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想法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一)

《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一)

作者: 紫藤花开yh | 来源:发表于2020-07-01 20:16 被阅读0次

    作 者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奥地利心理学家,个体心理学之父。现代心理学和心理疗法领域最有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因有关自卑情结的论述而知名于世。

    自卑情结是指由自卑感或缺陷感引起的应激状态、心理逃避和对虚构的优越感的代偿性驱动力。

    本书主要内容分“自卑情结的来源”、“自卑情结在生活中的表现”以及“超越自卑的方法”三部分内容。

    一、 自卑情结的来源

    1. 你如何解读自己的生命意义?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是背负着三大约束而生:

    ① 为了与地球资源更好地共存而必须进行工作;

    ② 为了以自己孱弱的躯体对抗生存环境中各种危险而必须与其他人类配合、相处;

    ③ 为了繁衍后代而必须面对和处理两性关系。

    即一切人类问题都可以归结到这三个主题中:职业、社会与性。对这三类问题的反应,可以看出一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是如何解读的。而自卑情结的产生,往往是因为解读出了问题。

    2. 引发自卑的童年经验

    个体心理学认为经验本身无法决定成败,即不是经历本身所带来的冲击而使人受伤,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验的意义决定了我们“受到创伤”。

    首先阿德勒认为五岁前儿童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为模式,能够开始用他们自己的方式来应对问题和任务,他将之称为“生活方式”。

    在这一时期,如果一个孩子存在生理缺陷,那么他将很容易经受苦楚和陷入对自身缺陷的过度关注中,除非有某位亲近之人的引导,否则他们很容易过度重视缺陷,而忽视自身拥有的其他与常人无异甚至优于常人的地方。

    其次是被溺爱。溺爱令他们认为自己的意愿就是金科玉律,当他不再是众人关注的焦点,失落感会让他感觉遭到了全世界的背叛。他们长大后可能戴上冠冕堂皇的良善面具,但这却只是为了伺机左右他人,而不是与人平等协作。

    最后容易带来错误观念的童年经历就是被忽视,这样的儿童没有得知爱与合作为何物。他们会高估困难的程度,同时低估自己获得他人帮助与善意的能力。

    3. 家庭的影响

    (1)母亲

    从出生的那刻起,母亲如何与之相处,满足孩子的需求,让他们感受到爱与信任至为重要。

    一位对自己的角色感到不满的女性,因为照顾孩子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这样孩子就很容易被视作累赘或麻烦而被草草应付。

    (2) 父亲

    父亲需要证明自己是妻子的好伴侣、孩子的好伙伴和社会的好成员就可以了。

    (3) 父母关系

    如果父母的婚姻不愉快,孩子就会危机重重。儿童最初看到的他人合作就是父母间的合作,如果他们本身的合作就很薄弱,自然很难指望他们教会孩子如合作。

    4.学习影响

    教育中应该做的是尽力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破除生活中他们给自己的能力加上的重重限制。对于遭遇生理缺陷的儿童,尤其要让他们知道,他们的智力或性格不会因此存在缺陷。

    教师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他们的作用与母亲类似——在新的环境中与孩子建立起纽带,赢取他们的关注和信任,进而帮助他们适应新环境。

    很多时候,孩子自小累积的问题都是反映在课堂表现上:成绩差、不守纪律、顽皮捣蛋……但很多教师却只是针对这些表面现象给予批评、惩罚或者治标不治本的“鼓励”。最终,让孩子们体会到自身价值的不是学校班级,而是问题少年组织。

    在现行体系下,学校的另一问题是更强化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而非“合作”意识,不管孩子们在竞争中处于领先还是落后地位,这都会让他们过度关注自身而枉顾他人。

    5. 自卑感与优越感

    孩子在上述的各种困境中很容易引导自己错误地解读了经历的意义,从而产生自己不好、不行、不被需要、不被爱的认知,并因此引发自卑。

    没有人能长期忍受自卑感,这种被压抑的感觉会迫使他们采取某些行动。

    这时候,他们往往不去真正克服困难,而很容易因便捷选择一些直接“凌驾于困难之上”的途径,力图说服甚至强迫自己凭空产生优越感。

    这样,在个人的心理假面下,就会存着一股自卑暗流,这就是“自卑情结”。

    “过度的自负往往就是自卑”,伴随自卑出现的,是人们为了“解决”自卑而争取优越感的补偿性举动,它们并不真正解决问题。

    6. 推断自卑情结来源的两种途径

    (1) 早期记忆

    阿德勒认为,经验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是如何看待它们的。

    要了解个体理解生命的特有方法始于何时,以及要揭示他们是在怎样的环境中形成对生命的态度的,早期童年记忆格外有用。

    强调最初记忆在于每一件被记下的事情,被还原出来时,都经过了意识的筛选,经历的真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赋予这经历的意义是怎样的,它体现了个人的判断。

    即最初的记忆存储了个人对于自我及环境的最初基本判断,也是个体自觉的起点。

    (2)梦境

    阿德勒认为梦境是对生活方式的强化。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没有紧张感,那么我们的睡眠就不会受到干扰。

    只有在不能确定问题的解决方法时,现实压力就会延及睡眠,一直提醒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才会做梦。

    因此,梦的意义就在于为个人的生活方式提供防护,以此对抗常规认知的压力。所以,如果个体正面临着一个他不愿利用常识来解决的问题,那么他就会借助于梦所唤起的感觉来肯定自己的态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卑与超越》读书笔记(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jvhq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