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院简书电影
《十二公民》,你不配拥有审判的权利

《十二公民》,你不配拥有审判的权利

作者: 向着阳光的丸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22:53 被阅读1次

    何冰主演的《十二公民》改编自一部老片《十二怒汉》,原版我没看过,暂且不论。所以,我只谈谈《十二公民》带给我的震撼。

    整部电影有很大一部分是在一间废弃的厂房中完成的。相对封闭的空间,12个公民就一场看似已有定论的案子展开讨论。

    不得不说,在电影对开始这个环节的处理我就很喜欢,因为它说明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即便被赋予权利,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去行驶自己的权利,甚至会滥用权利。

    没有人会认真地对待一场审判,我们中的大多数总是叫嚣着自己没有发声的权利,没有伸张正以的渠道。可当他被赋予这样的机会时,他是不会去珍惜。即便给他一次决定他人生死的权利,他也会将自己的利益得失放在首位,抱怨行使权利会耽误自己的事情,完全忘却了权利背后对应的重大责任。

    所以,当政法大学的老师组织这次讨论会的时候,基本上所有的人民陪审员都想敷衍了事,早早结束。只有8号人民陪审员想要利用这个机会好好讨论一下案情。而且,在第一轮投票出来以后,基本所有的陪审员指责8号投无罪票的行为。更有甚者,还有人说“你是不是挑事儿”。

    回头想想,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有多少情况都是相类似的。似乎大多数的中国人都不懂什么叫做“讨论”“辩论”。很多时候你想要阐述自己的观点,但最终都会沦为没有逻辑的叫嚣,不可理喻的嘴仗,甚至是突如其来的人身攻击。生活中的很多人似乎并不懂得什么叫做“倾听”,什么叫做“好好说话”,什么叫做“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在我寻找的其中原因的时候,我发现有个人的解释还是比较合理的——公民意识的淡薄是其一,深层次的是中国人的“话语权”曾经在一段时间内缺失过,而这种缺失造成的现象是当“话语权”再次抛给你的时候你不会说话了,也不懂得如何尊重和倾听别人的说话。



    影片中另外一个让我影响比较深的就是,这场讨论总是会一而再再而三地跑题,以至于每次8号陪审员或者政法大学的老师都要不断提醒大家回到讨论的主题上。

    看到这,真的是太贴切了。从我上大学开始,我就很厌烦无休止的开会。我并不否认会议的重要性,只是因为每次会议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跑偏”的现象,所以渐渐觉得厌烦。因为你可能永远都猜不到一场主题会议最后会开到什么时候,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除了开会,有时候跟人聊天也会有类似的感觉,没有重点,越扯越远。


    电影中最高潮的部分当属,在8号据理力争的情况下,其他人民陪审员渐渐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这部分最精彩的不在于相互争论的过程和模拟,而在于每个人都代表着一定社会阶层的人,他们的论点都暴露出来不同的人性——

    8号陪审员,检察官,出于职业的原因以及专业的角度,他能够立足于“无罪推定”,客观地看待事实。也正是因为自己了解社会大众无法正确行使自己的权利,所以他才会一再坚持就事情的真想深入讨论。

    你凭什么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就算一个人真的有罪,我们都要花时间讨论该不该判死刑,你握生杀大权,杀了一个无辜的人你跟凶手有什么区别?

    2号陪审员(数学老师)和主持人,都属于接受过高等教育且涉世未深的人,他们在实际生活中也没有经历过什么风浪。他们这样的人会因为自己的教育经历倾向于根据证据做出判断,但也会因为本身没有什么发言权,所以更多时候选择随波逐流。这样的人应该是我们社会中最常见的甲乙丙丁,也是和我们一样,被称为“乌合之众”的“吃瓜群众”。

    4号陪审员,房地产开发商,与其他人相比,他有较为丰厚的资产,属于比较靠上的社会阶层。这个阶层的人也是经常会被底层市民仇富憎恨的。再加上他因为自己跟女学生的关系,所以一直避讳谈自己的身份。大概是因为对自己这么多年社会经验的相信以及自己社会地位的自信,他不会像之前2位那样随波逐流,而是选择坚持自己的看法和分析思路,除非有无可置喙的证据摆在面前。

    “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点,谁都不能碰触,一旦碰触,它就会炸”

    5号陪审员,一个曾经因为冤假错案背锅的社会青年。因为自己的亲身经历,所以他比其他人更加清楚自己的选择,自己的相信对于一个身处绝望的人是多么重要。他做出无罪的投票,不是因为严谨地推理分析,而是因为切身的痛苦让他愿意去相信。


    “万分之一的错误对于当事人就是百分之一百的灾难。”

    6号陪审员,医生。他们属于社会地位较高且有一定资产的中产阶级,但由于自己的职业经验和过往经历,这样的人更喜欢选择明哲保身的中庸之道。也许他内心知道何为真何为假,但他不会轻易地表达出来,除非局势明了——即他在确信自己不会因言行承担后果时,他才会说出自己的判断。

    7号陪审员,学校小卖部的老板。从片中他对待不同的人不同的言行,即可知身处社会底层,他要面对来自权和钱的倾轧。他所代表的种被生活“教育”过的小市民阶层,是不相信法律的公平正义能维护他们的权益,他们更倾向于向压榨他们的人卑躬屈膝、讨好献媚以获得喘息的机会。所以,在这部电影中,他表现得最事不关己。

    “有钱能使鬼推磨”;花钱铲事,你比我们有经验;

    他不就是想让我明白一个孩子的命比冰棍儿重要吗?我懂,我全懂!可我说的话你们听的见吗?你们永远也听不见!

    9号陪审员,一位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老爷子。他见识过人性可以堕落到何种地步,了解人情冷暖,对于人性,他有着最深刻地了解洞悉。所以他也是唯一一个点明证人老头为什么撒谎的原因,没有好处,只是因为做了一辈子的失败者想要被人重视而已。也是他提出,女证人近视。

    10号陪审员,城乡结合部房东,对于外省人有着根深蒂固的歧视,也就是他自身经历产生的偏见让他始终坚信,外地人省的孩子就一定是一个杀人凶手。此外,他不仅固执己见,还不断打断其他人的发言。

    11号陪审员,河南人在北京当保安。因报考政法大学没考上,所以有点自卑,因而在10号诋毁河南人的时候与他争吵。大概是职业使然,让他在面对城铁的问题是,转变了态度。

    12号陪审员,保险销售。片中没有存在感的角色,可能是出身销售,使得他有点自卑,不想得罪任何人,所以他的态度是最反复的。

    3号陪审员,出租车司机,是最后一个坚持富二代有罪的陪审员。因为自己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关系,让他先入为主地认为,孩子就算是跟父亲吵架也是大不敬。强调“父为子纲”的他也因此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对传统父子关系的偏执带入案件中坚持富二代有罪。

    其实无论是3号,还是10号。他们都没法理智地看待案件,他们不仅喜欢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并不断干扰;还将自己的偏见,不忿报复在别人身上。

    一场模拟的审判,一个社会的缩影,让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自身存在的问题。这场论战,从开头看,富二代有罪基本已经成为事实。可是除了8号,没有人再去深究其中物证、人证是否合理可信。社会舆论导向,在加上自身偏见,导致我们大部分人都会用自己的偏见痛苦去惩罚他人,哪怕他是无辜的。

    看完这部电影,我才真正意识到,为什么我们不配拥有审判的权利,因为我们对随意放弃权利,随时滥用权利,更无法承担权利背后对应的责任。我想,也许等我们不再带有偏见地看待问题时,我们才有资格去评判别人的是非对错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十二公民》,你不配拥有审判的权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knv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