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功,动机与目标

成功,动机与目标

作者: 教育的智慧是唤醒 | 来源:发表于2021-11-30 06:20 被阅读0次

说到成功啊,我们每个人呢,都不缺少成功的动机和渴望,那谁没有一个想象当中更加美好更加理想的自己呢?

而且不仅仅有动机,那很多时候我们还会努力的去行动,但是啊。

我们却常常不能够得偿所愿,甚至会反复的失败。

比如说年初的时候,我们认真的做新年的计划,决定要重新做人,开始的时候呢,也自律的按照计划行事,结果一年过去了,却发现计划大多数却没有完成,于是啊,就只能把它列到了更加新的一年的计划里面去。

这你有没有好奇过原因呢?到底是什么呢?

是因为我们缺乏自制力吗?

是因为我们生来就是这样子的吗?

还是因为我们能力不足呢?

有没有一种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提高我们实现目标的成功几率呢?

今天呢,我要解读的这本书成功动机与目标会给我们答案。

作者一开始啊,就明确了两个基本的原则,第一呢,就是没有人生来如此。

不管是如此善于成功,还是如此容易失败,那第二呢?

就是每个人都能够更好地达成目标。

但是,这就要求我们放下过去对于成败的解读,学会正确的审视动机,认识目标。

这本书的作者呢,是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

那这个人有多牛呢?

2017年呢?

他被评为think ers50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而且它还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学位,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动机科学中心担任副主任。

同时呢,也是神经系统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家。

可以说啊,作者的学术背景直接决定了这本书的严谨度和可信度。

他诚恳地谈到了人性的诸多弊病,但是呢,却也给出了行之有效的应对方法。

所以啊,如果你愿意听下去,一定会获得你想要的答案。

那接下来呢?

第一部分呢,我们来谈谈怎么样审视动机,制定目标。

在这一部分呢,我会告诉你应该怎么样找到自己真正的愿望,怎么样呢?

把这种愿望变成一个可实现的目标。

知道了该怎么去做,并不能够保证说你就一定真的会去做,那失败的原因啊,往往是出在了执行阶段。

在第二部分呢,我会为你介绍一系列的简单而且强大的方法。

那在第三部分呢,我们就来谈一谈怎么去帮别人进行动机管理。

怎么帮他们实现目标?

你将会听到怎么科学地帮助你的孩子、你的下属来制定目标,实现目标。

你尤其会明白怎么样的反馈才能够更好地帮助那些遇到困境的人。

其实啊,我们想要的很多,但是需要的能要的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多。

想要真正的取得成功,我们首先要确定哪里才是值得我们拼尽全力前往的目的地。

这本书的书名呢,已经告诉我们,动机是我们首先应该仔细审视的。

几乎每一个人啊,都想要变得更加有钱,更加有魅力,更加的有学识,更加的受人尊重。

但是你有没有问过自己,就我为什么想要这些啊?

我想要更有钱,是因为我喜欢赚钱的过程呢,还是想要给家人更好的生活?

还是因为开着奔驰特有面儿,我要减肥?

那是因为我想要更健康的身体,还是因为财务那个混蛋嘲笑呢?

为什么要想这些问题呢?

因为有一些目标,你即便实现了,也只是感到转瞬即逝的快乐。

比如说你打赢了一场游戏,而另外的一些目标呢?

你实现了她,用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会给你一种从头到脚很久的温暖与幸福感。

那到底什么样的目标才能够带来那种长久的幸福感呢?

著名的学者爱德华德西和理查德瑞安提出的自我决定理论,对于这个问题有着非常好的解答。

他告诉我们说,人类有三种天生的需求,分别是自主权、胜任力和关联感。

那所谓的自主权就是自己做自己主人的感觉,而胜任力呢,就是一种我能搞定的感觉呢。关联感则是关心别人也被别人关心着的感觉,那这是我们内心动机仅有的三种来源。

这里呢,我们来重点说说跟成功有最直接关系的自主权。

那通常来说啊,最强的动机和最大的满足感都是来自于我们自己选择的目标,因为这种目标会带来一种特殊,但是又特别有用的动力,叫做内在动力。

当你拥有自主权的时候,无论你做的是什么样的事儿,你都会有一种做自己命运的舵手的感觉,而不是说被强迫的,或者是随大流的。

那比如说你想要拍视频短片,对吧?是因为你真的喜欢,而不是说因为抖音火了,你怕赶不上这个风口,这个时候呢,你就会自然而然地用心去寻找选题。

那比如说你想结婚,是因为你想要跟爱的人长相厮守,而不是被你爸妈逼的说招架不住了,这样呢,你就会更加有动力去为婚姻付出。

那些对于目标有自主权的人,他总是马力十足,不仅更加有可能实现目标的过程当中呢,也就更能够享受努力的乐趣,就即使遇到了挫折,也往往能够坚持下来。

相反,如果我们感觉目标是外界强加的,那我们就会缺少这样的动力跟坚毅。

即使是达到了目标,也不会有那种深层的满足感。

一项研究发现,那些自己决定减肥的人,比起那些被亲人朋友要求减肥的人,减掉了更多的体重。

在接下来的两年里面呢,也保持得更加的好,所以啊,在确立目标的时候啊,我们每个人都要格外的注意,你的目标到底是外部强加的,还是自发选择的。

这里呢,我们还要明白,除了硬性的强加目标,还有一种迷惑性非常强的软性的强加目标。

就比如说媒体不断的对着我们的耳朵喊要赚钱,要出人头地,父母呢,耳提面命要找一个稳定的工作,要早点结婚生子,这种软性的胁迫,因为它隐蔽,对我们的影响更加的大。

更要小心的甄别。

就每当我们打算给自己定一个目标的时候,要问问自己,我追求这个目标动机到底是什么?

这是我真正想要的,还是说是被外界诱惑胁迫的?

你也许会说,哎,我身不由己啊,我知道我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老板派的可是没得选啊,这难道不工作吗?

哎,不要急。

对这种情况啊,作者也给我们支了一招,那就是给强加的目标设置一些能够自主的环节。

就比如说老板让你写一个方案,那你是不是可以跟老板提说你要离开办公室a,选一家自己最喜欢的咖啡馆去写,或者呢,你可以把这个方案里面的某一个元素啊,用你的方式来命名,或者最起码的用你喜欢的方式和风格来写。

另外,你还可以深入的去挖掘这一项任务的意义,你对他的价值了解的越深,你就会越认同它,就有可能把它内化成自己的目标,也就更加有动力去完成它。

那好了,还记得前面的那个问题吗?

什么样的目标能够带来长久的幸福?

答案就是内心真正想要感觉,经过一番努力,自己能够实现,而且呢,通过他你还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让你得到人们的关心和支持的目标。

那么,找到这样的目标是不是就算大功告成呢?

还不算。

知道你想要什么了,这叫做愿望,他不叫目标,这俩有啥区别呢?

要知道啊,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这是愿望,下个月五号我要到拉萨,这才算是目标,所以目标一定要具体,没有具体的目的地,你到哪里去看世界啊?

这个道理好像简单到不言而喻,但是事实上很多人都没能够做到。

比如说,很多人在制定目标的时候,喜欢用一定要做得最好来表明决心。

这话听起来很励志,但是在作者看来,这是一句正确但是没有用的废话。

最好是多好,你怎么知道你或者别人什么时候做到最好了?

比如说你要求一个练长跑的人跑出他能够跑出的最长距离。

他跑多远,你认为已经达到他的最远呢?

所以作者认为做到最好,大概率会产生最平庸的结果。

那么好的目标长什么样子呢?

作者的答案是具体而且有难度。

著名的组织心理学家艾德温洛克和加里莱瑟姆在一项持续几十年的研究当中,发现那些有着具体而且难度较高的目标的人。

比起目标模糊或者容易实现的人,明显更加的有成就,因为具体可以帮我们排除标准以下的表现,有难度呢,则能够让我们充满斗志,更加聚精会神地为目标下更多的功夫。

那当然啊,作者也说了,难度高不是让你定一个不切实际的、根本不可能完成的目标呢?比如说一创业就要干掉阿里、腾讯,有难度的,这个度需要你认真权衡好。

那现在呢,你定下来一个具体而且有难度的目标了,你还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就是通过这个目标,我是想要成为一个被人们喜欢或者羡慕的人,还是想要提高能力,让自己达到更好的状态呢?

这个答案会影响你目标事实上达成的概率。

作者和学者,劳拉极了,提找来了一些学生来做实验,让他们玩一个游戏,告诉其中一组说,A实验的目的呢,是要看你们玩这个游戏的时候的表现是怎么样的,但是告诉另外一组,实验的目的是让你们学习这种游戏,怎么玩儿,结果就发现啊,如果游戏比较简单,那么,注重自己表现的那一组分数就会高一些,但是如果游戏难度比较高呢?

鲍哲进步心态的那一组就会胜出。

这是不是有点像是樊登老师在终身成长当中提到的成长型思维和固定型思维呢?

是的,就看中表现的心态呢,会让人在一般的任务当中充满斗志,取得好成绩。

可是啊,一旦失败呢,它也会让人感到耻辱,挫败,自我怀疑。

所以啊,一旦任务有挑战有难度,注重表现的人呢,就会退缩,因为他们不想让别人和自己觉得自己不行。

但是看中进步的人呢,则不在乎这些,他们的注意力在问题的本身和自己。能不能够学到一点东西。

在他们看来啊,重点不是一次的成败,而是长期的进步。

所以遇到挫折的时候,他们不会过于沮丧,不会轻易的去放弃。

因此呢,心理学家们啊,就更主张我们做进步派,也就是拥有成长型思维,这不光会让我们不断的成长,还能够保护我们的自尊,因为进步派不会把自我评价和自己面对困难的时候的表现挂钩。

不会因为挫折就觉得自己无能,知道这种负面的自我对话是有毒的。

我们审视了自己的动机,找到了初心,也懂得了怎么样去制定目标。

但是在生活当中呢?

我们大多数人面临的困境时,知道正确的路是什么,但是呢,却会在执行的时候出现问题,都知道减肥要管住嘴啊,迈开腿,但结果往往是既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听过那么多的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东西绊住了我们的脚步呢?

作者就告诉我们说,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面,有那么几个大的坑在等着我们。

第一个坑呢,叫做措施行动的机会,比如说早上你起床啊,穿好衣服,吃好早饭,哎,一看表,离上班还有20分钟嘛,对吧,那这20分钟怎么打发呢?

打扫一下屋子,散散步,还是给某一个人回个电话。

无数种选择一下子就冲进了大脑,咔的一下就动弹不得了,就想来想去,哎,几分钟就过去了。

哎,算了,拿出手机刷刷朋友圈吧。

其实一天当中这样的碎片时间很多,如果事先没有计划呢?

我们很难在当时迅速的决定接下来做什么,为了目标去行动的一个个机会就会这样错失掉了。

另外呢,如果一件事情你认为你应该做,但是啊,你不喜欢做。

你也容易错失掉行动的机会。

一个人早就知道锻炼身体的好处,但是饭后他就是懒得动啊,就对自己说,哎,我今天累了,还是明天吧。

明天他真的会开始锻炼吗?

你懂得。

那第二个呢,叫做目标之间的矛盾,就是你想要业余时间去写写公众号,又想要跟朋友保持一个密切的联系,时不时聚个餐,还想要多看点你最喜欢的科幻电影,那就像作者说的一样啊,几乎一切目标都是在相互竞争。

而你的时间跟精力就那么多啊,就必须为你最重要的目标呢,去竖起一面盾牌。

这第三个坑呢,叫做搞不清进度如何,就像跑马拉松啊,如果你不知道自己已经跑了多少公里,那接下来要加快还是要放慢速度呢?

在这样的迟疑当中,你很难坚持跑完。

我们之所以喜欢打游戏,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游戏,它是有进度条的,在朝着目标努力的路上面,我们并没有一个显示进度条的屏幕,而正如书里面所说的那样,缺少了反馈,动力机制迟早会停止运转。

那第四个坑呢?

叫做用错了方法。

也许你本来该迅速的推出一个产品,但是却因为害怕出错而埋头打磨了三年,也许呢,你为了瘦身而拼命的压抑住自己想要吃东西的念头,结果啊,却起了相反的作用。

也许呢,你想要拿下一个客户,然后你就拼命的给他打电话,但是却没有去仔细的去研究他的需求。

那么应该怎么样做才能够躲过这些坑,走上实现目标的康庄大道呢?

我把书里面的内容整理成了下面五个要点,他们就像是五个路标一样,能够指引我们始终走在正确的道路上面,一直到目的地,那我们就先从心态开始说,书店里面啊,有无数的励志书籍在对我们说,哎,相信自己,保持乐观才能成功。

那么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其实啊,对于一个目标的乐观,往往有两种不同的体现。

一种是虽然可能有各种困难,但是我有信心做好这个项目,这是对成功概率的乐观。

另一种呢,就是毫不费力我也能够做好这个项目。

这是对成功过程的乐观。

这两种含义完全不同的乐观励志书籍里面呢,总是混为一谈,从而误导人们。

那事实上,第一种乐观是有利于目标达成的。

因为人努力的动力啊,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自己有可能获得成功的信念。

你想啊,你愿意为明知道没戏的事儿去费劲吗?

那第二种乐观呢?

则会降低我们采取行动的动力,这就很好理解啊。

如果你是一个快要期末考试的大学生,你觉得自己轻轻松松就能够考过,你自然就不会特别用心的去复习了。

所以,有意的乐观是对目标成功概率的乐观,而不是过程,也就是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要在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

当然有更多的人呢,两种乐观他都不占,他们悲观的看待这个世界。

那悲观是不是就一定不利于目标的实现呢?

答案是不确定。

这样要看目标的类型,作者的儿子学走路的时候啊,他总是担心儿子摔疼或者是撞伤了,所以呢,他就把家里面很多的地方都铺上了毛绒毯和防撞海绵,他把所有尖锐的东西都收起来,然后呢,随时准备伸出手去扶儿子,但是作者的丈夫就很轻松,他就鼓励儿子爬楼梯,还专门在地上面放置障碍物,就看见儿子征服了一个新的挑战,就会特别的高兴。

根据心理学家托里希金斯的理论呢,再教孩子走路的这件事情上面,作者的目标是防御型的,是为了不失去,而她的丈夫呢,是进取性的,是为了获得。

一般来说啊,乐观的人呢,更加喜欢进取型的目标,悲观的人呢,会更偏好防御型目标,就研究者就发现啊,处于防御模式的人对坏消息的接受能力会更加的好。作者自己呢,就跟几个同事进行过这样一个实验,就是让两组人都来玩一个拼字,游戏,他们告诉其中一组人说,只要参与这个游戏就能够获得四美金,成绩最好的30%的人会多奖励一美金。

所以啊,这一组人就进入了一种进取的心态,想的是怎么得到更多的奖金。

同时呢,他们告诉另一组人,就是你只要参与游戏,就能够获得五美金。

但是成绩最低的30%的人要减少一美金的奖励,这一组人呢,就会进入一种防御的心态,想的是怎么保住奖金。

游戏进行到一半的时候啊,他们会告诉参与者,现在的成绩到底处于哪一个区间,结果就发现那些进取模式的参与者呢,如果听到的是好消息,他就会更加的有动力,但是如果听到坏消息就会泄气,而那些防御模式的人啊,听到好消息的时候会松一口气,动力呢,就不那么高了,但是如果听到的是坏消息啊,反而会更加的努力。

同样的道理,人们也发现,进取型思维的人啊,更加容易被正面的榜样所打动,而防御型思维的人呢,再听到失败的案例以后,会更加的有所触动,所以作者说啊,最好的策略是在攻克目标的时候啊,用进取型的策略达到目标之后呢,用防御型的心态来保持战果。

研究就发现,我们对于目标的偏好跟我们的童年经历有关。

追求进取型目标的人呢?

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会给他们表扬和更多的亲密,那在他们做错事情的时候呢,也不会有太多的惩罚,只是呢,对表达爱意有所保留。

偏好防御型目标的人呢?

童年的时候,他们的父母在他们做得好的时候啊,一般不会有特别的表示,但是在他们做错事情的时候,阿泽会惩罚他们。

如果你的童年总是被批评,那该怎么办呢?

作者就说啊,你可以用心理学当中的归因在训练法矫正心态,那如果你童年经常被表扬的总是对目标很乐观呢?

这个时候啊,就不妨问问自己啊,就我为什么觉得乐观,是习惯还是思考后的结果?

别人是不是也有可能具备跟我一样的优势呢?

其实对待目标最好的策略就是乐观看待目标,认真对待困难。

心理学家把这种方法叫做心理对照,那我们可以这样做,心里对照,就第一步先写下一个目标,就比如说你要开始跑步,一年之后呢,参加半程马拉松,那第二步,想象目标实现以后的情景,就比如说你的身体更健康了,身材也更加好了。

第三步,就思考一个实现目标的障碍啊,比如说早起会很痛苦,对吧?

第四步呢,再列出一个目标实现的好处,就比如跑步,让你的精神更加好了,每天神采奕奕。

那第五步呢?

就在列出一个障碍,比如说你经常加班,已经很累了,怕坚持不下去。

第六步,再列出一个好处,第七步呢,再列出一个障碍物。

经过这么几步啊,你就会对目标有一个更加客观地把握好心态的问题呢。我们搞清楚了,那心态要匹配不同类型的目标,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效用。

而目标呢?

除叻分为进取型和防御型,它还分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

这就很好理解了,比如说你想要一年的时间去出版自己的第一本书,是长期目标,短期目标呢?

很显然就是你这个礼拜要写完1万字,你有没有发现在对待这两种目标的时候,你关注的重点是很不一样的。

上大学的时候,有一阵子我觉得学好计算机C语言挺有用的,虽然不是计算机专业的。

我还是报了几个月以后的C语言考试,报完之后呢,就把这件事情放在一边了。

等到几个月之后要考试了,我才发现,哎,自己一点都没有学。

从考场出来之后呢,我就奇怪,就是为什么报名的时候信誓旦旦,考试的时候呢,一点都没有学呢?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终于找到了答案,心理学家雅各布。特罗普和拉。利伯曼发现人们在思考一个长期目标的时候,会自动的想到这件事情的价值,也就是我为什么要实现这个目标,忽略了要实现这个目标,我具体要做哪些事情,可行性如何,而在思考眼前的事情的时候啊,我们更加关注它是什么,也就是这个事情具体要做些什么,而会忽略他的为什么,也就是它的意义。

常常因为麻烦而放弃眼下的机会。

比如说,作者本人曾经得到过一次免费去印度旅游的机会,可是他觉得几周之内要做好准备,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压力太大,于是呢,他就放弃了这个机会。

事后想起来,啊,肠子都悔青了,最后呢,自费还是去印度一趟。

怎么样调和这种矛盾呢?

那就是面对眼下的困难任务啊,多想想他能够给我们带来的价值,而在制定长期目标的时候呢,多想想要实现目标到底需要做哪些事情,可行性到底怎么样。

好了,那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我们已经想清楚了,下一步呢?

好像该制定具体的计划计划有多重要啊。

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著名的心理学家彼得。戈尔维策曾经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学生写一篇关于如何过圣诞节的短文,它要求其中一半的人现在就决定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写,另一半呢,则没有这个要求。

结果,那些事先就想好何时何地写的学生,有71%的人上交了这一篇短文,而那些事先没有想那些细节的学生,只有32%的人交上来了,还不到前者的一半。

可见啊,是先把行动步骤确定好有多重要,那怎么去排除种种干扰,顺利地执行自己的计划呢?

书里面就给出了一个非常好用的公式,如果就,那什么意思呢?

就比如说你这样定计划。

如果今天是周一、周三或周五,就在上班前跑15分钟跑步机,如果已经吃了1000大卡的食物就不能继续吃了。

如果早晨准时起来,就先写100字的晨间日记等等,你发现了没有这个公式啊,其实相当于自己给自己写了一套程序,就把一些选择给自动化了,省去了很多的纠结犹豫,也不怕忘掉,设置手机日历提醒就行了。

事实证明呢,无论是关于工作、健身、做公益,还是养成习惯、开拓思维这个简单的公式呢,都是能够发挥巨大的威力的。

光有计划当然还不够啊,因为不管怎么做计划,想要实现目标呢,总是需要一定的自制力去真正的执行这些计划。

说到自制力啊,人们对于这个概念有着层层叠叠的误解,就很多人觉得说,哎,我戒不掉烟,减不了肥,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就是因为我生来自制力差。唉,真的是这样吗?

你觉得能够从草根成功的当选美国总统的奥巴马自制力是好还是差的?

如果他的自制力是好的,那他戒烟为什么失败呢?

其实啊,大部分的人现在都已经知道,人的自制力就像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的,关键呢,是怎么样才能够锻炼出来,有一个实验啊,就邀请了一些人参与两个月时间的健身行动,结果啊,这些参加者汇报说他们抽烟、喝酒、吃垃圾食品都减少了,也能够更加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绪,克制冲动消费,更少的拖延学习习惯呢,也更加的好了。

你看啊,运动不光能够锻炼身体,还能够锻炼人的自制力,除了运动用,平时不常用的手开门,刷牙梳头,想说脏话的时候呢,忍住,时不时的提醒自己挺直腰板,这些都能够锻炼你的自制力肌肉。

但是呢,即使你的肱二头肌比施瓦辛格还大,他疲惫了之后啊,也是需要休息和恢复的,自制力呢,也是一样。

当你感觉自己对自己的控制力快要耗尽,就是我们俗称心累的时候啊,就要停止做消耗自制力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啊,你可以看一点轻松的喜剧节目,听听喜欢的音乐对吧?

任何让人愉悦的活动啊,都能够帮助自制力的恢复。

另外呢,自制力还跟血糖有着直接的关系,血糖很低的时候啊,人的自制力也是很低的,所以如果你需要马上提高自制力,可以喝一杯含糖的饮料,或者吃一颗糖。

不过啊,要强调的是饮料和糖果带来的血糖消耗的也很快,如果你想要保持的时间长一些呢?

蛋白质和复合碳水化合物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同时啊,自制力也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

所以啊,最好离那些天天在酒吧里面放纵自己的人啊,远一点靠近那些天天早起运动的朋友,记住。

人的行为是有惯性的,如果你想要控制自己少吃一点薯片,那最好一开始就不要打开薯片袋子,只吃两片比根本不吃要难。

用书里面的话说就是停止于开始之前,是降低对自制力需求的绝佳方式。

大多数的人都高估了自己的自制力了。

听到这里呢,你可能会想,要是不用自制力也能够完成目标就好了,还真有这样的目标。

不信呢?你可以回想一下,每天早上上班的时候,你有没有告诉过自己说,哎,我现在的目标是去公司上班,第一步我要推开门啊,第二步,我要迈开左腿。

正常人肯定不会这样对吧?

就像书里面说的一样啊,你日常生活当中追求的绝大多数目标都是在毫无意识的情况,下面制定的,比如说上班、下班、洗澡、上床睡觉,这样的日常习惯,我们其实是交给潜意识去做的,那能不能利用这种潜意识帮我们实现更多目标呢?

关键就是要用好出发点。

看到蔬菜水果,人们就想要吃的更加健康一些。

路过一家健身房,人们就想要多运动,人的力量也很重要。

研究者发现,无论是想起妈妈的样子,还是读到别人的故事,都能够改变我们的心态。

所以作者给出了一些建议,把健康的点心拿到你能看到的地方,把健身杂志放到厨房台面上面去,用大字列个每日工作清单,放在醒目的地方。

此外呢,我们应该仔细的环顾一下自己的生活,看看哪些平时很少注意到的触发点在暗中影响着我们,比如说电视机在客厅里面的位置是不是太忠心了。

薯片是不是一直在你的电脑旁边放着?

好了,我们介绍了一些实现目标的方法,总结一下啊,首先调整好态度,对待目标要有恰当的乐观,不要轻敌,同时呢,要乐观看待目标,认真对待困难,然后呢,根据目标的特点进行一番思考,对于长期目标,要想清楚需要做哪些事情评估可行性。

对短期目标呢,要多想想他的价值,接下来呢,是做计划可以用,如果就这个公式给自己写一套执行程序。

最后啊,在行动过程当中,对待自制力要像对待自己的肌肉一样,常常锻炼他,在他疲劳的时候呢,也要懂得让他休息和恢复,用好出发点设计自己的环境,让环境帮你不知不觉地接近目标。

那如果你是个管理者,或者是老师,或者有孩子,你不光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啊,你还需要帮别人去实现目标,你该怎么帮呢?作为社会的一份子啊,我们的角色常常是多元的。

除了是我们自己啊,而且还是家长,领导常常还单着社会责任,要去帮助孩子,帮助下属去达成目标,那么这并不容易啊。

比如说我曾经有一个下属,他的脑子特别的聪明,但是每天都是得过且过的,在那边混日子,就我看着就很可惜。

然后我就跟他说,我说希望你工作认真一点,但是她的态度就是,你别给我洗脑啊,我有自己的一套,那面对这样的员工我该怎么办?

对于懂得比我们还多,动不动就叛逆的孩子,我们又该怎么办?

作者就给出了一系列的实用的建议。

我呢,就把他们整理了一下,归纳成了下面四个方面,第一是让他感觉自己有自主权。

作者的侄子曾经很喜欢读书,就经常一动不动地看书,看好几个小时,在书店里面一待就是一个下午。

后来啊,学校的老师就要求每一个学生必须每天至少看半个小时。

读书,结果这个孩子读书的兴趣就大减,看书的时候经常不耐烦地抬起头来看表,半个小时一到,他就迫不及待地去干别的事情了。

这就是自主性被剥夺的后果。

所以啊,要帮助别人实现目标,自主性的创造是非常重要的。

就比如说你的孩子在学琴,你可以跟他一起去探讨为什么要学琴,当然这是在他想学的前提下啊,不是你逼他的呢,探讨怎么样才能够学好琴。

如果说练琴练烦了,那怎么办,然后呢,一起订一个计划,就比如说你要给下属派任务,你就可以给他一些自由度,就你只要结果,具体怎么做随便他。

第二个呢,叫做让他有归属感和价值感,就是你给下属派任务的时候,你要告诉他这项任务对公司、对用户,甚至是对整个社会的价值,就是你告诉他,你和其他同事都会给他足够的支持。

第三呢,巧妙地用触发点来激发他。

这个我们在前面都已经讲过,不过要提醒大家一句啊,触发点只能够触发他朝着他自己也认为有价值的方向去走,你很难用它来让一个热爱红烧肉的人突然就变成一个素食主义,第四呢,就把目标传染给他,比如你想要让孩子更加的上进,就首先自己要经常的学习,当然你还可以在他的书架上面放一本硅谷钢铁侠,你想要让下属更加努力,可以把你自己的奋斗故事讲给他们听,或者请他很认同的德高望重的前辈来分享。

这四点可以总结成一句话,要善用动机的力量点燃他的内在动力。

不过呢,这还不能够保证他顺利地走到目的地,在她实现目标的过程当中,你还需要给他恰当的反馈。

具体怎么做呢?

当进展不尽如人意的时候,你第一不要回避问题。

很多人为了自己心里面好过一些,就选择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对被反馈的人呢,闪烁其词,就告诉他说,哎,还不错。

其实啊,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表现欠佳没有责任,那么他实际上对这件事情也就缺乏自主权,这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你给了他真实的反馈,才能够帮他面对现实,掌握主动。

第二呢,你给的反馈不要太笼统,一定要具体。

比如说,不要只是说这个方案感觉不太行,要说这个方案呢,我觉得在分析市场现状的时候啊,给出的数据还不够充分。

第三,不能够因为一个人现在的表现不够好,就轻易的给他去贴标签,就说他缺乏这方面的才华或者能力,如果他面对困难很受打击,你还要给他鼓励,不要对他说,唉,没关系,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因为这会让他觉得自己很笨,好,当进展不顺利的时候。

应该直面问题,给出具体的对事不对人的反馈,那么当事情顺利的时候呢,直接夸他就好吗?

也没那么简单。

正面的反馈也有好几条原则,第一,必须真诚,如果对方觉得你的赞美,是为了从他那里取得点什么,或者只是哄她开心,那就会适得其反。

第二呢,同样是具体一些,就不要笼统的说啊,你今年非常的棒,应该说某某项目你做的很棒,让我刮目相看,某个状况很难应付,但是呢,也处理得很好,感谢你今年的努力。

不过注意啊,太小的事情就不要乱夸了,你说,哇,你的字写得好清楚,他会觉得你真的找不出我的其他优点吗?

第三,就对孩子要赞扬他的努力而不是表现。

我们已经说过了表现心态和进步心态的区别,赞扬他的努力有助于他聚焦在成长进步上面。

不要把他跟别人比,想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的时候啊,一定要忍住你这一比啊,他看中的又是自己的表现,而不是努力了。

第四呢,就不要太夸张,不要动不动就说,哎,你今年肯定要拿业绩冠军,你长大肯定能够上清华,这种赞扬会给他太大的压力,而且让他又把重点放在了表现,而不是进步上面。

那好,关于帮助别人实现目标的方法呢,我们就介绍到这里,总结一下,要让你帮助的对象有自主权,不要强迫他,要让他认识到做这件事情的价值,以及你和周围人们对他的支持,用出发点和榜样来感染她,影响她,让她不知不觉当中离目标更近,在她进展不顺利的时候呢,直面问题,给她具体的反馈,别轻易的给人家贴标签,下定论,在他进展顺利的时候呢,真诚的赞美,同样啊,要夸的具体。

不要把他跟别人对比,不要太夸张,这样呢,反而会给他压力到这里呢,我们成功动机与目标的解读就讲完了,是不是感觉这就是一本被书名耽误的好书呢?

最后啊,我把书里面给我印象最深的方法总结成了以下几条做为结尾吧,第一定,一个具体又有难度的目标,能让你更有成就,而且更幸福。

第二,别太看重自己表现,如何把心思多放在成长和进步上,第三,要乐观看待目标,也要认真评估困难。

第四,用如果就公示,提前做好计划。

第五,平时注意锻炼自己的自制力肌肉,在疲劳的时候呢,要注意休息和恢复好了。

相关文章

  • 【1月读书清单】打卡总汇

    【读书清单01】成功,动机与目标(01) 【读书清单02】成功,动机与目标(02) 【读书清单03】成功,动机与目...

  • 成功,动机与目标

    成功,动机与目标

  • 成功、动机与目标

    运用适当的技巧和方法,并且做到它,每个人都能更好的达到目标。 一、制定目标的重要原则 1、具体而艰巨的目标。比起模...

  • 成功动机与目标

    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完美计划,计划最后许多都变成了愿望。然后下一年又陷入同样的怪圈。我们总是以为是自己自制力或者毅力不...

  • 成功,动机与目标

    《成功,动机与目标》这本书的作者海蒂•格兰特•霍尔沃森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跟随国际顶尖的心理学家德威...

  • 成功,目标与动机

    这本书是微博上一个大V推荐的,他是黄章晋,他读完这本书之后,成功戒掉了烟。我刚读到一半,已经很有收获,想在这和...

  • 成功动机与目标

    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完美计划,计划最后许多都变成了愿望。然后下一年又陷入同样的怪圈。我们总是以为是自己自制力或者毅力不...

  • 《成功,动机与目标》

    意志 先天的意志,或者自制力,并不是成功的关键 自制力只在事情刚开始的时候需要发挥作用,往后的行为依靠人们的“惯性...

  • 成功,动机与目标

    最近在重读此书,略记一二。 自制力 自制力是有限的,要用在重要的事情上。自制力和肌肉一样,是可以锻炼的,锻炼方法就...

  • 成功,动机与目标

    问题:如何让自己的目标实现变得切实可行 动机:想让自己的能持之以恒 1:表现便于吧注意力聚焦在结果,进步看中的是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功,动机与目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brx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