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拆我拆我拆拆拆拆书
批评还是鼓励?这是一个问题(1+2)

批评还是鼓励?这是一个问题(1+2)

作者: 寒羽正念 | 来源:发表于2017-03-19 23:48 被阅读77次

    拆书复盘——羽美人(20170319)

    苹果(好的地方)和洋葱(改进的地方)都很有营养,都可以帮助大家成长,区别在于,苹果很爽口,洋葱有点辣。

    --By 大鹏

    1.


    今天在百新书局拆书时,大鹏反复和我提到反馈的重要性,以及鼓励我多多“挂科”重来,让我有了一个很深的感悟:很多时候,人们不会反馈“激烈批评”的意见,而更多的愿意给予鼓励和赞美,这样,对人对己都更安全。然而,能够真诚地给予批评的师友是珍贵的,这里面体现了一份无条件的爱和信任,他们极大的信任你,所以冒着被你“埋怨”的风险,给予了你最“掏心窝”的干货。

    雨点小师姐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请狠狠地指出我的问题所在”。一直让我不太理解。

    2.


    前些年我接受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告诉我曾经我们小时候的“挫折教育”理念是错误的,孩子需要被鼓励,而不是不断被家长和老师批评,这样不利于构建健康的心理人格和自我价值感。“我们要关注他们做对的地方,并积极给予鼓励,而不是关注他们做错的地方”。

    正因此,我喜欢宋亮大哥最近一直带拆的《鲸鱼哲学》,这与我的理念完全一致,训鲸师是怎样将3-5吨重的鲸鱼训练成能够根据指令做出复杂的动作?鲸鱼可是比小孩子难教多了,他们不会说话,听不懂人言,体积庞大,打不得骂不得逼不得……所以,书中一再强调“关注点,信任,鼓励,友谊,积极互动”这些观点。

    3.


    可是这周二,当我们讲到“调整指令”这一节时,出现的第一个原则就是:尽可能迅速、清晰而不带责备地指出错误,并解释错误的负面影响。这令我大为困惑,大跌眼镜。

    从一个成年人的角度,我当然知道领导要指出员工的错误,老师要指出学生的错误,才能帮助大家改进,这是常理。可是,我们之前不才学了,“要关注优点”,“不关注错误”吗?

    对此,我和宋亮大哥,雨点小师姐展开讨论,结果如下:

    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

    因为他们并没有旧有模式和旧有习惯认知,他们甚至没有对错好坏的概念,所以,对于他们的“不合适言行”,我们最好的反应,就是不予关注,那么很快,他们就会觉得“不好玩”,而放弃。

    比如,一个小孩子打了你一下,然后躲在一边偷偷看你。你如果说“打爸爸不对,不可以打爸爸”,他还会继续来打你。你如果说:“你打爸爸,爸爸很疼,爸爸不开心”,他会嘻嘻笑着继续来打你(╮(╯▽╰)╭)。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你没有反应,没有回应,不关注。那么,他可能会再尝试着重复几次,看你没反应,之后就再也不玩这个游戏了,因为他们觉得,这个行为——不好玩。孩子了解世界的方式,是通过——互动、尝试和观察。

    对于青少年和成年人,情况则不一样了。

    因为他们已经根据自己过往的经验形成了一套自己的认知模式或旧有习惯模式,对他们来说,你没有反应,就意味着——我的行为是合适并且没有出错的。

    比如,你的一个员工说话经常会“呛”到别人,导致其他同事不愿意和他共事,而他自己对此并不自知。这种情况下,如果你采用“不关注错误,只关注他做对的地方并给与鼓励”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他做对的次数会越来越多,这是肯定的。

    但是,他的这个“呛人”的毛病并没有被意识到,根据过往的习惯模式,他会继续这么“呛”下去,直到真正吃了苦头,才可能会幡然醒悟。

    4.


    所以,基于不同的认知模式,对于成年人和幼年儿童的教育,是不一样的方式。

    那么,对于成年人的不当行为,要怎样更好的调整呢?《鲸鱼哲学》中讲到调整指令的几个原则:

    尽可能迅速、清晰而不带责备地指出错误;

    (把你句式改成我句式,信息尽量简短。eg.“你这样说话,是不合适的”VS“我们这样说话,是不合适的。)

    解释错误的负面影响;

    (别人听了会觉得很生硬……)

    如果可以,将过错归结于没有清楚地解释工作任务;

    (我可能没有跟你讲清楚,我有责任,事情是……)

    详细地重新解释工作任务,并确保对方已完全理解;

    (我再跟你确认一下……)

    表达你对当事人仍然充满信任与信心。

    (你不用太担心,只是如果下次……,这样会更好)

    5.


    我是羽美人。

    白天是上班族。晚上是拆书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批评还是鼓励?这是一个问题(1+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iwvn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