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J-92,是不是佛教在中国只是流行了三百年,不像基督教的一千年,就可以说明,中国文化本身对宗教的依赖程度低,当然,也跟儒家文化本身建立了一个体制分不开关系。
ZJ-94,似乎可以说,基督教正是乘借了希腊的理性,使希腊的理性蒙上了阴影,当然也可以说,希腊的理性本身就是环境和发展神的结果。
ZJ-94,儒家借助了祖先崇拜,让精灵巫术得以流传,可另一方面,儒学本身不就是借助于社会本身的体制和思想建立?这样说来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就在剥除儒家之后的内容,它有巫术,也有简单的民间信仰,与之配合的现实的是在。这样解构的话,似乎可以有文化学的存在,探究文化的起源,构成,发展,转变。
ZJ-104,看起来,农民的环境和身份以及知识就决定,他们注定是活在大脑被物质所缠绕的环境中,这也恐怕是人进化过程中的基本身份,大脑首先就是为了解决物质需求而存在。他们无什么过多的欲望,无过大的风险,无过大的情绪波动,也无过大的思考,一切都只是在很小的范围之内,围绕着生活的温饱而进行。只是个别国家中农民存在太久,文化发展太慢,而被历史中的西方所超越。但从整体上说,任何一个时代,似乎真正创造的终究是少数,多数人始终生活在浅精神层面,充当着合格的文化的实践者和不合格的传递者,只是满足一个最基本的需求,不论有无神的信仰,人的理性创造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中国人非理性是在太正常不过,不仅因为人的社会和历史性,而是现实的环境就决定了他不需要过多渴求什么。当然现在互联网的影响会让这一切又不太一样。
ZJ-106,可以说,儒家的三纲五常其实是契合了农民的内在生活结构,也难怪基督教传不进中国,而佛教也只是作为心理上的陪衬。
ZJ-107,是不是佛教最开始都是社会上层的,所以才有释迦摩尼以及禁止杀生的戒律。这里已经可以看出来,农民本身只是为了最基本的生存而活着,他们有的只是填饱肚子,什么禁止,那看起来是上等人的精神需求,或者是那些害怕什么的人才会遵守的事。这也正说明,农民有的是朴实,但同样却也没有拘束,有的是道德低下,环境好时,他们看起来足够好,像桃花源里的人,环境差时却是穷山出刁民。
ZJ-107,这也就是说,文化的本质结构,是其中之人的本质需求,这个需求跟环境息息相关,从人发明文字,人与人交流,形成社会时就存在。它远比成型的某家学说更加久远,也更加契合着这方水土的人的本身需求。
这也反应出,中国的农民和人民,从没有什么信仰,无论是共产主义还是社会主义,能给他们利益的他们就支持,不给他们利益的他们就反对。可也正是这一历史特性,在现实中要被改变了,因为他们可能给你的利益只是暂时的,伤害却是长期的。
ZJ-110,这是否可以说明,中国的官僚体制本身就是世俗化的产物,人没有了神的精神寄托,唯一可以寻找的是权力以及由之带来的尊严(被人尊敬、被人高看),至于祭天,那看起来跟民间信仰一样,只是为了给最后的一丝恐惧一点借口,以及寻找最后的合理性,以至于天本身并不直接人格意志化,被人崇拜。这也是权力浸透中国文化的原因,即便无任何学说存在证明它,它依旧在那里。
ZQ-11,我的想法也是如此,找道德最坚实的根基。
ZQ-14,应该再说一句,之所以他们无比的追求的快乐,是因为他们还不知道快乐是什么,以及人的本质是什么。
ZQ-14,人天生追求幸福是真的,至于道德和真理则不见得,爱尔维修还是在上帝的阴霾下,探讨着人性。
ZQ-15,天性使然的结果应该是人必须要行事,至于行什么事又怎么能知道?它回答的是“我们为何行事”而不是“我们为何如此行事”。
ZQ-15,这看起来像基督教过度统治的一次逆反,逆反中让人忘记了精神的价值,看重的只是物质。中国的改革开放,人们从精神摆到物质,是因为农民、人本身就是追求的物质,精神只是些许承托。基督教时代的人也是如此??还是说,物质就是人的共性,即便在西方基督教的1000年统治之下也如此。
ZQ-16,这不就是说中西农民都是一样吗?可为什么基督教可以渗透那么深刻?
ZQ-17,这像法家的思想,看起来法家背后代表的是人性的本质,求乐避苦,追求的是物质,只是它过于看低人的精神价值。是不是说法家可以代表的是中国文化更加本质的那一个层次,而这也是皇权的基础,内在哲学,至于儒家、道家都是一定的理想主义,他们远离朴实只在乎物质的农民。
ZQ-18,不难看出当西方同样回归物质时的强度,理性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都具备,而且理性足够强大,还通过新教借助了一把足够大的东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