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张见感思行卡片,来自梁宁产品思维30讲的第五讲。
05/1000 做产品、做人何时需要角色化生存,何时需要去角色化?
见:
集体其实就是一堆角色。
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集体人格。
集体人格形成的过程,也是我们被教育的过程,一共有五个关键动作:
1、确定目标。
2、建立恐惧的边界。
3、放入清晰的标的。
4、给予红利,然后让它产生路径依赖。
5、不断重复。
其实教育是违反人性的。
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换句话讲,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
人其实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
梁宁说钉钉App反人性,钉钉产品经理回应是的,因为钉钉是给一个集体做产品,集体人格就是反人性的。
如果你的产品的使用对象是一个“个体”,那你必须要抛开对个体角色化的刻板想象,而把对方当成一个完整的、鲜活的人,去做用户研究。
但是如果你是在给一个特定的集体做产品,那么其实你应该充分研究这个集体的集体人格、共同记忆和核心观念。
总结:人是因为训练和压力才成为角色的,而集体就是角色的聚集。
角色化生存就是我们真实的生存环境,但是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你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感:
我的角色化生存被训练的深入骨髓,在学校是好学生,从小在家里是好女儿,工作在单位是好员工,但其实自己的精神状态一直是紧张有压力的,自己一直小心的活在集体中,而且心中还想着不要是集体最差的那个。
自己生病住院倒是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机会,不用过和周围人一样的生活,只要躺在那里,感受外界就好,身体在受苦,精神却很放松。
和LG打交道的过程,自己其实是带着非常深的角色化预期,希望他能明白我的感受,但这些感受是自己在原生家庭中,为适应不正常的环境,自己构建出的结果,LG很难理解,也无法展开真正的交流,所以自己在这个问题上打转了很多年,也因为揪着这个问题不放,造成了俩人很长时间的痛苦感受。
知道自己在集体中紧张,所以这些年的生活,自己是越来越远离集体了,也幸好有这样的条件。
思:
以前一直奇怪,自己为什么和同学、和同事打交道都没问题,也从未产生过冲突,同事都还蛮喜欢我,可是一到家里,和LG打交道,却是伤痕累累,自己总是露出最丑陋的面目,原来是自己的角色化预期太强烈了。
在父母那里看在眼里,默默积攒的所有对关系的拷问、对爱的质疑、对家庭的困惑,让我在自己的生活中负重累累,又因为自己发起互动,提出疑问后,每每收获的是争吵、伤害,自己只是换了个方式在重复父母的老路,折磨自己折磨LG。
现在学到了只有去角色化地认识、沟通、交互,才能够得到真正的感情。
行:
这堂产品课,一直把自己当做一个产品去了解、去认识、去纠偏,防止自己被变成一个残次品。
角色化才有效率;去角色化,才有感情。
自己的感情脆弱、敏感,现在自己正在通过学习,营养它、强壮它。
对待自己耐心一点,练习去角色化的来感受,问自己想吃什么,想玩什么,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好好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