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古代十大才子——宋文学家苏轼,唐诗人李白,清小说家曹雪芹,战国辞赋家屈原,明代文学家徐渭,明代思想家李贽,西汉时期史学家司马迁,唐朝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和汉魏文学家曹植。
今天继续为大家介绍中国古代十大才女,看看她们有着怎样的才华,她们是否能“入得厅堂,进得书房”,她们又是如何讲述着巾帼不让须眉的传奇故事。
第一位——李清照
李清照李清照(1084—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
她的人格像她的作品一样令人崇敬。她既有巾帼之淑贤,更兼须眉之刚毅,既有常人愤世之感慨,又具崇高的爱国情怀。她不仅有卓越的才华,渊博的学识,而且有高远的理想,豪迈的抱负。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
李清照作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体现的爱国思想,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李清照的爱国思想,代表了中国古代广大妇女追求男女平等、关心国事、热爱祖国的一个侧面,让后人从中看到了中国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还在众多爱国作家中为女性争得了一席之地。不仅如此,李清照还开创了女7作家爱国主义创作的先河,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女性爱国的光辉典范,特别是现代女性文学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再说这么一个小故事。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位词人。他们二人不仅恩爱至极,而且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从事学术研究,志趣相投,生活美满。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那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德夫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的主要作品:
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声声慢·寻寻觅觅》、《清平乐·年年雪里》《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等
诗:《浯溪中兴碑诗》、《乌江》(又名《夏日绝句》)、《皇帝阁春帖子》、《钓台》、《上枢密韩肖胄诗》等
文章:《金石录序》、《词论》、《打马图序》、《投翰林学士綦崇礼启》等
第二位——蔡文姬
蔡文姬蔡文姬(约174—约239年)名琰,原字昭姬,晋时避司马昭讳,改字文姬,东汉末年陈留圉(今河南开封杞县)人,东汉大文学家蔡邕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才女和文学家,精于天文数理,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
她的父亲蔡邕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文学家和书法家,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是曹操的挚友和老师。生在这样的家庭,蔡文姬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蔡文姬从小以班昭为偶像,也因此从小留心典籍、博览经史。并有志与父亲一起续修汉书,留名青史。可惜东汉末年,社会动荡,她初嫁于卫仲道,后因无子,丈夫死去而回到母家,又因匈奴入侵,蔡文姬被掳到了南匈奴,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生育了两个儿子,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十二年后,曹操统一北方,想到恩师蔡邕对自己的教诲,用重金赎回了蔡文姬。
蔡文姬的《悲愤诗》是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真情穷切,自然成文”,激昂酸楚,在建安诗歌中别构一体。五言《悲愤诗》节选中写到“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柜。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以叙事详尽、细节逼真见长。
蔡文姬也确实非常有才气,是历史上少有的才名盖过美貌的女子。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于是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可见蔡文姬才情之高。曹操把蔡文姬接回来,为保存古代文化方面做了一件好事。历史上把“文姬归汉”传为美谈。
蔡文姬还擅长书法,其文笔宋刻《淳化阁帖》有收录。蔡文姬一生,特别是归汉后,继承父亲的遗志,撰写了《续后汉书》,而且有人说蔡文姬的才华压倒了汉代才女卓文君,曹植和杜甫的五言叙事诗也是受到了蔡琰的影响。这不能不说是她对祖国古代文化作出了卓越贡献。也证明了她成为十大才女不是浪得虚名的。
蔡文姬的主要作品:
诗:《悲愤诗》
音乐:《胡笳十八拍》
书法:完善了父亲蔡邕创造的八分字体
第三位——班昭
班昭班昭(约45-约117年),又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女史学家、文学家,史学家班彪之女、班固之妹,十四岁嫁同郡曹世叔为妻,故后世亦称“曹大家”。
班昭的才华首先就表现在帮哥哥班固修《汉书》,这部书是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是正史中写的较好的一部,人们称赞它言赅事备,与《史记》齐名,全书分纪、传、表、志几类。还在班昭的父亲班彪的时候,就开始了这部书的写作工作,她的父亲死后,她的哥哥班固继续完成这一工作,不料就在他快要完成《汉书》时,却因窦宪一案的牵连,死在狱中,班昭痛定思痛,接过亡兄的工作继续前进。
班昭为继父兄遗志,在藏书阁经年累月孜孜不倦地阅读了大量史籍,整理、核校父兄遗留下来的散乱篇章,并在原稿基础上补写了八表。至此,这部完整的《汉书》,历经40年的编撰工作,班昭在四十岁的时候,终于完成了《汉书》。虽先后经过四个人之手撰写,但读起来却“后先媲美,如出一手”,十分和谐。
班昭学识渊源,尤擅文采。汉和帝多次召她进宫,让皇后和诸嫔妃拜她为师,向她学习儒家经典、天文、数学,从而使班昭声名大震。班昭丈夫姓曹,人们便尊她为“曹大家”(当时人们把学识高、品德好的妇女尊称为“大家”,“家”在此读“姑”。)
可以说班昭是一位博学多才,品德俱优的中国古代女性,她是位史学家,也是位文学家,政治家。班昭的学问也十分精深,当时的大学者马融为了请求班昭的指导,还跪在东观藏书阁外聆听班昭的讲解。
班昭的主要作品:
史书:《汉书》
散文 :《汉书》八表、《女诫》、《为兄超求代疏》、《上邓太后疏》等
汉赋 :《大雀赋》、《 针缕赋》、《蝉赋》 、《东征赋》、《欹器颂》等
第四位——上官婉儿
上官婉儿上官婉儿(664—710年),又称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诗人、皇妃。陕州陕县(今属河南三门峡)人,上官仪孙女,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
上官婉儿天资聪敏,少年时代就在宫廷脱颖而出,《景龙文馆记》记载:“(上官婉儿)年十四,聪达敏识,才华无比。天后闻而试之,援笔立成,皆如宿构。”。上官婉儿不仅有文词,而且明习吏事,逐渐获得了武则天的信任,得以参与奏章的批复和政令的拟定,成为武周王朝的政治核心。
唐中宗李显复位之后,亟需借重上官婉儿的政治才干,又令专掌制命,深被信任,寻拜为昭容。昭容为九嫔之一,当时在后宫地位仅在皇后之下,上官婉儿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其政治地位又非武则天时代所能比拟。“两朝专美”一词形容上官婉儿在武后和中宗朝的显赫地位,实不为过。
在《旧唐书》中,上官婉儿还与与批复四方的表奏和草拟朝廷的政令的魏征、李百药、岑文本、许敬宗、上官仪、刘懿之、刘禕之、周思茂、元万顷、苏味道、韦承庆等人一同相提并论。可见上官婉儿的政治才干和文学修养在唐时是数一数二的。
上官婉儿的诗歌创作,既有对“上官体”形式技巧的继承,更在诗歌的题材范围、抒情特征及格调气度等方面对此前的宫廷诗有所超越,从而为诗歌从初唐宫廷诗的歌功颂德、绮错婉媚迈向波澜壮阔、尽善尽美的盛唐之音,跨出了重要一步。
上官婉儿作为初唐宫廷诗歌的发扬光大者和终结者,比普通的诗歌作者更能体验到时代风骚,故能最终超越乃祖创制的“上官体”,在“采丽日新”的基础上,注入刚健之气和开阔之境,促成了唐代诗歌从初唐宫廷诗到盛唐之音的转变,从而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上官婉儿以一介女流,影响一代文风,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是很少见的。
上官婉儿的主要作品:
诗:《彩书苑》、《游长宁公主流杯池》、《驾幸新丰温泉宫献诗三首》、《驾幸三会寺应制》等
第五位——苏若兰
苏若兰苏蕙,字若兰。约生于秦王苻坚永兴元年(公元357年),始平(今陕西武功县)人,善属文,魏晋三大才女之一。
据《晋书·列女传》记载。武功县苏坊有一少女,名蕙字若兰,是陈留县令苏道质的三姑娘。若兰从小天资聪慧,三岁学字。五岁学诗,七岁学画,九岁学绣,十二岁学织锦。及笄之年,已是姿容美艳的书香闺秀,提亲的人络绎不绝,但所言皆属庸碌之辈,无一被苏蕙看上。(后嫁于秦州刺史窦滔)
多才多艺的苏蕙还是一个多产的女诗人。苏若兰最著名的著作就是拥有近八千首回文诗的《璇玑图》。还有诗著五千多首,可惜都以散佚,无人搜集。
自她以后,历代不少文人学士,也创制了许多回文诗词,如南朝齐的王融,唐代的藩孟阳、张荐,宋代的王安石、苏轼、李禺,明代的汤显祖、张芬,清代人张淮、邱琼山、谢默卿等,也都写过多首回文诗。但能像苏若兰的《璇玑图》能读出几千首的,目前还没有。后来的回文诗词不论有几多变新,苏若兰总是他们的启蒙老师。所以后世文人多有诗歌赞誉苏若兰的美貌和智慧。
就比如说才子苏轼《回文七言绝句一首》:
红笺短写空深恨, 锦句新翻如断肠。
风叶落残惊梦蝶, 戍边回雁寄情郎。
倒读则为:
郎情寄雁回边戍,蝶梦惊残落叶风。
肠断如翻新句锦,恨深空写短笺红。
再给大家说一个小故事。苏若兰的丈夫窦滔在苻坚当政后,觉得文武才略有了施展的机会,入仕前秦,政绩显著,屡建战功,升任秦州刺使。后因被奸臣忌功嫉能,谗言陷害,被判罪徙放流沙(今新疆白龙滩沙漠一带),与苏若兰在阿育王寺北城门外海誓山盟,挥泪告别。苏若兰表白对窦滔的忠贞不渝的爱情,等他回来团圆,海枯石烂不变心,誓死不改嫁。可是窦滔到流沙后却另寻新欢,苏若兰得知,由思念转为郁愤。花前月下,椒房灯前,孤寂怨恨的苏若兰吟诵成诗,一共7958首织绣成841字的锦绣回文图,就是《璇玑图》寄于负心汉窦滔。窦滔读到这些情意真挚悲切的诗文,良心发现,打发走了小三,准备车舆礼邀迎接苏蕙到襄阳,从此夫妻情好如初。
苏若兰的主要作品:
诗歌:《璇玑织锦诗》(其余诗歌已失传诸多)
第六位——薛涛
薛涛薛涛(约768~832年),字洪度,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代女诗人,成都著名乐妓。
薛涛姿容美艳,性情敏慧,8岁能诗,通晓音律,善辩慧,工诗赋,多才艺,声名倾动一时成,成为当时著名的女诗人。
在唐代女诗人中,薛涛与刘采春,鱼玄机,李冶,并称唐朝四大女诗人。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娥并称蜀中四大才女。
薛涛八岁那年,她父亲薛郧在庭院里的梧桐树下歇凉,他忽有所悟,吟诵道:“庭除一古桐,耸干入云中。”薛涛头都没抬,随口续上了父亲薛勋的诗:“枝迎南北鸟,叶送往来风。”那一年,薛涛不过八九岁。可见薛涛从小就具备了才女的天赋。
当薛涛父亲薛郧被贬到四川后,不久染病去世,年仅16岁的薛涛凭借“容姿既丽”和“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的本事,加入乐籍,成了一名营妓。身在娱乐场中,使得她与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有来往,比如像白居易、刘禹锡、杜牧、张祜等诗坛领袖都经常与薛涛吟诗作对。薛涛作诗500多首,然而这些诗歌大多散失,流传至今仅存90余首,十分令人惋惜。
薛涛的诗以清词丽句见长。但还有一些具有思想深度的关怀现实的作品,在封建时代妇女,特别是像她这一类型妇女中,是不可多得的。她有很多试对防守边疆士兵的艰苦生活寄以深切同情。杨慎说它“有讽谕而不露,得诗人之妙”。《四库全书总目》也认为她的诗“托意深远”,“非寻常裙屐所及”。
薛涛的主要作品:
诗:《送友人》、《题竹郎庙》、《池上双鸟》、《十离》、《鹦鹉离笼》等
第七位——鱼玄机
鱼玄机鱼玄机(844—870年),晚唐诗人,唐武宗会昌二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城郊。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鱼玄机性聪慧,有才思,好读书,尤工诗。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鱼玄机五岁便能背诵数百首著名诗章,七岁开始学习作诗,十一、二岁时,她的习作就已在长安文人中传诵开来,被人誉为“诗童”。当时正在长安的大诗人温庭筠慕名往访鱼玄机,并以“江边柳“三字为题,让其即兴赋诗一首。鱼玄机略作沉思,一会儿,写下一首诗:“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影铺春水面,花落钓人头。根老藏鱼窟,枝底系客舟;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温庭筠对玄机的聪明睿智非常欣赏,从此便常常出入鱼家,悉心教授诗词歌赋,成为这位“诗童”的老师和朋友。
明代文学家钟惺在《名媛诗归》称“绝句如此奥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划得出,即刻划得出,而音响不能爽亮……此其道在浅深隐显之间,尤须带有秀气耳。”鱼玄机与李冶、薛涛、刘采春并称唐代四大女诗人。
再给大家来一个小故事。江陵名门之后李亿来京做官,与鱼玄机之一见倾心,鱼玄机成为李亿的小妾后,两人柔情蜜意。然而李亿的妻子裴氏,对玄机妒不相容,惧内的李亿被逼写下休书,忍疼将玄机扫地出门。其实她和李亿分别后,两人还深深的爱恋着。三年的时光在刻骨的思念和等待中熬过去了,她朝思暮想的爱人李亿已偕娇妻出京,远赴扬州任官去了。听此言,鱼玄机如遭五雷轰顶,自己的一腔情意竟付之东流,真情难换薄幸之心啊!她出家后,对李亿却还一往情深,写下许多怀念他的诗。鱼玄机孤零一身,她无可奈何地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的痛苦而又绝望的心声。(怎么感觉我一天不是说小故事,而是八卦人家啊,啊哈哈)
鱼玄机的主要作品:
诗:《寄国香》、《闺怨》、《愁思》、《秋怨》、《题隐雾亭》、《感怀寄人》等
第八位——卓文君
卓文君卓文君(约公元前179—前117年),汉代才女,西汉蜀郡临邛(今四川邛崃)人,大富商卓王孙的女儿。其与汉代著名文人司马相如的一段爱情佳话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她也有不少佳作流传后世。
卓文君,是一个美丽聪明,精诗文,善弹琴的女子,家中富贵。她是汉临邛大富商卓王孙女,好音律。是汉代的才女。
这次我还要在八卦一个。不过是以此证明卓文君的才华。司马相如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而卓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作了一首《白头吟》:
皑如山间雪,皎若云中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杆何袅袅,鱼儿何簁簁,
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夫君在暗示自己已没有以往过去的回忆了。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一别之后,二地相思,只道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曲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倚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红,偏遭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急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恨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想知道司马相如追卓文君故事的朋友,可以点击我的主页,文章里面《中国古代的撩妹高手,教你一首诗歌拿下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
卓文君的主要作品:
诗赋:《白头吟》、《诀别书》、《怨郎诗》等
第九位——朱淑真
中国古代十大才女,她们不仅人美,才华更美!朱淑真(1135—1180年),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流传颇广的《生查子》:“……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一阕,长期以来被认为欧阳修所作,其实是当时怕坏了女子的风气,才将作者改为了欧阳修的。
朱淑真的作品多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这是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还有“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就犹如当今的人们当街亲吻一般大胆。这在中国封建社会里面是很少见的大胆诗作,更何况出自一个女人之手。
朱淑真不仅擅长写词,而且朱淑真书画造诣还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著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
朱淑真的主要作品:
诗词:《浣溪沙·清明》、《生查子》、《江城子·赏春》、《减字木兰花·春怨》等
第十位——谢道韫
谢道韫谢道韫(约349—约409年),字令姜,东晋时女诗人,是宰相谢安的侄女,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也是著名书法家王羲之次子王凝之的妻子。
她自幼聪识,有才辩。在东晋士族中王、谢两族是北方最大的士族:谢安以军功和才能立身,王导则以中庸安命,王、谢间明争暗斗,但毕竟盘根错结,才女谢道韫成了书圣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之妻,也正所谓门当户对,才女配才子。可谓是出身于诗书富贵之家、礼乐簪缨之族。
谢道韫才学过人,甚是聪慧,且勇敢果断,品味高雅,为东晋女诗人。《晋书》本传记她“风韵高迈”、“神情散朗,有林下风气。”曾经他的小叔子王献之和客人辩论,辩不过,谢道韫替他去辩,谢道韫旁征博引,论辩有力,最终客人理屈词穷。可以看出谢道韫的才华横溢,连著名大家王献之在才华上,都只能甘拜下风。
谢道韫识知精明,聪慧能辩,叔父谢安曾问她:“《毛诗》何句最佳?”答:“吉甫作颂,穆如清风。仲山甫永怀,以慰其心。”安称赞她有“雅人深致”。一次谢安召集儿女子侄讲论文义,俄而大雪骤下,安问道:“白雪纷纷何所似?”安侄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安大悦。这一咏雪名句,盛为人所传诵。因此,后世称赞能诗善文的女子为“咏絮才”。
谢道韫的书法也为后世所称道。唐张怀瓘《书断》称其书法“为其舅(指王羲之)所重”。唐人李嗣真《书后品》则称其书法“雍容和雅,芬馥可玩”。
谢道韫因为她才华和聪慧,被后世的才子佳人笔墨中不断追诉敬仰,成为我国古代才女的代表人物。
谢道韫主要作品:
诗:《登山》(又名《泰山吟》)
文章:《论语赞》
今天为大家介绍了我国古代十大才女的才华和故事,大家有没有觉得她们就是“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古代美女呢?不管怎么说,才华横溢的她们为我国古代史上又增添了一抹光辉,她们的事迹和才华值得我们当今中国人去纪念和歌颂。
(本文作者秋风不悲画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