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文元
No.127/第十二章/6
第十二章 莫负荒沙万里行,从头收拾旧山河。徐树铮率部入蒙,迫使外蒙无条件撤治
第六节 戎马书生,砉然长啸。徐树铮在交涉外蒙撤治期间之趣闻轶事
徐树铮手下有一位名叫王荫泰的部将,在外蒙撤治交涉中从旁出力不少,但却不见诸正史。当时王荫泰主要是通过哲佛的一位弟媳,来时时影响哲佛对撤治的态度。
哲佛这位弟媳的芳名叫“锁龙花”,伊自小在恰克图汉商圈内长大,通晓汉语,会讲汉话,乐与汉人交往,颇受汉文化的熏陶。嫁到库伦后,仍一如从前。陈箓任都护使驻库大员时,锁龙花就常到都护使公署串门,探望陈妻。锁龙花天姿俊俏,生性活泼,是当时库伦的一个活跃人物,又由于她能常常接近活佛,所以在政治上也颇有能量。在外蒙撤治过程中,她很出力。
王荫泰时任西北筹边使署总务厅厅长,是徐树铮身边的红人,当年又是一个英俊潇洒的年轻军官,因此,颇招这位蒙古贵妇的倾慕。两情相悦,不久传出绯闻。徐树铮得知,索性因势利导,令王荫泰通过伊人劝说活佛活撒治。哲佛虽皈依佛门,但怜香惜玉,善纳妇人言,于是乎,锁龙花之绵绵燕语莺声,竟起到举足轻重的意外成效。活佛最后同意撤治,在民间起最大的影响力还是他这位弟媳妇的劝说。
徐树铮初到库伦,就注意保护蒙民利益,吩咐当地华商今后要与蒙民诚实交易,不许再欺骗他们。同时,徐树铮还注意对蒙民实施教化。在库伦万寿宫旧址,徐主持组织了一个“王公喇嘛联合会”,他常做一些施政演说,也讲解一些汉学经典,诸如《孟子》、《十三经释义》等等;有时也针对蒙古婚丧嫁娶的旧俗,发表一点委婉的说教。很多蒙人都愿前来参加活动。
徐树铮在库伦期间,每日晨昏都要巡视驻军营房,常与士兵共进便餐。他也非常重视开展文体活动,对驻蒙官兵和当地蒙民寓教于乐。徐树铮曾于库伦开辟网球运动场,与部下同场竞技。每逢年节宴饮,常以戏剧演出招待王公、喇嘛和普通蒙民。徐本人酷爱昆曲,而且达到专业水平。他能自辑曲谱,也能登台演出。某次宴酣,徐树铮乘兴鼓动王公上台小唱。当时锁龙花也在场,她本来就能歌善舞,此时更是登台助兴,与王公唱和。徐树铮自己也放歌一曲。他声如洪钟,最擅扮相关公戏。关云长义薄云天,快意恩仇,轰轰烈烈地活着,轰轰烈烈地死去,是徐树铮最为钦佩的古人之一。
在赴蒙随员中,有一位名叫范金泉的笛师,受雇于徐树铮本人。那时,受雇的艺人在府衙戎幕中,地位几与听差杂役无异。可是,徐树铮却很赏识范氏才艺,一直对他另眼相待。范笛师也感念知遇之恩,不顾年迈,伴随出塞,饱受塞外风雪严寒之苦。在那些激烈交涉的时日里,徐树铮不论公务多么繁忙,每晚都邀范氏吹笛,他则击节唱和,慷慨高歌,直至夜深。“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有时激情所至,竟不知今夕何夕,忘我地跑到蒙古包外,仰望寒云飞渡、冷月孤悬的夜空,广袤狂野的草原荒漠、塞外寒夜的脉脉清辉都映现在他的脑海中,织成锦绣词章,谱写出许多新曲。
徐曾自称“戎马书生”。的确,金戈铁马的军旅生涯仍不能改变其书生本色,一枕幽怨与满腔豪情都随着悠扬的笛声和大江东去的高歌倾泻而出……。其间,徐树铮还曾以“笳”为题,填词一首《念奴娇》,借物咏怀,一抒胸臆:
砉然长啸,带边气,孤奏荒茫无拍。坐起徘徊,声过处,愁数南冠晨夕。夜月吹寒,疏风破晓,断梦休重觅。雄鸡遥动,此时天下将白。遥想中夜哀歌,唾壶敲缺,剩怨填胸臆。空外流音,才睡浓,胡遽乌乌惊逼。商妇琵琶,阳陶觱篥,万感真横集。琱戈推枕,问君今日何日?
(砉xū:撕裂声。觱篥bìlì:古代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琱:同“雕”。)
徐树铮这一信笔之作,哀婉雄阔,豪情逸致,直追宋词。
(未完待续)
(本文属作者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弱势守土》实体书已绝版,感兴趣的读者可直接简信联系我购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