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启高考模式。此刻,那些沉着或焦躁的考生,那些在校门外等着的家长,还有那一叠叠的考卷,又将掀起这个盛夏的序幕;同时“高考”两字也冲撞了属于自己的一段记忆。
八十年代参加高考,今天回想起来,似乎没有多少紧张、焦虑、彷徨、夜不能寐、茶饭不思的感觉可以回忆;做父母的也不像如今的考生家长那样陪读、陪考,充满殷切期盼。可能是因为那个时代,还没有什么下岗失业、工作难找的现状吧。所以“高考改变命运”之说,在当时的城市里影响也不是很大。
事实证明,确实如此。当年没有考进大学、甚至复读后也没有考上的同学,后来都去了银行、工商、税务、商检等部门工作,再后来,也都混的风生水起,要啥有啥(题外话了)。
那时高考,在七月份。
记得高考前一个月,学校组织过一次模拟测验,测验的成绩还不错。之后的一个月,也就开始松懈下来。再加上这期间发了一次高烧,人躺在床上有一周时间不能去上课,这至关重要的一个月,等于是蹉跎了岁月。以至于后来很多年,我对高考的回忆,只有七月的太阳好大,考试的教室好热。
往事如烟,摇曳在风中。
高考成绩揭晓那天,我倒是还能记得去学校看榜的情景。那时高考成绩是写在红纸上,张贴在学校宣传栏上的。记得看榜那天,是一个人去的,父母也没有陪着。说起来,八十年代的高考,还是有点难度的,像我们班,重点学校重点班级,全班四五十个学生,也只有十几个达到了录取线。当年具体考了多少分,不记得了,只知道填报志愿时,达不到外语学院的录取线,也达不到外贸学院的录取线。算来算去,只能填报师范学院了。
然后整个八月就很失落。
对于文科班的学生来说,报考英语专业,是为了考上外语、外贸学院,毕业后可以做翻译、做贸易。当时特别不想做老师,总认为粉笔末飞扬中的老师,整天灰头土脸的。其实那时是可以复读的,当我将这种想法告知班主任时,班主任的话如今还记忆犹新:“外贸公司不就是多分几斤鸡蛋吗?女孩子做老师哪里不好了?”再加上父母似乎也不是很支持复读,有些担心第二年高考会更难一些。
而事实证明,并非如此。
第二年高考时,班上几个当初没有考上的同学,如愿以偿进入了外语、外贸学院,而当年自己的学习成绩还是比他们略胜一筹的。
师范学院毕业后,十年教师生涯,终还是禁不住外贸公司的诱惑,九十年代选择了跳槽。
许多事情,在经历后才会懂得。
高考,如今回想起来,虽说五味杂陈,但那却是与青春有关的回忆。似水年华,一帧画面唯美的定格。就像现在一样,窗外很好的阳光,周围静悄悄的,独我一人,敲打着文字,回忆往事,岁月悠悠,鸟鸣幽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