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无论去哪里都是兴致勃勃的,长年的办公室工作让我只要能走出去,都会感觉到精神爽爽。
就算是爬山,甚至是去过的地方再去,我都觉得开开心心,丝毫没有厌倦的意思。
但是这次去湘西却让我有了不一样的感觉,沿路的风景让我产生了没离开过的错觉,即使已经坐了几个小时的车,却依然像是在原地打转转。
到了凤凰也感觉失望,第一次来的新鲜感早已荡然无存不说,就算对着所谓的标志性沱江两岸也觉得审美疲劳。主打的消费是穿着民族服装拍照,到处都是穿着同样衣服,化着同款妆容的女人在走,跟着拍照的人,密密地排满了夜晚灯光下的江边。
不时有老年人或小孩子推销鲜花头环,不时有人来问要租衣服拍照吗,大约旅行对不少人的刚需是几张好看的照片。
这个偏远的小乡镇,因为沈从文的妙笔,生出了无数的向往和想像,边城、翠翠,像一个空灵唯美的滤镜,赋予给了这平平常常的山水不一样的美的幻影,却在脚步到达后,所有的想像指向虚无和失望。
第一次感觉,没什么意思。
没意思的感觉一旦产生,便像是刚刚冬眠苏醒过来的蛇,开始反思起来,旅行到底有什么意思?或者说打造的所谓旅行景点是什么意思?
起码要一个吸引点,或者是自然风光,或者是人文历史,总之有个能让人产生期待和向往的点,产生想要来看的意愿。
来了以后要制造消费点,除了景区的门票外,吃住行是基础消费,还要制造出商品和体验,万变不离让来的人尽可能地消费。
边城的宁静悠然,翠翠的美而不自知,笔下的世界和灯光下浓妆的女孩子,已经是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了,同一个地方,山水依旧,只是来往于其间的人不同了。
旅行从某方面来说,也是一个不断打破期待和幻想的过程。
这和谈恋爱也有异曲同工之处,以文学作品和想象为展开点的爱情,在踏踏实实变成一个具体的人,一段具体的关系后,期待和幻想也会不断被打破。
而如何能在不断被破的环境里,保持期待,仍有兴致,这是个难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