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过的小说里有位私塾先生,平日里儒雅谦和不与人争,孩子们怎么闹都不恼,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好脾气。后来有人拿着时势富贵刀大杀四方惑乱天下,先生拿着如尺的刀拂了长袍走出去,跟孩子们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这句话你们以前不懂,其实你们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就够了,所谓仁义,就是做对的事情。哪怕可能有多么不好的后果,多么严峻的形势,也绝不能退让。什么是对的事情,犯错就该受罚,无辜就当保全,杀人便是有罪。
“所以啊,先生要去做一个罪人,承担这些罪恶了。”然后啰啰嗦嗦的先生,拿着如尺的刀走出去,淡淡地落下去,无人能逃、无人能躲——正道要打人,谁能躲?哦对,先生那把刀,叫正道,尺子一样的落着灰。少年刀刀主问先生:你这么牛逼,不害怕朝廷对整个村子的人不利么?先生微微地笑,说怕,他一介书生本来就不是打打杀杀的,可是他必须出手,否则就不对。
嗨呀,像是强盗逻辑。可是偏偏占着理,让人没地儿说理去。你说时势变幻变通一下吧,可有些东西变通一下也就变了味,譬如家国,譬如操守。秀才划了个底线在那,不触底就由着这天下折腾去,触了底,就必须反弹、必须守持底线的东西。但是到底于当下有损,所以怎么着心里都有点疙瘩。
于是先生朗朗的笑出声来,说那简单啊,把那个不对的人去掉,就没问题了。当下里,我隔着书页,都好像看到先生的背影,满心震动。他满心念着的不过正道两个字,自己搭进去也无所谓。是最传统的中国文人,听奔走在六国间饥寒交迫的夫子絮絮的念叨修齐治平,慢慢地就成了自己的信仰。
后来高中时候有次考试要求写人物传记,里边就有海瑞,当下脑子里就蹦出来小说里的先生。提了笔,良久写了七个字“天地苍茫一根骨”。是说海瑞,也不是说海瑞。文人老是这么不讨好的角色——众人都赞颂盛世繁华锦衣玉食君明臣贤,偏他们要跳出来说:醒转过来呐!这繁华底下尽是尸骸,玉盘珍馐里淌着民脂民膏,华裳美服上渗着百姓血汗。醒转过来啊,民心怨愤、大厦将倾势已危急!可那些人反过来笑他:你看这疯子,为求龙恩不吝手段危言耸听!张居正明白他,两次举荐他。如鱼得水般的,若是换个人,当是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可他不是,他是在御史视察学校时,在一群跪地相拜的人中长揖礼之的书生,人格清澈如同汉白玉,由是,他在任时耿直廉洁、不精强权,时人慨叹呵:一代廉吏海青天!
清白的好名声,适合传唱后人,却为时俗不容。时俗不同于世俗,世俗百姓挣扎在赋税饥寒之间,惦念着这世上有位海青天为他们触怒权贵。只是可惜啊,此世之时,并不在乎他们的声音。时俗为官宦发声,向海瑞发难——他们安逸的生活被这不知深浅的书生横插一杠,赋税减免出平民口中米,尽数是从他们粮仓里搬出来的。何况,百姓积怨已久,好容易来了为民做主的大老爷,上陈伸冤的血泪里也少不了添油加醋无中生有。这书斋里坐久了的书生,比不得摸爬滚打人心悉查的张居正,他信夫子书里讲的民风淳朴人性本善,他是想着救人的,哪想到苦水有时会让人心溃烂,仇恨的枝蔓会恣意生长,满含恶意的缠绕在原本并不相干的人身上。何况,他错误地将儒家处世之道搬到法度上来,面对疑案,他不是慎重调查,而是"与其冤屈兄长,宁愿冤屈弟弟;与其冤屈叔伯,宁愿冤屈侄子;与其冤屈贫民,宁愿冤屈富民;与其冤屈愚直,宁愿冤屈刁顽"。文人的天真与济世情怀成了双刃剑,支撑着他前行,也让他理政有失偏颇。
一腔赤诚滚烫得快溢出来,灼伤了锦衣玉食的堂上客。屋舍冷清简陋、葛布作帏帐、竹器破烂的文人,被指庇护奸民鱼肉士大夫,沽名乱政。海瑞由是解职归乡里。便使张居正明白他,却也不再任用他,史书称,张居正厌恶海瑞刚直清正不敢任用。我不以为意,却私以为两人有点惺惺相惜的意味。他们都心心念念着改革,可到底有不同的:张居正想在这世上闹点事,就先画了皮潜伏进去,这皮相他无所谓好看与否——反正那些沉溺幻影之中的人也只会向着那看起来最雄伟的影子俯首称臣唯其马首是瞻。海瑞不一样,他不愿意做个影子,就坦坦荡荡的站出来喊:嘿,我说,你那么做不对,你要么改了,要么我收拾你。没人听他的,在一群影子里他反而显得缥缈,他就冲上去打破那些影子,却反陷在迷雾里。张居正清楚,所以他不想再把海瑞带进迷雾里,他们俩力量不够,没法驱散迷雾,再那么待下去,海瑞连命也得赔进去。
毕竟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他们从太多士大夫口袋里掏了银子分给百姓,这本身就触犯了整个奴隶主阶级的利益。为了自己获利而诬告的百姓,又给他们把刽子手的刀往下压了压。简单地说,他们因为救人被人追杀,他们救的人也乘机撕下块肉大快朵颐。海瑞是个书呆子,赤子丹心心甘情愿的捧上去。张居正明白,也义无反顾,百年后多难看他就由着他去,反正黄土之下他早不问世事,可那书呆子在意啊,所以他到底想把个书呆子保下来。
虽然后来……嗨,后来他到底没保住他,可好歹海瑞走远了也没被泼太多脏水,百姓还是会世世代代的惦记着、告诉子子孙孙:从前啊,有个海青天,为百姓奔走四方,鞠躬尽瘁。海瑞九泉下若有知,应当是欣慰的吧?以身殉道,死得其所。会有后来人续上这星星之火,成燎原势。
网友评论
又是一遍,好多看不懂
全文: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我的理解是,这是读书人的担当,修齐治平的使命感的本源。
先生读圣贤书,处不平世。时势富贵欺人,先生的使命感敦促他践行读书人的担当,走出书斋行正道。这也正是海瑞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