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天写1000字深度好文每周500字
心理学解析:为啥一分钱微信红包抢得这么开心?

心理学解析:为啥一分钱微信红包抢得这么开心?

作者: 婷爸教育分享 | 来源:发表于2016-04-13 21:46 被阅读278次

    大部分人都有这样的心态:地上有一块钱,你不见得愿意去捡。可逢年过节,你会起早贪黑在微信群里抢红包,即便每次只抢几毛几分钱,也抢得乐此不疲。还有的人,平时省吃俭用,可一到年关,花钱也挺大手大脚。为什么会有这种看似矛盾的现象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近,果壳网发布了一篇文章说,这是因为我们心里,开设了不同的心理账户。

    什么意思呢?解释之前,我们先设想一个场景。

    你正坐车去电影院看电影,电影票50块钱一张,可是你突然发现自己丢了五十块钱,你还会按原计划继续去看电影吗?再设想另一种状况,你还是坐车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没丢钱,丢的是前几天花五十块钱买的电影票,这时你会再花五十块钱买票看电影吗?

    第一种情况,丢了50块钱,大部分人都会选择继续去看电影。而后一种情况,丢了价值50块的电影票,大部分人就都放弃了看电影的计划。明明两种状况都损失了五十块钱,为什么给我们带来的感受不一样呢?

    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就提出了“心理账户”这个经济心理学概念。

    它的意思是说,每个人的脑子里,其实都有很多个心理账户,我们会把不同的收入和支出放到不同的账户里,专款专用,而不是像会计那样,把所有的收支都记在一个账户里。五十块钱的现金和价值五十块钱的电影票,就属于不同的心理账户,所以现金丢了并不影响你去看电影,可是丢了电影票后,再花钱买电影票,就有了叠加作用,它带来的感受就是“花一百块钱看了场电影”,所以,很多人就放弃了看电影。

    心理账户和传统经济账户最大的区别是,在经济账户里,每一块钱都是可以相互替代的,一块钱就是一块钱,不管它是你辛辛苦苦挣来的,还是捡来的,它对你的效用都是一样的,都是让你的总财富增加了一块钱。但不同心理账户之间的一块钱,却是不可替代的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它的价值要远大于路边上捡来的钱。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当我们获得一笔意外之财的时候,比如年终奖金或是买彩票中了奖,我们更愿意把它花在享受上;而按月发的工资我们就从来不乱花,而是谨小慎微、量入为出地开销。

    有个心理学教授,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

    他的一个学生每次找他讨论问题,都要坐1个小时的公交车。有一次,教授给了学生100块钱,说给他当作回去的交通费,结果学生一下楼,叫了辆出租车就潇洒地走了。下一次,教授又给了这个学生100块,说是劳务费,学生把这100块钱收好,继续坐公交车回去了。你看,同样一笔收入,仅仅是名字不一样,都会带给人不一样的心理感受,这就是因为,收入来源不一样,人们就会把它们归入到不同的心理账户里。

    我们再来看开头说的那两个怪现象。

    为什么我们连地上的一块钱都懒得捡,可是却热衷于在网上抢几毛几分的红包?这是因为,我们设了一个专门用来抢红包的心理账户,在我们的认识中,上网从来都是一个花钱的事,能从它上面赚点钱实在太意外了,所以你会很高兴。

    而且呢,很多人花很多时间去抢红包,甚至有人定闹钟抢红包。实际上,你一天抢下来,收获几十块钱就算不错了。这些用在抢红包上的时间和精力,如果用在其他工作上,能创造出更多财富。但我们仍然抢得乐此不疲,这是因为,心理账户里的钱,从来不讲绝对值,你会觉得抢红包得来的十块钱,价值明显大于工作得来的十块钱。为什么呢?因为大部分人抢红包也就几毛、几分钱,你能抢到10块钱,就很了不起,所以你觉得它比工资更值钱。

    那些平时精打细算的人,心里也开设了两个账户,一个叫“过日子”,一个叫“买年货”。在“过日子”这个账户里,他们艰苦朴素,一块钱都要掰成两块花;而“买年货”这个账户,是他们专门为过年充值的,非要在买年货上花光才行,所以对待这些钱,他们变得大手大脚,也就没啥可奇怪的了。

    ——The End——

    声明:本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

    更多深度好文请关注且行且思(qxqs100)微信公众号。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学解析:为啥一分钱微信红包抢得这么开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hgl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