理所当然劝说乐乐坐回姥姥怀里,越劝乐乐越固执。怕司机着急,我硬把她塞到姥姥怀里,姥姥也顺势往怀里一搂,哈,这下可动不了了。
随着车子开动,一声大哭从车厢升起,我坐在前座,刚开始很生气,心里在评判这孩子怎么忽然变得不可理喻这么不懂事?!想训她还是忍住了。后来调整自己静下来,感受到了乐乐的情绪,一定是她不舒服了,才会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不舒服,她一定不是故意的。很奇怪当我放下评判接纳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之后,我感觉自己的心变得宽阔而舒服,好像有爱在内心升起。我开始想办法逗乐乐开心。一个很幼稚的“藏猫猫”游戏就让她的脸由下雨转成了阴天;几个回合下来已经晴空万里,太阳公公终于露出灿烂的笑容了。
过后我反思整个事件,发现孩子比我们成人简单的多,没有无缘无故的情绪,尤其负面的,如果孩子有情绪了,那一定是她的内在发生了改变。身边的照顾人如果觉察不到孩子内在的反应,就会理所当然认为是她不懂事,进而只看表面问题,对孩子的外在行为升起自以为是的道德评判。如果这时候大人还没觉知,估计就会使事情往更坏的方向发展:不是训孩子就是冷淡或者挖苦,这些不经觉察就自动发生的做法,让大人瞬间也变成一个幼稚的孩子状态。一个孩子怎么可能引导得了另一个孩子?!
幸好,在我升起评判的那一刹那我觉察到了小我的反应模式,认出了它,我在心里好笑,笑自己刚才差点出口伤人。
晚上回到家,和乐乐“探讨”了白天发生的事。乐乐很淡定地表达了上午哥哥们对她的“欺负”,看到她的脸上灿烂的笑容,我在心里暗暗庆幸:差点又酿造一起有头无尾的家庭吵闹剧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