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了易效能叶老师的课程后,才接触到了GTD思想。那时候我还只有一个模糊的印象,并没有深入的理解。所以叶老师介绍的效能工具OmniFocus,我一直没有很好的用起来。真正能把一个工具用好,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搞定II》这本书刚好填补了一直我在理论上的空白。读完它,我对易效能的方法和工具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列出自己的坐标体系
知道自己现在在哪里?将要去哪里?
有效的工作流程
:收集(清空大脑)
:处理(及时决策,采取行动)
:组织整理(分类安排后续行动,设置提示)
:检查回顾(定期审查,确保决策合理正确)
:执行
有效工作流程的五个步骤,缺一不可。“关注积极的结果,对最重要的工作要不断采取后续行动”坚持不懈地贯彻这条原则,将其彻底融入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才是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
建立一份完整的、最新的、可以检查回顾的未完成事项清单,这是确保轻重缓急的安排可靠的前提。“迫在眉睫”事情源自何处?都是源自那些因为紧急事情的影响而被忽视的次重要事情。
有几件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每次都会拖到最后时刻,变成迫在眉睫的时候才去做。是因为做起来有些难,有些烦,潜意识里在逃避吗?
出现在项目清单上,需要将其,同等对待,认真决定,随后的行动,并定期回顾事情的进展,项目一旦跨越了界限,就可能从仅仅“需要”过渡到“迫切需要”的程度。平凡琐事,并没有什么惊人之处,却是我们做出惊人之举的必经之路。
悬而未决的未竟之事
悬而未决的未竟之事会占据我们的“心理内存“,占据你原本有限的思维空间。释放心理内存,专注力、创造力随之而来,让你更好的完成工作。这一点很有体会,平时忙于自己的事,阿姨做饭的时候,每次问我烧什么菜,我经常会不知道吃什么。五一劳动节阿姨休息回家,我自己做饭,感觉每次做菜都会有新的想法蹦出来。阿姨烧菜的时候我为什么想不出新花样?大概阿姨问我的时候,我脑子里正装着别的事儿吧。真正投入身心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创造性的思维、灵感会自然迸发。
另外,的确有一些脑子里的“未竟之事”妨碍我全身投入当前的工作,比如看书的时候,脑子里有时会想到OF中还有几件事情没有排程?感觉脑子里的未竟之事是最大的噪声,时不时的会冒出一个声音来提醒我还有什么事需要做。应该把它们全部记下来,安排好所有项目的下一步执行时间。
幻想者or实干者
这个目前来说,主导者偏幻想着多一点。感觉自己的执行力、自律性还不够强大。需要更积极地处理并排程需要关注的大小各事。
全神贯注的高效率状态
怎么才能达到抛开思考,忘记时间流逝的高效率状态(也就是所谓的心流状态)呢?定期回顾,养成习惯,按照适当的间隔加以反思。
(1)每周一次,全面回顾一下手头的所有项目和采取的相应行动。
(2)每隔1到2月,全面回顾一下生活与工作的各种职责范围内的事情,确保项目近期进展妥当。
(3)每年一次,展望一下,随后12到18个月的个人情况。
(4)每隔几年,重新思考一下关于生活和生活方式的一些愿景。
“宏大思考”,就是弄清楚你在这个星球上的目的。如果你真的想明白了这一点,那么目标应该足够宏大,尽管你很可能需要通过定期思考来唤醒自己的记忆。
顺便想想
这本书的独特之处是每一章后面有一个“顺便想想” 环节,作者会提出一些与本章内容比较契合的问题,让读者在阅读之后能够顺着问题去思考一下自身的生活和想法。让读者自己的生活与书本的内容做一次“链接” ,更方便将书中的原则精华应用到生活中去。清空大脑、组织、整理、下一步行动、定期反思~~我要一步步做起来!
最后想说,14天的阅读经历就像一次奇妙的旅行。如果没有大家一起共读,我肯定不会读得那么认真,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把这本书啃完。每天读一点,每天收获一些精神粮食,真正体会到了“一群人走得更远”。非常感谢潘少侠建立的阅读群,也非常感谢依琳这两周时间的用心陪伴。感谢!感恩!
注:第一次写一本书的读后感,幸亏每天有记录,可以翻出来回顾一下,旦读后感却多了拼凑的味道。凑合着,也算给自己14天的阅读一个交待!怎么说也算一个“烂开始”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