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关于事上磨炼

关于事上磨炼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24-08-06 05:51 被阅读0次

周道通在给阳明先生的信中说:“在事上磨练,就是在一日之内,无论有事无事,只专心致志地栽培养育本原。如果有事来了感觉,或自己产生念头,如此心中就会有想法,怎么能认为是无事呢?但是,若依循着这些事情凝神想一下,大部分时候会觉着道理理应如此。只是把它当没事一样看待,尽我的心罢了。然而,为何还有处理得好与处理得不好的情况呢?有时事情特多,需要一件一件地处理。每每因才力不够,被事情所困,虽竭力挺住,但精神已疲惫不堪。碰到这种情况,难免要静下来反省自己,宁可不把事情处理完,也不可不去栽培养育本原,这样做正确吗?”

  阳明先生说:你所说的工夫,就你的情况而言,也只能这样了,但未免还是有些出入。人做学问,终身只是为了这一件事。自小到老,从早到晚,不管有事无事,也只是做这一件事,正是所说的“必有事焉”。“宁可不把事情处理完善,也不可不培养本原”的意思是把它当成两件事了。“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事情来了,只是尽我的良知去应对,这就是所说的“忠恕违道不远”。处理事情出现有时好有时不好的情况,并伴有困顿失序的毛病,都是由于被毁誉得失的心所连累,不能切实地致他的良知。若能切实地致他的良知,然后就能看到,平常所认为的善不一定就是善;认为不善的,恐怕正是因为牵系于外在的名誉、利益的得失,是在自己摧残自己的良知。

学习感悟:阳明先生的说法是:内心不能被外在的名誉利益所干扰。“必有事焉”中的事不是其他,只是内心的良知。只要守住了内心良知,身外的事,有亦可无亦可,成亦可败亦可。保持这种心态,做起事来多数情况不会有很大的差错(忠恕违道不远)。

总的来说,孟子和王阳明都认为内心是一切的根源,应当注重内心。但孟子更注重行为的效果,而王阳明更注重内心,根本就不提“浩然之气”,认为“气”无所谓浩然不浩然,自然流露即可。不能因此说王阳明更为消极,这是因为王阳明是相信人人皆为圣人的,在他的逻辑里,给予了内心(致良知的内心)更为强大的力量。所以,他的说法更为积极,是一种不会为世事困扰的积极。

相关文章

  • 事上磨炼

    晚上七点,下班回家,班车上除了司机师傅,只有我一人。 还没到下车地点,我就内心焦虑,抓起包包,身体前倾,甚至伸出胳...

  • 事上磨炼

    2021-4-1 致良知课堂【“事上磨炼”】 正如《中庸》中所说“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对事物做出判断时,要明...

  • 事上磨炼

    正如《中庸》中所说“愚而好自用,贱而好自专”,对事物做出判断时,要明白自己的层次,在自己的格局和境界还比较...

  • 在事上磨炼

    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王阳明说,要想使心灵真正平静下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就要在事上磨炼,遇到事情逃避山野不是...

  • 在事上磨炼

    王阳明先生说:在事上磨炼。很多事情,只有做了才能明白,做了才能有结果。 我很认。 一个人最可怕的,就是在本该奋起直...

  • 事上磨炼功夫

    王阳明有句话:事上磨炼功夫。大师的警醒。这句话在当今很多地方仍然用得着。 比如学习某种技能,不花力...

  • 事上磨炼【反思20170321】

    1.我现在处于离职期,工作任务少,责任轻,总觉是时候该放松放松了。今天开始读《创始人》,我才猛然意识到这种想法有多...

  • 事上磨炼三境界

    第一境界:知道做不到 1然于朋友不能一时相离。若得朋友讲习,则此志绕精健阔大,才有生意。若三五日不得朋友相讲,便觉...

  • 事上磨炼,心上用功

    最近仍然一如既往地忙碌中,虽然明白自己做了很多不是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情,也知道一个团队完成一项任务,需要大家共同协...

  • 行动的力量

    如何立足于行,在事上磨炼自己。 “知行合一”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口诀,叫做“事上磨炼”。修心就是要在做事中磨炼。俗话说...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关于事上磨炼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ixk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