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文|幸福小妈咪
图|网络
1
孩子读一年级了,应该是人生成长另一阶段的开端,却成了80%父母和孩子共同的恶梦。
小时候孩子的稚气可爱,在上了一年级后化为泡影。“一年级”似乎成了插在父母心中的一把利剑,谈之有苦不堪,抱有怨想改,却也无能为力。
如果你告诉父母们要控制情绪和脾气,他们会说:我也知道需要控制,但真的无法控制,因为你不是我。
如果你去问孩子对于父母辅导做作业的感受,孩子告诉你,说没感受,还行吧。潜意思是:我习惯了,习惯了就好。稍微好一点的孩子会表达自己的感受,说出他们内心的想法:他们就知道生气,一直在我耳边嗡嗡地,烦人。
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亲子关系?
我想,我们有必要找到冰山底下的根本原因,才能解决表象问题。
我时常在想,人的情绪真的不能被控制吗?我起初以为是的。但后来,当我改变认知后,我的情绪控制住了,亲子关系变好了,一切事物都是那么美好。
我们常常以无意识找一个“角落”疗伤,却不知行为的严重性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这个“角落”便是孩子。
我们后悔自己做过的行为和说过的话,殊不知,这种无意识“暴力”的行为和语言已经长期滋生,不仅控制我们的情绪,而且影响亲子关系。
还记得《银河补习班》里爸爸说过的一句话:对不起,爸爸也是第一次当爸爸。儿子在登月球返回到地球上时,他泪眼婆娑地对爸爸说:爸,我也是第一次当儿子。
父母们都是第一次做父母,孩子也是第一次当孩子。
没有人教父母如何做父母,除了向外参加父母课堂、交流育儿经验外,还有向内自我学习修心、修性和修德。
也许你会说,这怎么可能。但这就是拉开孩子差距最有利的认知。
2
人,为什么会不同,有不同的发展和人生?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我想,《三字经》短短的几句话最能解释人的不同和人生的不同。
人最初的脾性都很相似,却因为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才有不同的人和性格。
作为父母,家庭教育多过任何一方教育。
父母为什么在一年级后,会有无力感和焦虑呢?
一、直接的知识测验
人,都是虚荣的动物。
我们拿孩子的单元测验成绩和别的孩子比,或和小时候自己的成绩比。我们不允许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差,当孩子成绩在80几分或低于80分,就开始焦虑,像个无头苍蝇。
我们突击,抓着孩子在期中、期末考试前学和背,短期内有一定的结果呈现,却未了解自己孩子学习的方式、忽略了孩子平时的学习过程、未分析孩子知识不牢固的原因,就算在做分析去却不懂沟通和大量地和孩子“讲道理”。
记住:知识测验仅测试孩子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程度,包含基础知识题和提升题两种题型,不测验孩子的排名和分数。
知识测验直接影响父母的无力和焦虑,越焦虑语言越“暴”,越“暴”孩子越“蠢”,越“蠢”孩子就有标签,有标签就没动力,没动力就是差生了。
如果孩子对着干,是,没错,没救了。连父母都觉得没救了,更何况是别人?
一切果的源头,必有因。
是,父母累,相当累。
能主导自己思想、不随波逐流的父母才能引领孩子向前,牵着这只小小的蜗牛向前跑。
父母需要他人的理解、支持和空间,更需要学会从孩子身上反思问题并且加以改正,这便是修“性”。
常常以“我改不了”为口头禅的父母们,相信我:孩子也改不了,别期待他能改。
二、老师的反馈
自家的孩子自家懂,这毋容置疑。
可是,当有一个人时不时和你反馈孩子不好的学习表现,你是什么感受?
或者说,老师从来不和你沟通孩子的学习,你又是什么感受?
不好的学习反馈会让人心里被几万只虫子咬过一样,你的情绪脾气顿时向头顶上冒(孩子一直还不错,因为一件事上升到差生的时候),如果此时有人撞到你枪口上,不用说,家庭的关系乌烟瘴气。
老师从来不和你反馈学习,对于想了解孩子学习的家长,又是一折磨。
"还行,还可以”。这是什么表现?
此时和你在家观察到的不一样,你又该情绪暴躁了。
好也不行,不好也不行,这便是认知带给我们的情绪过激和情绪反映。
三、自身的压力
我们常常觉得高智商父母会遗传特别棒的孩子,但相反;急性子的父母偏偏生了慢性子的娃;计划条理性的父母偏偏有了毫无章法的孩子;不爱拖延的父母有了事事缓慢的孩子。
这便是差异化。这就是不同的个体的人和不同的教育。
“道可道,非常道”,我想,在教育中运用得十分恰当。
很多时候,父母的焦虑来源于自身。
因为不能接受不同心生控制,表示失望,然后无能为力,接着就这样,最后放弃。
四、环境压力
学龄前父母不焦虑,因为不需要担心择校问题。
到了小学后,班级成绩、个人成绩评比。幼升小,小升初,升学压力等等是所有父母都在考虑的教育,都会给父母造成一定的压力。
是否守住初心,在浪淘沙中前进,也是智慧父母修行的一课。
3
我是老师,同时也是妈妈。
见多了上百个家长谈及和孩子的不愉快,因为写作业而鸡飞狗跳的暴力语言情绪。
我也曾对刚刚上一年级的姐姐发过2次火,在教写作业的时候,吼过她(但从来不用”蠢“,伤害她自尊的暴力语言)。
我仔细分析我发火的原因,是因为我对事件的认知出现了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那么想学心理学的原因。
工作压力大,因为回来后看到孩子没有写作业,心中顿时火上浇油,而孩子未写作业的动作行为点燃了我的火而已。其实,孩子是无辜的, 不是吗?
还有是因为她没按照我和她商量的计划的去做,失言失信,导致我发火。
这2次,我真的气得胃疼。
我一连锁的反应波及我家先生,波及我儿子。
直到我把工作的压力缓一缓,自我调节后,情绪得到舒缓后,语言变好了,辅导作业关系也近了。
因为,学做父母的过程中,就是在修身修已,变成更好的自己去教孩子而已。
我常常和姐姐说:
我们此时此刻的关系真愉快,这是你希望的吗?
她笑嘻嘻地说,是的,我喜欢。我喜欢不发火的妈妈。
我也说:我也喜欢那个不要引起我身体里黑女巫的女儿,当你某个行为激怒我后,我会生气。因为你也让我感到舒服,所以,我们彼此都很愉快。
姐姐说,是的,妈妈。
我还和她说,姐姐,如果妈妈的情绪出来了,你可以制止的,告诉妈妈,妈妈,你现在很生气,需要冷静一下。
事实上,孩子现在是一年级,她根本不知道要和你沟通,必须要你自己按暂停键。
我不得不再次强调ABC理论的重要性。
引起人们困扰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看法,态度和评价,要远离情绪的困扰,我们必须改变认知,只有改变认知,才能改变情绪,只有情绪改变,亲子关系才能得到缓解。
昨天晚上回来,按照我以往的情绪,我必定会生气。因为,作业就跟没做一样。但是我知道,她去练吉他了,他做了自己会做的作业了,她在我回来之前已经入睡了。所有没做好的作业,就真的是她不会做的了,大不了明天喊她早起。
很美好的早晨,我看到了她不太会的题是语文更深层次的理解题,是名词形容词扩词的不理解,基础拼音题都做得特别棒。
我夸了她,和她聊聊生活美好的事,这个早晨,真好!
4
相信我,人的情绪是可以被控制的,只是看你想不想。
自从我改变对事件的看法后,我的心理特别舒畅,我总是在找孩子的优点,刻意练习和孩子相处的时刻。
当我快要发脾气时,我真的手握10秒。我和先生沟通好,如果我发脾气需要协助,他就需要充当好角色;我和孩子沟通,即时按暂停键,一切都向着好的开始发展。
当你和孩子关系好了,教育才能算是教育。
在这里,特别推荐林文采博士的一本书,叫《心里营养》,先有关系,后有教育,我十分认同。
记住,我们都是浮云的一粒,一阳是幸福,一阴也可以有幸福。
孩子的教育同样如此。
当我们快发火后,一定要复盘和分析发火的原因,争对燃爆条件,刻意练习自己的情绪。我们也许不能成为圣人,但可以变成更好的父母。
都在育儿的路上,彼此共行,加油!
—— The end ——
往文推荐
“你说快疯了,我理解你“_____做作业鸡飞狗跳,孩子还有优点吗?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