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微课
无论做什么都需要底蕴,就像写作,你需要有素材,有文字功底,否则要么就是内容空洞,要么文字枯燥。
一百字也好,五千字也好,有内容的一百字也是精华,胡乱堆砌的五千字也毫无意义。
人的成长就是底蕴积累的过程。一月,一年,十年,你在哪个领域花费的专注时间越长你的收获就越大。但是单纯花费时间也是没有用的,必须要切实地扎扎实实地花费有效时间去积累沉淀……
写作,绘画,弹琴,都是艺术的缩影。然而如今稀薄的人文底蕴,让艺术活力匮乏、魅力受限。缺乏人文底蕴,真正的艺术还未完全长大,便开始逐渐衰老。
这是一个浮躁的社会,快餐式的生活,填鸭式地培养,让我们像加了膨化剂一般,快速成长,也快速消亡。
严峻的现实,正像很多艺术家感叹的那样:对于艺术来说,当代也许是个平庸的年代,一个人文缩在角落的年代,一个大师不断缺席的年代。
静下心来,认真读书,从好书中汲取养分。穿越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引历史之鉴,凝视内心;不同地域,人物风景,山川人文,总书中走遍祖国广袤的土地,感受不同的风情。
闲暇时间,听听音乐,弹弹琴,让音乐洗涤心灵。精神与名曲共鸣,心灵与心灵撞击,身体与音乐共舞。
赏景,品茗,写字绘画,与天地共感,与山川四时同悦。
底蕴不是读一本书,听一次音乐会就会成形的。底蕴需要你在读书生活中千百次锤炼,将你的所学所思所得融入自身反复敲击,反复熔炼,最终成为你自己的沉淀。
断开母亲的链接,我们单薄地来到人世间,就像一张白纸一样,不着片墨。我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经历,每一分感悟都会为这张纸添上一笔,或深或浅,或艳丽或黯淡,却都是我们自己底蕴产生的积累。
知乎上有这么一句话:一个词汇量只有100个的人,很难理解词汇量达到1000个的人是如何思考这个世界的。这两种人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因为他们的语言能力决定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程度。
语言能力如此,其他能力亦如此。我们在成长的路上需要一个清晰的目标,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去积累,去沉淀,而好习惯会让这种积累潜移默化快速成长。看起来你每天在做同意样的事情,但其实都是在为未来积蓄力量。而底蕴就是我们积蓄的成果。
时光荏苒,物换星移,每一个人在自己的成长中构建着自己的底蕴,而无数人的成长就构筑了我们民族的底蕴,国家的底蕴。
文章如有有了底蕴,就会散发出魅力的芬芳;人如果有了底蕴,就会腹有诗书气自华;家有了底蕴,就是书香门第永流传。一座城市有了底蕴,山水文化便自成格局,一个国家有了底蕴,便有了万众一心的凝聚力。
齐帆齐第3期写作成长营第17篇1031字,累计21148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