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杨德昌将上学时亲身听闻过的故事改编成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少年杀死少女的悲剧让人叹息不已,两年后,姜文拿着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一阵大改,拍出来《阳光灿烂的日子》,将自己的那段少年心事锁了起来。对这两位导演来说,青春是回望的某一站,但在日本导演岩井俊二的电影里,青春是永远的母题,《情书》、《四月物语》、《花与爱丽丝》……还有新片《你好,之华》。
《你好,之华》被称为“中国版《情书》”,只不过比起后者,它少了莹雪盖山般的纯净幽远,多了闹哄哄的烟火气。中年袁之华替去世的姐姐袁之南参加同学聚会,遇到她从中学起就一直暗恋着的学长尹川,之后袁之华假借姐姐的名义与尹川通信,牵连出尘封的青春往事,和三代人的爱恋情思。
之南和之华是岩井俊二电影中常见的两生花设置,之南品学兼优,落落大方,是众人爱慕的女神,之华各方面都很普通,从小生活在姐姐光环下。面对之南,之华是既欢喜又烦恼的,欢喜的是,姐姐是她与别人谈论的资本,烦恼的是,她喜欢的尹川眼里只有姐姐。
这种微妙的关系在青春期很常见,可以发展出各种狗血剧情,太多导向明确的青春片就这样拍,老实学生、校花、痞子的标配,里面充满了怨气和遗憾,像《致青春》歌词里说的:“我们要互相亏欠,要不然凭何怀缅?”虽然这种电影很能戳中痛点,但太落到实处,便有庸俗简单化的倾向。但在岩井俊二的电影中,青春的结局永远是释然。
《情书》里博子对着空山大喊:“你好吗?”,温柔至极,《你好,之华》里,无论是之华婆婆和老师的黄昏恋,之华与文涛的柴米油盐,还是尹川、之南与张超的纠葛,在岩井俊二的镜头下散发着自得的小确幸,他们都在不同的人生境遇里各自沉浮,或自在或迷惑,谁能想到之南的生活会被一个渣男毁掉?谁能想到当初默默旁观的之华却是活得最坦然的那一个?谁能想到颇有才华的尹川多年来还活在过去的幻梦中?谁能想到罪魁祸首张超这么善于自省?观众和尹川一样,竟然有点一拳打空的失落。
虽然电影名字叫《你好,之华》,可看完之后印象最深刻的是之南、张超和尹川的情缘,之南这个人物是靠其他人的回忆拼凑起来的,虚化处理的人物更能惹人联想,她代表着神秘,不解和命运,自带柔光,是他人调整生活的坐标。张超这个角色在我的想象中本应更加混蛋一些,或者忏悔更加浓烈一点,不然少点劲儿。尹川,他不明白为什么之南突然就消失了,他为她写书,为她自我折磨,一直想求得一个答案,结果真相如此残酷又简单:之南不爱他了。此时,尹川才知道,他最该放过的人是自己。
人与人的缘分很奇妙,有些事不是努力就会有收获的,年轻的时候容易自我感动,交往也不会带眼识人,枉将真心错付,或者凡事都要求一个解释,哪怕自欺。青春伤痛的流行背后是人类的自虐倾向,自虐背后是对平淡生活的反抗。
然而,余生很长,精彩更迭,当有一天某人的生活丰富到不需要自苦的时候,也许会淡淡地说一句:再见,爱错了的青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