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阿兰七岁,对河南驻马店洪水有了些许印象,就根据自己的记忆写了系列小文《七五年的记忆》,这些小文成文局促,寡淡无味,却也勾起了丁庄老少爷们对当年和家乡的怀念,阿兰的哥哥阿武刚刚看看了几节就建议阿兰写写自己的父亲。
阿兰觉得好奇怪,她的头脑中根本没有父亲在七五年的任何印记,父亲去哪里了?
“父亲当时是咱队的队长,大公无私,舍小家为大家。用你的简书,用你的口气,我给你提供真实题材,写写父亲吧。”
有了新题材,阿兰当然求之不得。
阿兰告诉阿武,她先完成以自己的记忆为线索《七五年的记忆》,之后将另起炉灶,另写一篇以父亲为线索的关于七五年的回忆。
“题目应该叫《父亲在一九七五》,借用电影《列宁在一九一八》。应该分水涨、转移、水落、生产自救、发放救灾物资、春节六部分。”
阿武像模像样地把题目和提纲都拟好了!
“这些事迹有我亲眼看到的,有父亲告诉我说的。在毛泽东时代象父亲那样思想觉悟高的人有很多。父亲的这些举动告诉我们:为人不能光考虑自己。”
阿兰的妹妹阿红打趣说:“阿兰,你不去拜访一下素材的提供者,让他给你摆摆长龙阵?”
阿兰确实应该去拜访一下阿武,可是每个周末都要辅导两个小宝宝学习,怕抽不出时间,就开始耍无赖:
“哥,你要不自己写点东西就白搭了你的好材料!”
“我写太通俗了,错字又多。”
“没事,你写,我来改!”
晚上,阿兰就收到了阿武写的第一部分《父亲在一九七五—1、水涨》!这效率完全出乎她的意料!
阿兰确实小瞧初中毕业的阿武了!阿武的文章中虽有错别字,但是脉络清晰,事件描述细致!阿红说她看了忍不住落泪。
阿武他上初中时,英语特别不好,每次考试都是几分,但绝对不会是零分。他就会做句型转换,把陈述句变为否定句和疑问句。他的语文和数学成绩一直很好。当他决定辍学不上高中时,闫忠保老师觉得非常可惜!英语击退了他学习的信心!要不是英语太差,没准他也能上高中考上大学!
看着阿武的文章,阿兰觉得阿武还是有很大潜力可以挖掘的,而不像他自己认为的那样,年纪大了,干啥都不行了!
阿兰决定以阿武的口吻去改编《父亲在一九七五》,里面的父辈们都用实名,以纪念给我们生命、在艰难困苦中呵护我们长大成人的父亲们。他们中的大多数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们一直就活在我们心中!
感恩我们目不识丁的父亲们在那贫穷的年代,给了我们那么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