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随笔散文星光简道
线上问答:文言实词推断法

线上问答:文言实词推断法

作者: 海滨公园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08:36 被阅读0次
    线上问答:文言实词推断法

    问:最近在学习文言文的过程中,总觉得有一些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很难把握和推断,导致阅读受阻,不解文意甚至错解文意,请问有什么具体可行的方法能准确推断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否举例加以详细分析解说?谢谢。

    线上问答:文言实词推断法

    答:文言文阅读一定要大量接触古代文化文学典籍,不断积累常见常用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感知体会文言的表达习惯,摸索基本的词法、语法规律,初步完成古代汉语言的建构,当然这需要相对长的一段时间。若从应试或实用的角度来说,可以采取以下七种切实可行的方法,准确推断文言实词在句中的意义和用法。

    线上问答:文言实词推断法

    方法一、依形推义法

    汉字是表意字,部分汉字根据字形可以推断字意。

    1.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组:形声字,绞丝旁,与绳子有关。

    2.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论语》)

    信:会意字,一人一言,人言真实。由此推断“信”即“真实”。

    方法二、语境分析法

    文言实词一般为多义词,需要根据语言环境,确定它的准确意义。

    1.汝时犹小,当不复记忆;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

    犹:形声字,常用“还”“如”等意思,根据语境,叔侄二人相差不多,此处为“更”。

    3.郦道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苏轼《石钟山记》)

    言:一般为说、话、字、学说等意思,此处看语境,宋朝的苏轼从文献中了解南北朝的郦道元的观点,因此“言”为“叙述”、“记载”之意。

    方法三、语法分析法

    用分析句子结构的方法推断词义。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前有能愿动词“能”,并处在谓语位置,可推断它是动词——游泳。

    2.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

    渔樵:作句子的谓语,后面有介宾短语“于江渚之上”,依此,“渔樵”应为动词——捕鱼砍柴。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伶官传序》)

    函:后面有“梁君臣之首”,“函”带宾语,由此可推知“函”为动词——用匣子装。

    方法四、通假字推断法

    (1)字义分析法。通假字与被通假字(“本字”)在字义上一般没有关系。如果用A来解释,A字的字意与句子的意思有矛盾,而换成本字B来解释,句子通顺,那么我们就可以考虑“A”通“B”。

    (2)字音分析法。A与B原则上都是同音字或音近字。

    (3)字形分析法。有的通假字与本字有共同的声符,或是本字的声符,或是通假字的

    1.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

    景:“景物”“情景”“景色”均说不通,可以试试推断“景”通“影”,作状语。代入句中,合理即可。

    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劝学》)

    知:知道,讲不通,试试“知”通“智”,代入句中,合理即可。

    3.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

    倍:倍数,讲不通,可以根据同音字方法,试一试“倍”通“背”,代入句中,合理即可。

    方法五、妙用修辞法

    利用文中对偶、对比、、互文等修辞方法,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这些对应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反,相近,相同。

    1.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涉江》)

    以:结构整齐,“忠”“贤”近义,“用”和“以”处于同一位置,试试推断“以”解释为“用”,代入句中,合理即可。

    2.利人者,人亦从而利之;恶人者,人亦从而恶之。

    利:根据“恶人者”即是“憎恶别人的人”,反向推断“利人者”中的“利”应是个动词,“利人者”为“有利于别人的人”,“利之”为“做有利于他的事”。

    3.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谏太宗十思疏》)

    简:“择善”为选择好的,那么“简能”为选择能干的。

    方法六、成语推断法

    因为成语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借助成语推断词义。

    1.始速祸焉。《六国论》

    速:联系成语“不速之客”而推知其应为“招致”。

    2.举类迩ěr而见义远。《屈原列传》

    迩:联想成语“遐迩闻名”而推出其为“近”。

    3.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jié问。

    堪:联系成语“狼狈不堪”,可推知为“忍受”义。

    方法七、课文推断法

    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异同,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1.岁凶,汝旁诸县多盗。

    凶:联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可推知为“荒年”。

    2.齐人追亡逐北。

    北:联系《过秦论》“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可推知为“溃败的军队”。

    3.太宗初即位,务止奸吏。

    务:联系《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可推知为“从事”“致力”。

    线上问答:文言实词推断法

    文言文基础之实词推断练习【学生版】

    一、字形推断法

    1.启听淮北取籴dí。

    籴:会意字, 入+米,即(                )。

    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形声字,义符(                ),看下文“(                )”,可推测“造”为“(                )”、“(                )”。

    二、结构推断法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

    鲜:“(      )”与“鲜”相对,故可理解为“(          )”、“(        )”。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 “忠”与“贤”相对,“(      )”与“以”相对;“忠”与“贤”意思相近,“(      )”与“以”也应意思相近。

    三、结构推断法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结构对称,“固”与“(        )”相对,“(      )”是名词,“固”也应是(      ),据此推断“固”为“(      )”之意。

    2.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结构(        ),“德”与“而”(  ),“而”(        )。

    四、语法分析法

    1.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前有(      ),后有(      ),因此,“彻”在此应是(      )。

    2.(宋庆礼)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前有主语“(      )”,后有(    )“岭南采访使”,因此“充”在文中应是“(          )”。

    五、课文迁移法

    1.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联想(        )中的“(      )”的“爽”,可以推知爽为“(        )”。

    2.亦不能夺之矣。

    夺:联想(      )中学过“(      )”,“夺”意为“(          )”。

    六、成语推断法

    1.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联系成语(      ),可推知为(    )之义。

    2.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联系熟语(      ),可推知拜为(      )义。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联系成语(        ),假为“(        )”。

    线上问答:文言实词推断法

    文言文基础之实词推断练习【教师版】

    一、字形推断法

    1.启听淮北取籴dí。

    籴:会意字, 入+米,即买进粮食。

    2.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

    造:形声字,义符——之,看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可推测“造”为“到”、“去”。

    二、结构推断法

    1.既无伯叔,终鲜兄弟 (《陈情表》)

    鲜:“无”与“鲜”相对,故可理解为“无”、“少”。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以: “忠”与“贤”相对,“用”与“以”相对;“忠”与“贤”意思相近,“用”与“以”也应意思相近。

    三、结构推断法

    1.据殽函之固,拥雍州之地。

    固: 结构对称,“固”与“地”相对,“地”是名词,“固”也应是名词,据此推断“固”为“险固的地方”之意。

    2.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而:结构对称,“德”与“而”位置相同,“而”为名词,能力。

    四、语法分析法

    1.铁骑来追,灌射皆彻甲

    彻:前有副词“皆”,后有名词“甲”,因此,“彻”在此应是动词——穿透。

    2.(宋庆礼)仍充岭南采访使。

    充:前有主语“宋庆礼”,后有官职“岭南采访使”,因此“充”在文中应是“任职、充任、充当”。

    五、课文迁移法

    1.侍者如言而至,无爽者。

    爽:联想“女也不爽”(《氓》)中的“爽”,可以推知“差错”。

    2.亦不能夺之矣。

    夺:联想《陈情表》中学过“舅夺母志”,“夺”意为“改变”。

    六、成语推断法

    1.拜住袖其疏入谏。

    袖:联系成语“袖手旁观”,可推知为“藏在袖里”之义。

    2.特拜陕西行台中丞。

    拜:联系熟语“封侯拜相”,可推知为“授职”义,“拜”用在表官职的名词前面,一般讲为“授职、任命”。

    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假:联系成语狐假虎威,假为“借助”。


    长按赞赏码,感谢您的鼓励支持!

    线上问答:文言实词推断法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线上问答:文言实词推断法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mgy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