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和欧洲的酒还不能叫白酒,因为这些酒存在一个酒精浓度 24% 的上限。这个上限还是和酵母菌有关的。如果生活的环境里酒精浓度高于 24%,酵母菌自己就会罢工,不能继续产出酒精了。所以,酒精浓度无论是欧洲还是东亚,都长久被卡在 24%。
突破来自蒙古大军对亚欧的征讨。十三世纪,阿拉伯的阿拔斯王朝被蒙古大军灭亡,而阿拉伯地区的酿酒作坊是可以把酒精度提高到 60% 的。他们靠的是蒸馏技术——把酒加温到 80℃,酒精就会变成气体飘出来,而水虽然也会飘出来一些,但远没有酒精飘出来的多,于是在降温冷凝后,那个液体中的酒精就特别浓,远远超过 24%。
“蒸”这个动作,对唐宋元明清的人来说完全不陌生,但中国文化解释世界的逻辑是什么呢?万物由五元素组成,金木水火土,没有气。在这个解释体系里,人们重视的是蒸完之后的那个实体物质,相对来说不重视蒸的过程中飘出去的东西。
蒙古铁蹄入侵东亚,1253 年灭大理国,也就是今天的云南地区,下一年攻占贵州,再过三年攻占四川甘孜和重庆。蒙古人随军绑架的那些阿拉伯俘虏教会了当地人蒸馏技术,所以四川今天还被称为中国的白酒故乡,这同样也是云南、贵州这些技术和经济一直不靠前的地区白酒却非常著名的原因。
蒸馏技术在欧洲的出现和蒙古的征讨没有太大关系,而是十字军对阿拉伯地区的东征把技术带回的结果。
法国人把蒸馏技术用在葡萄酒上,发明了白兰地;
爱尔兰人用在大麦、燕麦的粮食酒上,发明了威士忌;
俄国大部分地区低温,所以酿酒用的粮食是玉米和土豆,蒸馏后的酒对应伏特加;
荷兰因为贸易发达,在蒸馏白酒里又加了蓝莓果、橙皮、豆蔻、甘草,蒸馏后的酒就是杜松子;
欧洲人殖民加勒比海,当地种植的是甘蔗,用甘蔗酿酒再蒸馏,出来的就是朗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