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思考与观点国学与传统文化读书
与君共舞(15)||李白·《哭晁衡卿》

与君共舞(15)||李白·《哭晁衡卿》

作者: 黎峰小峰峰 | 来源:发表于2018-04-26 06:32 被阅读141次
    与君共舞(15)||李白·《哭晁衡卿》

    赏花赏月赏生活,学诗学词学文章。且为君狂,且为才倾。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风雅颂。

    《哭 晁 衡 卿 》    李白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

    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秋色满苍梧。   


    初看诗题,我吓了一跳。

    因我曾经认为李白好像从来不哭的。我也很难想象李白哭起来是个什么样子。

    读完这首所谓的哭诗,我心中一块石头落地。李白不愧是天才诗人,他的哭竟然没有一滴眼泪一丝柔软。这种哭,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坚强?    

    晁衡,日本人,原名阿倍仲麻吕。唐开元五年(717),随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中国求学,学成后在唐朝廷内任职,与当时著名诗人李白、王维等友谊深厚,曾有诗篇唱和。

    唐天宝十二年,晁衡以唐朝使者身份返回日本,途中遇大风,传说被溺死。李白的这首诗就是在这时写下的。    

    诗忌浅而显。李白在这首诗中,把友人逝去(明月不归沉大海)、自己极度悲痛的感情(白云秋色满苍梧)用优美的比喻和丰富的联想,表达得含蓄、丰富而又不落俗套,体现了非凡的艺术才能。虽是悼诗,却是寄哀情于景物,借景物以寄哀情,言有尽而意无穷,显得自然而又潇洒。    

    人类的感情是玄妙而深沉的。按说李白失去了至亲的朋友,他完全可以放声大哭——如果他放声大哭,我相信虽时隔千年,他的哭声以他的才华而论一定可以留在诗句中打动我们。

    但李白的高妙在于,他渲染了一种由内而外的普遍情绪,使我们不自然的从他们的友谊中超拔出来,联想到我们自己也曾有过的丧失友情之痛,从而有了一种心灵相通的悲伤源头,当我们情不自禁地流下悲天悯人的泪水,李白的哭就通过我们真实自然地表现了出来。

    以一人哭之隐忍,招致天下人为之掬泪,这是李白的又一天才发明。    

    李白还有一首哭诗(也许不止这一首):纪叟黄泉里,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哭宣城善酿纪叟》)诗里仍然没有一滴眼泪,但对一个平民的酿酒老叟的深深惋惜和怀念仍是那么郑重地催人泪下。

    为什么李白总能以精简平常的诗句击中我们悲情的软肋?我想,那是因为他是用心在体验人世间的美好感情。这种美好的感情一旦被李白接收,他就要用生命去珍藏,用他最擅长的诗句去体味去怀念,永不背叛!    

    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中,我第一次读懂了真正朋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送别: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那片白帆消失在海天交接的地方,我只看见那长江水浩浩荡荡地向天际奔流。千百年来,人们读到此诗,仿佛就能看到李白伫立江边的孤独背影。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当一片白帆扯开两个孤独的朋友,他们的心里一定像碧空一样被掏空了,这一腔空荡的寂寞什么时候才能填平呢?恐怕面对滚滚奔流的无际大江,这个答案是很难找到了!

    当我想到李白坚韧的个性,听到他与老孟离别之际的殷殷嘱咐,以及离愁渐远渐无穷的无力召唤,看到他蹒跚追随友人的脚步、茫然无措孤立无助的背影,我突然明白,李白在那一刻是多么的感伤多么的无奈呵!那一句“唯见长江天际流”,仿佛在慨叹只有长江能读懂他的心思,掩饰他的寂寞,衬托他的心境,应和他的哭声。我能读懂李白的诗句中,这一句是最有哭相的。说是唯见长江天际流,道不尽的是谁看见了李白眼中噙满的泪水!这泪水洒在江中,随着江水追逐着友人的孤帆——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晁衡、纪叟、孟浩然,李白享受着友情带给他的美好,也一次次承受着友人生离死别的沉重打击,如果要哭的话,他的泪也早已哭干了。所以,李白只能长歌当哭。

    赏析/黎峰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与君共舞(15)||李白·《哭晁衡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cek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