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招牌。
走着走着,会忘记逛街的初衷,顺着一个一个有味道的招牌走去。
招牌不同的材质,从一条幡子到木制再到铁制。
我偏好木头做的招牌,有股厚重感,加上上面写着一些字,藏着书法在里面。
招牌藏亭是我最喜欢的招牌。这是个传统的亭子,漆着红漆,挂着黑色木头做的方形,上书“藏亭”,拓着小印,还有四个不认识字形的字。
亭下是个老爷爷的摊位,卖的一些旧玩意儿,印有毛泽东主席的盘子,看上去陈旧的香炉,真假不知的铜钱等。
一年四季,每天去那里吃喝玩乐都能看见老爷爷守在摊位上。
冬天穿着棉大衣,夏天在躺椅上打瞌睡。
不招呼,不吆喝。
我常干的事是路过那里一回,便纠结一回:是“zàng”亭还是“cáng”亭?
老人、老牌,总觉得他们一起在阳光下泛着幽幽古意。
类似这种古玩招牌哪里都有,还跟着两条有拽文嫌疑的对联。
我路过黄鹤楼,走过宽窄巷子,穿越古琴台……那些流传着传说故事的地方,每一个牌子,都有重量。
招牌是门面,每一个字都有其对应的含义和故事。
所以很多招牌虽然不是我好的这口,可它们有自己的韵味,想要吸引到更多的人,就得百家齐放。
招牌从图案选择,确定字体,制作logo,环节面面俱到。通过招牌就能看出此店面的风格,或者说是老板的性格是什么样的。
像这种招牌一眼就能看出里面是卖衣服。我猜里面的店主是一个嫁了人的女孩子,或者一对结婚不久的小夫妻。他们在家的附近盘下一家店,守在这里卖衣服,挣点钱生活。
招牌这些不太认识的字母组成了一个招牌,它们个性且张扬,看上去有点高大上,会让人觉得里面的格局会不会很高端?
让我们的视线到中国地图上,从沿海到内陆,从江南到江北,广州,昆明,西藏,青海,成都……
每个名字出现,都有代表它的招牌:粤语,石林,喜马拉雅山,高原,辣……
这些招牌,不只有一个。用在人身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纵观历史长河,留名的人谁没一两个属于他的“招牌”?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个人标签”。
太史公、推敲僧、白衣卿相、人生若只如初见、诗圣、诗仙、画圣、九千岁、万岁爷……
与之对应:司马迁、韩愈、柳三变、纳兰容若、李白、杜甫、吴道子、太监、皇帝……
每个人,每类人都有招牌,一曝家门,别人都知道他是谁。
招牌是形象,砸起来容易,树起来却需要时间、实力。
每个人都扛着一块“招牌”走在人世间,在生命的终点,它才会制作完成。
第19周第1篇总55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