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超级喜欢东坡先生的这首词,记得中学的时候读到它,就把它抄录在我的笔记本上了。
这首词是苏轼在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丰5年)春所作,这一年是他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后的第三年。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苏轼年少成名,但他的官宦生涯却一直不顺,起起落落,最终忧患而故。他一生都保持着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写下无数诗词佳作。
他说,人生有味是清欢。
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士大夫阶层的地位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登峰造极的地位。对他这样一位才华横溢的大才子来说,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以致仕途不畅,多次被贬,想必心里也有怀才不遇,所生非时的无奈与愤慨吧。也许如果他能够学会妥协或是和光同尘,也不至于一直徘徊在北宋政治圈的边缘。然而也许那样的话,我们就无法看到这么多精妙绝伦的诗词了吧。
如同徐志摩先生所言“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此而已。”如果他和苏轼身处在同一个时空,应该会是心有灵犀的至交好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