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以文工团的一帮团友作为发起点开始叙事,用时间线推进,交叉、对比几位主人公不同的人生经历。
军区司令的儿子最早弄到了收音机和磁带,军长的女儿最早接触到牛仔裤和墨镜;多年以后,军区司令的儿子在三亚拿地,海天盛筵,而木匠的儿子,残疾军人,战斗英雄,穷困潦倒,国家没承担起他的基本生活保障。
与前作《我不是潘金莲》一样使用了一些“魔幻现实主义”手法,比如毛泽东去世后,分队长说:怎么越唱越欢快了,情绪不对啊。比如从小被欺凌到大的何小萍,成了英雄后突然疯掉了。
这种表达我很喜欢,只是,影片始终没有深刻挖掘过那个时代的荒诞、邪恶和癫狂,所有关键情绪都好似欲言又止,看上去就像一张堆砌历史符号和泛黄的私人记忆的照片,还是用美图秀秀加过虚化滤镜的。
在强调集体主义,强调同化的封建思潮冲洗下,穿着文胸、易出汗体质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能成为何小萍被群体歧视的缘由。于是,在文工团的被霸凌岁月中,木匠的儿子,“活雷锋”刘峰是唯一接纳与理解她的战友。
所有人都觉得刘峰做好事,做出牺牲是理所当然的,只要习惯性的给他发好人卡就行了。刘峰说自己做梦都想去进修,但还是把进修机会让给团友了。
有些人,只要发行一些对自己毫无价值的社交货币,就能兑换到别人的前途,改变别人的命运。
好人,只要做一件“人之常情”的事,就会被反转,踩到泥里;而坏人,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
这就是后来的“抚摸事件”!
其实林丁丁也多少有些喜欢刘峰,但是在禁欲教育中成长,她觉得谁都可以有正常的七情六欲,唯独“活雷锋”不可以有!
虽然这群青年男女也很enjoy在“霓虹灯”下听邓丽君(为什么是邓丽君,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设计,因为80年代邓丽君的歌曾一度被打成黄色歌曲)的感觉,在他们的灵魂深处,其实也渴望突破禁锢的枷锁!
但是,他们不敢,于是他们接受被同化,同时还甘心沦为同化自己的“领袖”的棋子,去打压那些率先站出来反抗同化的“发声者”!是不是很变态?像不像一种变了异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敢于敞开心扉的刘峰,视情爱为纯洁之物,与极力掩饰情欲的人相比,到底谁才是真的流氓?
十个人欺负一个人是欺凌,一百个人欺负一个人是欺凌,但是一万个人欺负一个人,就是正义了!真奇怪啊!
最后,做为一个无限向往和平的“反战主义者”,要感谢冯导在大屏幕上展现出血淋淋的战争残酷性(其实就越战的惨烈程度而言,冯导的画面已经非常非常温和了)。
每个个体都不过是大时代里的一只蝼蚁。
或幸运如他们,青春似色彩缤纷的芳华:
或如他们,似平静内敛的黑白:
End
作者介绍:
何厌世,歌手,导演;网易云音乐 搜索 何厌世 即可收听作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