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摘自:大J小D-从见世面到通识教育,听起来都是富人的东西,其实与钱关系不大
原文摘录
绝大多数家长理解的见世面:见世面是帮助孩子开眼界,见过“更大”的世界,“更多”的可能性的孩子,未来在人群里都会有不一样的气质。差异就在于,“看过”却未曾“看到”;记住了“概念”却无法内化成自己的“方法”;死记硬背了“知识”却无法主动思考。
体验生命敏锐度、提升幸福感的感知力:拥有感知力的人,并不会把每一天当成必然,而是愿意更加细腻、带着好奇地体验生活,来对抗“视而不见”的力量。
有意识地帮助孩子进行通识教育:最简单的就是全面发展一个人在社会高质量生存的基本能力,通识教育给予了我们常识,这些常识可以让我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要真正能打开眼界,就需要有主动思考的能力。
真正的开眼界并不是从无到有的灌输,说实话,每个人的认知带宽都是有局限的,我们只能吸收到我们能消化的内容。
最有效的学习途径就是:具备一定基础知识后,投入到实践活动中,然后发现了问题进行调研学习。
PBL的理论基础
我的转述
感知力是对生命敏锐度的体验,是提升幸福感的一种能力,拥有感知力可以更好的开眼界,更懂得感恩,具有更高的幸福感。
“常识”能力-通识教育:通识教育是我们常识的积累,可以让我们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思考力:吸收我们能消化的内容,做中学
我的体验
如何带米豆见世面,这也是我育儿过程中一直没想明白的一件事,目前我给他买了一些名画的卡片,计划每年单独带他出去玩,带他去叔叔阿姨家玩,接触不同的环境等,这只是一个概念,落实的很少,但是心里一直想着怎么办?通过这篇文章,我有了更清晰的方向。
我的行动
当我想带米豆见世面的时候,我会有意识地这样做:
有意识培养他的感知力:从现在开始孩子一起慢下来生活。陪孩子的时候不赶时间,把日子过成就是为了“划掉清单、完成任务”地生活。发现生活中的小确幸,吃饭就是吃饭,交流就是交流,玩耍就是玩耍 ,花az时间,观察细节, 发现小乐趣。
有意识培养“常识”能力:带着孩子一起拉伸舒适区。不能只盯着能被考核的,比如里程碑是否达到,幼小衔接的考题是否会做,也要看看,自己家孩子的基本常识有没有。
思考力:要真正能打开眼界,就需要有主动思考的能力。养成多问已掌握的,多通过“已知”来解决问题,查漏补缺,在“做中学。孩子说,“不懂/不知道/不会“的时候,不是立马想着教他们,给他们买书。先问问自己知道的事什么?根据知道的,自己有什么假设?我们可以立马做的第一步是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