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孟子第二课(梁惠王章句3)+先使温饱,再教孝悌

孟子第二课(梁惠王章句3)+先使温饱,再教孝悌

作者: alice1984 | 来源:发表于2018-06-27 10:37 被阅读0次

今天学习了孟子梁惠王章句3,原文如下: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如下为大家的闻思修分享:

张岭分享如下:

闻:孟子仁政的具体举措和内涵。

思:文中数次提到“时”,不违农时,以时入山林,所谓时就是自然规律。无论欲成王政霸业,还是求个人发展,要相信两种力量:一是相信因果的力量;二是相信持久的力量。依从事物本身的规律,并坚持足够的“时”,花自然会开,果自然会熟。

反思个人一路的因果,还没有结果,果子还很小,根源还在于对这两种力量没有掌握,还没有用好。

修:修自己坚持不懈的心。认真参加共修活动,以此来修坚持不断的心。

Alice 分享如下:

闻:切实体会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意思。古人是多么智慧,这个时代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方针以及先使温饱,再教孝悌的做法。

思:今天听了老师的客,有种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我也会有像梁惠王一样的困惑和疑问,为什么我这么努力对周围人这么付出,我的境遇并不比别人好。原来我所认为的努力付出只是站在我自己的立场,并没有考虑其他人的立场。所以种什么因得什么果,只是得到的果子或许比别人稍大一点而已,但是绝对得不到瓜。而且为什么现在的人,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就再也无法精进了,原来正如老师所说,小康之后,必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发展精神文明建设。

修:以后在学习中,与周围人的交往中,要多站在他人的立场为他人考虑,不管是做人做事都要不要耗尽所有可用的资料,话不可不说尽,事不可做绝。

吴梅燕分享如下:

闻:君王之所谓仁政与孟子仁政的反差和对比。

思:醍醐灌顶,我也在范着五十步笑百步的错,总有疑惑为什么如此努力却与不努力的一样,原来就好一点点,或者只从自己的立场觉得自己做的挺好不过是自我虚妄的评价,不客观不公正或者有所偏颇。

修:以后凡事不轻易从自己的角度和立场下定论,更宽容不计较实际上不是放过别人是放过自己。

微微的分享:

[闻-老师讲解智慧]

1:孟子告诫梁惠王的那句“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句就有深刻的因果关系,提醒梁惠王不要自欺欺人。结合我们自己就是要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用一颗善心去多多宽容宽恕别人,多多的扩大自己的心境。我们自身的修为要放在人群中去检验,一个国家的仁政也要放在人民的满意度上去检验。

2.黄帝内经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仁政是在问题还没有发生前,想办法让它不发生,要未雨绸缪,在问题发生前做一个通盘的统筹的细密的规划,要有预知问题的能力。还是那句种对因,方能结对果。

3.杜牧阿芳宫赋“蜀山兀,阿芳出”,不要把所有的资源都销毁殆尽,要可持续发展。仁政

不是停留在口头,要落实到实际生活中,先使温饱,再教孝悌忠义。也就是说在物质达到一定程度后,一定要注重精神文明的建设和提升,不然很难再攀高峰,这是历史发展自然规律。

[思-修尘领悟]

  在学习国学前,可以说就是因为自己很懒惰,也没有勇气面对自己遇到的一切不满和困惑,总是逃避,更没有觉察心,以至于自己的那颗心一直处于黑暗中,去年下半年有幸结识了梅婷老师,也去过坐忘书房两次参加《中庸》的学习,可当时由于学习国学的态度没有端正,就想想是学习点知识熏陶熏陶罢了,没有想到国学可以给到我们慧命。所以现在才跟国学正式结缘,想想自己是很有福报的了,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活到老学到老。感恩一切!

  想起“行有不得,反求诸己”那句话,很多时候遇到问题时,没有做好一件事情时,我会一直去抱怨是外在原因,别人的原因,怨天尤人,从来没有反省是自己因没种对,给自己找各种理由安慰自己,想想很可笑。所以以后不管遇到什么问题和困惑,要停止抱怨,反过来想想,问什么会有瓶颈,始终记得厚德载物,不断的去修自己的德行,不断地去种自己的善因。

[修-应用落地]

 经典就是智慧,就是一束光,能照亮我们的心灵.每次学习一点,进步一点,昨天跟梅婷老师一起喝茶,收获的哪怕一句话,两句话,对于我来说,都是受益匪浅,都是精神大餐。就像老师说的我们会收获成长的喜悦,我现在是很有体会的,这是获得多少物质都不可比拟的。

对于自己,我就是要坚持去学习经典,不断的修身,要有预知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庭中也好,工作中也好,以身作则的做好榜样的力量,对于孩子,我们不要做保姆式的妈妈,要给孩子正确的思维的引导,都说一流的妈妈是教练。对父母,不仅要做到“三餐不断以养亲”,能做到 “仁义道德以和亲”,让父母也不断的明理,就是最大的孝,首先自己先明理,慢慢引导影响家人和周围的人。对于先生,目前我们两个人都开始学习国学,学习经典,夫妻同修,同心才能其利断金,争取在家里能够逐步建设起家道,家和万事兴,慢慢的在企业里带领员工一起学习国学,在保证员工应有的物质满足后,让他们看到发展空间,生活的更有价值,员工学习国学会越来越明理,和企业的价值观能够统一,企业和员工之间决不能做短暂的利益捆绑,陈老师说文化熏陶出来的人才是做不可复制的。所以努力朝着老师告诫的个人成长路径去努力:先满足物质——精神愉悦——明理——内心平静(人这辈子内心平和宁静才是真正的快乐)

艾婷分享:

闻:一, 回顾上期,君王得以永固根基,获永久之利,方法是施仁政,方向是以百姓为上.二, 国与国之间的战争,郡主柔和拥军护民?如何做一个贤明君主?

思:孟子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告诫梁惠王,这二者在本质上,原则上没有区别。君主若想收获国富民强,就要种下相应的前因,修德行善因。不要自欺欺人,施仁政做到知行合一,力求保着百姓的温饱和安定,如此才不致民心涣散。人民百姓有一定的物质基础,精神层次也会逐步提升,才能君爱民,民拥君一团和气。小至家庭守孝悌和睦美满,大至国家安定团结。

修:行动上每日不离阅读,思维中时时不离圣贤。学以致用,对待亲朋邻里,同事乃至陌生人都要学会换位思考,保持心境祥和安静,每一天都是重要的,日日都是好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孟子第二课(梁惠王章句3)+先使温饱,再教孝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cby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