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阅读1小时,总计2172小时,第2103日
阅读《万历朝鲜战争》
九月二十六日,宁夏之乱被平定 9 天后,由兵部尚书石星派出与日军进行“议和”的伪游击沈惟敬从朝鲜回到辽东,之后又回到北京,向内阁、兵部报告了出使朝鲜的成果。明廷为此召开了一次九卿科道会议,确定了后续的对日交涉方针。经过石星的上奏,沈惟敬被实际授予游击将军署都督指挥佥事一职,不再是一个被临时任命的伪游击了,接着他被调往备倭经略宋应昌麾下听命用事。
小西行长又说,平壤城在他支配范围之内,他可以还给朝鲜,但大同江以东至王京的区域,各有 5 个将官,他同样无法做主:“平安一道,我为主将,当让还平壤城。大同江以东至京城地方,各有五个将官,我不得主张。
会谈结束以后,小西行长将沈惟敬贿赂他的 1000 两银子与石田三成进行了分赃。(《宣祖昭敬大王实录》)而沈惟敬则在十二月三日从平壤回到义州龙湾馆,之后很快就回到辽东,向宋应昌报告此次出使的情形,称小西行长只愿意退出平壤,以大同江为界划分朝鲜。
不管哪一种说法正确,宋应昌最后将沈惟敬拘禁在李如松营中,不允许他再入倭营,以避免走漏明军将要出兵朝鲜的风声。
俺答封贡又称“隆庆和议”,是隆庆年间改善与蒙古鞑靼部关系的事件。嘉靖以来,蒙古鞑靼土默特部不断侵扰明朝西北地区。隆庆四年( 1570 年),鞑靼首领俺答向明朝请求封王、通贡、互市。隆庆五年,明朝封俺答为顺义王,封其子弟为都督等职,允许通贡。九月,双方在大同得胜堡、新平堡及宣府张家口等地展开互市。俺答死后,其妻三娘子,继续与明朝通贡,受封“忠顺夫人”。
原先,小西行长收买了金顺良等 40 多个朝鲜叛民,将他们散布于平壤北面的顺安、肃川、安州、义州等处作为耳目,通报朝鲜机密之事,因此朝鲜的山川形势、道路迂直、行军日期,日军无不知晓。只要朝鲜叛民将朝鲜的告示、秘密公文拿回来给日军看,日军就赏赐他们布匹、牛马。但是在十二月中旬,朝鲜平安道都体察使柳成龙捕获了叛民头目金顺良,审讯之后将其处死,接着按照审出的名册追捕其他叛民。于是叛民四散一空,小西行长没有了渠道,使得日军对明军进入朝鲜的消息一无所知。
小西行长收到明军大举袭向平壤的消息后,就派遣使者向驻守在后方白川城的黑田长政、凤山城的大友义统、牛峰城的小早川秀包讨要援兵。在求援信中,小西行长夸张地说,明军兵力有 20 万人,本想博取友军的同情,不料这个数字却吓退了三人。大友义统派出斥候去侦察敌情,使者回报称明军兵力在 10 万以上,充斥山野,已经和小西行长打了起来。大友义统非常吃惊,认为明军兵力这么庞大,小西行长肯定已经战死了,于是直接放弃驻守的凤山城(黄海道),一路逃向王京(京畿道)。
攻打含毬门的游击将军骆尚志纵身攀爬城堞,但日军在城上投下巨石,砸伤了骆尚志的脚,可骆尚志还是迎头直上,没有丝毫退却。《乱中杂录》甚至记载了这样的情景:“骆尚志等乱投死尸于城上,贼兵以为天兵飞入城,益自惶怯。”浙兵擂鼓呐喊,跟在骆尚志身后登城,日军不敢抵抗,于是浙兵率先登上含毬门,拔掉了日军的旗帜,改竖明军的旗帜。
小西行长知道等不到援军,不愿白白送死,已经决定要逃走了。据弗洛伊斯的《日本史》记载,小西行长还列出了如下撤兵理由:兵卒疲劳,许多士兵战死,负伤者众多;武器、弹药用尽,装备受损,粮库被烧毁;明军次日还会来袭,必定使日军全军覆没,已难以再承受一两次攻击。
小西行长从平壤出逃的第二天,也就是一月九日的早上,明军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小西行长等人逃走了,为此愤怒于朝鲜军队的不作为。因为按照本来的部署,应该是由朝鲜军负责堵截日军的归路。但是明军知道日军逃走后,也没有立刻发兵追击,而是直到中午才派出游击将军李它率领一队人马去追击日军。
大谷吉继也写了一封信,让下村生运带回去交给锅岛直茂,信件的内容同样是严厉谴责加藤清正,并让锅岛直茂不要学加藤清正
从史料的性质而言,李如松前往“踏勘道路”的说法出自同时代的史料,时人也并未质疑这一说法。而李如松欲以辽东轻骑袭取王京的说法,则是出自后世史料。从史料的优先性考虑,李如松的目的应该是去查看进兵王京的道路,而不是想直接就带着几千人去占领王京。因此,查大受、朝鲜哨兵的报告,固然使李如松对日军产生了轻视心理,但只是促使了李如松以轻兵前进,去侦察前线的贼情与进兵道路,其目的仍是探路,尚未到决心以几千人攻取王京的地步。
对于杨元仅仅率领 1000 骑兵就吓退了追在李如松后面的日军,后世成书的日本史料不但不承认,反而对这一事实极力粉饰,声称日军一路追杀明军到临津江,在这里杀死明军万余人;抑或在这里将明军逼入江中,致使明军溺死万余人。临津江在哪儿?惠任岭的北面是前线明军屯驻的坡州,也就是李如松出发的地方,坡州的北面是临津江,渡过临津江,再北面是开城。相关日本史料的意思是,日军在碧蹄馆获胜后一路追击明军,端掉了李如松驻兵的坡州,把他逼到了临津江的江边。
实际上,即便没有用上任何火器,日军也通过此战的交锋而对明军骑兵大感畏惧。碧蹄馆之战结束以后,蜂须贺家政、立花宗茂在往来的信件中提到,一定要想办法获得大明的马匹。(《立花家文书》)由此可见,日军骑兵战斗力较低,并且明军骑兵在碧蹄馆之战中对日军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碧蹄馆之战本身,是场不期而遇的遭遇战。查大受率领的这支3500 人的明军侦察队本意是哨探王京道路,途中却与日军打头阵的立花宗茂部队在砺石岭相遇。查大受等人打败立花宗茂后,十分轻敌,派遣快骑让李如松亲自来前线侦察敌情与地理形势。于是李如松带了1000 人驰赴碧蹄馆,目的仍然是探视前线,并非攻打王京。而王京日军在立花宗茂战败后,倾巢出动来对付明军侦察队,明军被迫退到碧蹄馆。李如松在行进途中得到了前线明军被日军大军包围的消息,他没有丝毫犹豫,当即驰赴碧蹄馆救援前线明军,于是发生了碧蹄馆之战。李如松是主动冲进日军包围圈,而不是中计陷入日军的埋伏。碧蹄馆之战从巳时打到午时,小早川隆景、立花宗茂、吉川广家、石田三成、大谷吉继等人率领3 万人,以绝对优势包围了只有4000 余人的明军。人多打人少,在小早川隆景的战术安排下,碧蹄馆之战本可成为一场包围歼灭战,结果明军成功突出包围圈,而日军自身也付出了战死五六百人、负伤743 人的惨重代价,可见日本战国军队的战术水平相当低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