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学校晚上六点半的家庭教育讲座,尽管提前出发,在路上还是遇到了堵车,还好,6点20分到达学校。找到座位,坐下,与前排儿子同学的妈妈打了招呼,寒暄了几句很快,老师便上台了。
这次讲座的内容是关于提高孩子的动力,当时看到老师在群里发布消息时,想着提高孩子的动力,这个主题也不错,可以去听听。结果,当老师打开PPT时,才发现主题是:孩子不完成作业,家长该怎么办?咦,这个?有点尴尬。俩个孩子还真没有不完成作业的情况,这一点,我这个当妈妈的还感觉有些许欣慰。没想到这次讲课的内容是关于家庭作业的,那既来之,则安之吧。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呢。抱着这样的心态,将手机再次检查一下,调至静音状态,开始听课了……
整堂课听下来,还是有所收获的。作为家长,面对孩子出现不写作业、完不成作业或对作业抱着敷衍的态度,首先试着让自己平静下来,接纳这个现实,然后找出孩子完不成作业这个现象下的最底层的原因。如果我们只停留在表层,看到孩子不思进取时,可能会劝告,教训,吼叫,甚至威胁等等,这样只会更加加具孩子对学习的厌烦。
就像一土教育联合创始人李一诺说的:“接纳其实是一种能力,它并不意味着放任,而是我们知道孩子当前的状态是有原因的,并且有能力跟孩子一起找到原因,这样才能给孩子有效的支持。”
说到支持,就是父母给予孩子的能量,早上从叫孩子起床的那一刻,到送孩子下车的那段时间;晚上从孩子走进家门,到他们躺下的这段时间,我们作为父母,与孩子是一种怎样的关系。如果这段时间亲子关系处理不好时,就会产生情绪与内耗,孩子在学习上无法将注意力完全集中在学习上,学习效率低。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822/17acf51543407c28.jpg)
早上的能量
早上,妈妈叫孩子起床的方式,你属于哪一种?
我儿子小学同学的妈妈跟我诉说孩子的起床气:“一看孩子磨蹭,我那个火啊,噌的一下就上来了”。我说:“孩子有起床气,那肯定也是让你给气的。”
我一个邻居朋友常说:“我每天早上6点叫他起床,怎么叫也叫不醒,总要拖到6点半。为这,我早上没少嚷他。”
我的另一朋友说:“对我儿子,我通常先轻轻叫他几声,告诉他几点了,要起床了,他可能赖上几分钟,如果见他还在继续睡,我会走到他床边拍拍他,告诉他现在几点了。这时,他会很快坐起来,睡眼惺忪地穿衣服。女儿呢,我会亲亲她的小脸,跟她说再睡五分钟就起好吧?她迷迷糊糊地答应了。等到了时间,再叫她,她通常会慢悠悠地坐起来。”
想想早上谁不愿意多睡会呢?更何况是孩子。如果我们抱着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起床,用第三种比较温柔的方式叫孩子起床,孩子还有起床气吗?如果再加一顿美味可口的早餐,相信孩子出门时,肯定是能量满满的。
一个心里被爱的能量装得满满的孩子,足以应付各科学习上的压力,在与老师、同学的关系处理上,他也不会心急气躁。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822/f6619211c73fda3e.jpg)
父母接纳的能力
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但是在学习上,他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我们作为家长接纳能力就很重要。
比如有的孩子作业做不完,常常写到十一、二点;有的不做作业,甚至出现厌学、逃学的情况。
出现这些情况,父母先把情绪放一边,找找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
1)是学习基础差,跟不上老师的步伐?
2)作业是不会做,还是磨磨蹭蹭边玩边做?
3)是对某科老师有扺抗情绪,就是不想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822/94b2778ee3fed9a3.jpg)
了解孩子的学习风格,是属于理论学习者还是实践学习者。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822/11e15182f707b718.jpg)
理论学习者类型的孩子学习东西比较快,对于有些知识点掌握不扎实的,也不愿花太多时间去吃透,允许模糊匹配。
而实践学习者类型的孩子,学习起来,速度会相对比较慢,做作业的速度也会相应慢一些,但他们对知识点掌握上比较牢固,精准匹配度高一些。
学习方法
根据孩子的情况,找出孩子不爱学习、完不成作业背后的原因,归因时针对孩子的行为,不要针对人。接下来就是和孩子一起了解学习相关的规律,如学习的过程、记忆规律、框架式学习法,制定目标列计划,应用PDCA循环,让孩子成阶梯式上升状态。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822/7322e39826c38273.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822/04cbc84ede419b3e.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822/860f4be4672aac84.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7774822/efb188617c72a574.jpg)
通过这次老师的讲课,我明白了我家俩个孩子都属于理论学习者类型的。最大的收获是:
1.亲子关系给予孩子能量的重要性;
2.对整理错题本更深层次的了解,即框架式学习法;
3.还有PDCA循环的应用这一概念。PDCA循环的具体实操方法可参照上图。
当然,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道理论知识只是被动吸收,并不代表自己就完全掌握了。
孩子的成长改变,需要我们参与进来,和孩子探讨,找出好的对策,制作目标,列出可实操性的计划。孩子在实施的同时,父母做好有力的监督,针对结果,做进一步调整,形成阶梯式上升的闭环模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