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湘军攻下南京之后,很多湘军将领劝曾国藩起兵造反,左宗棠派人给曾国藩送过一封密信,说什么“鼎之轻重,似可问焉”。彭玉麟则问曾国藩:“东南半壁无主,老师岂有意乎?”而曾国藩的回答是一副对联:“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应该说这个故事很有趣,可惜不可能是真事。左宗棠和彭玉麟等湘军将领之所以追随曾国藩,正是因为曾国藩打着忠义这面大旗。一旦打起造反的大旗,湘军集团马上会四分五裂。
正如萧一山说:“国藩之所以薄皇帝而不为……因其以护持名教为帜志,绝不能自毁立场,做反乎礼教之事也。君臣大义,在数千年专制政体积威之下,业已根深蒂固,此为一般人所深信不疑之事。”
曾国藩起兵是为了维护名教,而名教所重,正是君臣大义。
蒋廷黻先生曾分析道,曾国藩忠于清廷,一方面是基于礼教原则,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虑,因为在列强环伺之下,清王朝覆灭,不仅会“亡国”,而且会“亡天下”:“中国的旧礼教既是他的立场,而且士大夫阶级是他的凭依,他不能不忠君。……他怕满清的灭亡要引起长期的内乱。他是深知中国历史的,中国几千年来,每次换过朝代,总要经过长期的割据和内乱,然后天下得统一和太平。在闭关自守、无外人干涉的时代,内战虽给人民无穷的痛苦,尚不至于亡国。到了19世纪,有帝国主义者绕环着,长期的内乱就能引起亡国之祸,曾国藩所以要维持满清,最大的理由在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