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一半,这次一半,终于临完一通,似乎后来较好,或许是有米粒进步,或许是我的幻觉,哈哈。
在宋四家中,或许米老的拥趸是最多的,他自诩是刷字,可见其挥洒自如。所以其用功深,以技巧见长,也让后来者有迹可循。学蔡襄要功力深,学大苏要学力足,学黄最难,个性强又兼通禅道,这样看来学米还算有捷要可寻,至少努力就能看见希望。话虽如此,可是写的时候觉得米老真是风神俊逸,天才飘逸呀。好在总算我不是现在的那某些大学书法教授,狂妄的觉得自己已经全方面超越了古人,能够知道自己与他的一些差距,总算是在眼神上有所进步了。
除此之外呢,更多的一点在上篇文章之中已经写到这一点,现在越发感觉如此。因为后半截他写的比较紧凑,字与字之间的间距,并不是很远,所以能体会到在丝绢上写的那种味道。怎么说呢,就是需要对手、对这个字、以及在紧致而光滑,又易渗墨的丝绸上写毛笔字的种种掌控,以及熟稔程度,这也是一种挑战。当然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天天有的,据说绢还是在丝绸中最差的一种呢,当然拿来写字,它的价格也是不菲。
我看见宋徽宗他们的一些作品写在极好的丝绸上,比如千字文的草书,精彩绝伦。若让我们去写这么贵重的东西,本来很容易产生一种怯意来,所以这也是一种本事。
有了以上体验,我就常常思考我们的材料和工具,如何才能达到心手双畅的程度?这是个新的课题,好了就说到这,咱们一起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