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外话
从2019年开始,我已连续五年在简书平台发表新春贺岁文章。回望这五篇贺岁文章,时光飞逝、物是人非。而回想起2019年完成的第一篇文章——《悠扬烟火气之金猪纳福》,不过是表达自己对年味愈来愈淡的无奈与惋惜。如今,时过境迁,内涵与阅历也在不断沉淀,文章中不只是对现象的描述,更增添了许多个人的思考和见解。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我们有着许多有关“兔”的诗词:“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如鱼入渊水,似兔藏深穴。”“羊车讵畏青门闭,兔月今宵照后庭。”“长嗟白兔捣灵药,恰似有意防奸非。”“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而长辈们也时常提醒我们要做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童话故事里,“小白兔”一直是纯洁或者机智聪明的象征。它也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十二生肖”之一。
毋庸置疑,农历新年就是产生于中国。而在最近的一些外媒报道中,竟错误地将“Chinese New Year”编辑成“Korean New Year”。但凡了解过一点亚洲历史的都应该知道,尽管不只有我国过农历新年,但农历新年的起源,一定是中国。这些年,不乏出现我国的一些优秀传统文化被其他国家盗取、误用的新闻。所以,我们更应该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并将其发扬光大!这是每一个华夏儿女的责任。
从壬寅虎年到癸卯兔年,全国疫情逐步放开,我们之中的很多人都已经感染过了新冠病毒。与此同时,一些我们所爱之人也被病魔夺走了鲜活的生命。多地对“禁燃令”进行解绑、松绑。鞭炮再次在一些城市的大街小巷回响,这无疑增添了一丝难得、久违的年味。
到底哪里有“年”?
我认为,年,存在于万家灯火,这几天,城市的新春元素越来越多,堵车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春节前,中国人开始准备年货了。无论是鱼肉果蔬,还是春联福字,都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东西。春联千万种,但无一例外都是表达美好祝愿;福字正倒贴,却毫不意外全部为了福气临门。一些城市的街道上,布置了带有浓浓节日氛围的中国结和红灯笼。上海豫园的花灯点亮,北京颐和园的红灯笼高悬,苏州在评弹声中开始置办年货,广州的一德路上成为了红色的海洋……
汪曾祺在《岁朝清供》一文中写道:曾见一幅旧画,一间茅屋,一个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案上,题曰: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这才真是岁朝清供。这是何等潇洒!而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岁月恩赐,乐天达观、随缘珍重的生活态度,就是最好的清供。
年,存在于万千美食。除夕夜的年夜饭,一直是春节的“重头戏”。一家人终于能够相聚在一起、欢聚一堂。在这时,桌子上的菜肴不同往日,有的是珍馐佳馔,吃的是山珍海味。鸡鸭鹅、羊牛猪,在这一天都会被摆上餐桌;煎、炸、炒、烤、蒸,“十八般武艺”都用在了烹制年夜饭上。
年,存在于春运途中。每年春节期间,全国都有一次“人口大迁徙”,在外地打工的人们,乘坐着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只为尽快回到温暖的家、见到朝思暮想的亲人。他们,一遍遍询问着身边的人:“今天腊月二十几了?”他们,用急切的眼神望向车站的大屏;他们,顾不上归途的舟车劳顿,远远看到亲人,脸上的疲惫和劳累一扫而光。春运是最能体现中国人恋家、顾家、爱家的体现。
年,也存在于个个红包。过年,小孩子们是很开心的,因为他们又可以收到压岁钱了。随着社会物质生活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压岁钱的金额在不断提高,很多家庭也将面对面给予纸币变为微信转账。一直以来,中国人的传承从未改变,只是在跟随时代流转而历久弥新。人们早已不是看重钱本身,而是在意长辈给晚辈压岁钱其中蕴含的传统。
中国人为什么要过年?
年,其实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无论在哪里,一家人在年关总要在一起。尽管生活可能有许多不如意,但人们总是期待着新年来到,事情会带来转机。
年,其实充满着仪式感。人们总喜欢说“这大过年的”,大家认为既然过年,总得有点样子。无论身处何方,家人们总会在除夕这一天赶回家,吃一顿团圆饭。圆桌,其实也代表着团圆,从此,不再有异乡人。饺子上飘浮的水蒸气中,氤氲的是幸福。家人们一同举杯,彼此诉说着新一年的美好愿望。新闻节目的主持人换上喜庆的服装,背景颜色也变成中国红。团圆的形式或许有很多,一顿年夜饭、一张全家福,或只是与父母亲眷闲话家常。但它宛如一种看不到的情感磁场,集聚着人们一切美好的情感:思念、希望、感恩……这也将成为人们未来奋斗路上的动力之源。
年,其实代表着一个起点。过了除夕夜,就来到了新的一年。过去一年的不快与烦闷都可以告一段落,在大年初一重新开始。新的一年,总是拥有着无限可能。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而春节,则可以作为一年之始,以此来开启新的一年。
癸卯兔年,万家灯火将点亮城市街巷,正是大展宏图的当打之年,也正值前途似锦之时。希望我们所有人,都能够在这一年,大展宏“兔”、前“兔”似锦!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