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原创文字集心理想法
安心:怎样才能把心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安心:怎样才能把心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作者: 哗的精神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23-01-17 09:12 被阅读0次

安心,做名词时意思是安定的心情,做形容词时指心情安定。

关于我的心有时候也无法安顿好,今天看到和菜头老师的课,我突然间明白了,这一条足以可以好好的过年。

很多时候我们的情绪完全因为我们的心怎么想而引起,而我们的心却因为我们沉浸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而让我们放逸的心套住缰绳,以下六点反复练习让我们的心开始放逸。

1. 我的心进入战场,或者是坐在观众席上,由此产生的情绪和判断是完全不一样的。

2. 所谓安心,不是保持呼吸绵长,不是保持心跳稳定,不是做出与世无争的外相来,而是调整摆放好心的位置。让心安住是困难的,然而安放好自己的心则是可能的。

3. 如果我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把自己从矛盾或者冲突中抽离出来,那么我就能保持中立、冷静和客观的态度。

4. 我认为安心所指的心的位置,大概是尽量随时保持一个第三方的立场,不忙于把自己给放进去。

5. 现代社会给了人们一种虚假的自我期许。首先是相信自己,然后是自己只要想就一定可以达成。它给人一种暗示,自己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位于世界和他人之上。

6. 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不是凌驾世界之上,也不是受控其下,更不是深陷其中,而是拥有每一个片刻,在每一个片刻里自己和所有人一样拥有那一刻的选择。那么他的心就能获得一点点自由,凭借这一点点自由,就有可能从你我之间的对立中解脱出来,看看别的可能性。

还在很小的年纪,我就意识到脑和心的作用并不相同。帮助我完成家庭作业的,是我的大脑。让我决定要不要做家庭作业的,则是我的心。有的时候我的心觉得今天的作业很有趣,那么我的大脑也就会积极振奋起来。而有的时候我的心觉得今天的作业很乏味,那么我的大脑也就跟着不能全速运转。它们两家并不总在一个频道上,我曾经那么总结。

现在我当然知道,心和大脑是两种器官,没有证据表明心脏有思考的能力。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我当年的看法,并不存在一个有感知能自主的心存在。但是它依然是个很方便的说法,所有人都不需要动用任何术语就能明白心所指的是什么。自然,人们也就会追求心安,也就是内心保持平和,不要为外界环境和内在情绪所左右。情绪安定,自然为人做事就稳当,也没有太多杂念干扰。

但是想要安心并不容易。一天24小时里,我们都很难维持安心的状态,情绪总是来了又走,念头也总是才按下又升起。所以我也忍不住去想,安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如何能做到安心?几年前有天我收到一条读者留言,内容是赤裸裸的辱骂。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但是那一次骂得特别恶劣。于是我心头火起,大脑飞速运转,准备酝酿一条更加恶毒的回复反击一下。就在我准备发布之前,发现又多了一条新留言,还是同一个人,他再次留言说:刚才那条留言是回复先前的另外一位读者的留言,作者请不要误会。

只是在刹那之间,我的怒火就烟消云散。竟然转而有些感动,又有些好笑。再想了一下,更觉得这样的留言对另外一位读者也不够友善,甚至忍不住要上去劝说两句。回想起来,这个变化前后只有2、3分钟的样子,我就从一个青面獠牙、鼻孔喷火一心报复的怪兽,变成了一位慈眉善目、和蔼可亲的邻居大叔。中间发生了什么?我认为就是心的变化。同样一个人,同样一条留言,当我的心强烈地相信对方在试图羞辱我,于是我就立即火冒三丈,大脑放下一切工作去思考如何有力地反击;当我的心认识到对方是在针对其他人,于是我就立即放下愤怒的情绪,大脑开始恢复运转,从多个方面去衡量这句留言的意义和影响。

前后变化的是心的位置,我的心进入战场,或者是坐在观众席上,由此产生的情绪和判断是完全不一样的。以前人们总喜欢说改换视角,改变思路一类的话。我并不赞同,因为我认为无论怎么改换视角,事情都是同样的事情,人依然是同样的人。比如当我深深痛恨一个人的时候,告诉自己要转换视角,看到对方的长处优点,性格中良善的一面,这样并不会带来真正的转变。是的,我或许能看到对方的优点,但很难改变我的痛恨。人们又喜欢说改变性格,我同样不能赞同性格可以改变一说。起码性格不会按照自己的意愿主动改变,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情况是一个人遭受巨大的生命转变,于是性格随之发生变化。我猜想,那是因为受到了生活的重击,在那刹那之间因此窥见了部分生命的真实。

所以,我认为所谓安心,不是保持呼吸绵长,不是保持心跳稳定,不是做出与世无争的外相来,而是调整摆放好心的位置。让心安住是困难的,然而安放好自己的心则是可能的。

回到最初的例子,那位读者的行为当然存在别的解释。他可能是真的误操作,但也可能是后悔做出解释,也可能是借机想试探一下我的容忍度。人性是复杂的,行为背后的动机不会是单一的。我发现自己怒火全消当然是好事,问题在于,也许在第一时间我火冒三丈的原因,和我后来偃旗息鼓的原因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它们都是某种选择性相信。我一开始强烈地选择相信对方试图羞辱我,后来我又强烈地选择相信这一切只是个误会。当然,后一种选择性相信可能要好一点,让人不那么愤怒,不那么冲动。

而在整个过程中,唯一堪称事实的东西只有一点,那就是我的个人理解可能是错的,无论事前还是事后。我可能因为错误理解而愤怒,我也同样可能因为错误理解而平静。而从中唯一能观察到的真实个人特性也只有一个:如果我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把自己从矛盾或者冲突中抽离出来,那么我就能保持中立、冷静和客观的态度。但凡我只要把事情变成你我之间,就有可能做二分法,要么是敌我之间,要么是好友之间。心会迅速做出判断,然后产生对应的情绪,最后大脑在情绪的操纵下采取行动。

因此,我认为安心所指的心的位置,大概是尽量随时保持一个第三方的立场,不忙于把自己给放进去。这个第三方的立场,就是安心所需要安放的位置。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整个过程几乎是瞬发的,从遭受外界刺激,内心做判断,升起情绪,思考反感到采取行动,在一瞬间就能完成。如果从未受过训练,一个人大概很难阻断或者拖延这个过程。

肯定又会有人问:请问如何提升这种对心的控制力呢?我认为没有所谓控制力的存在,这团所谓的心也没有肌肉,可以进行力量训练。但我的确有一个参考答案,那就是我们怎么看待自身和世界之间的关系?我们怎么看待自身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换句话来说,我们去掉自己谦和有礼、理性冷静的表演,面对自己赤裸裸的内心,这内心认为我们自身位于世界之上,还是位于世界之下,位于他人之上,还是位于他人之下?

我想,现代社会给了人们一种虚假的自我期许。首先是相信自己,然后是自己只要想就一定可以达成。它给人一种暗示,自己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位于世界和他人之上。所有的一切选择,一切行动,目的都是把自己从世界和人群中更为清晰地区分出来。在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选择空间的同时,产生了非常明显的割裂,所有的人和事都可以分成两类:我的,和不是我的。于是,自我位于一切之上,我是对的,我是好的,我是美的,我是强力的,我是先进的,我是胜利的。

那么在这样一种结构之中,当然不会剩下多少缝隙给所谓的第三方立场,这种结构本身就只有两方。人们最多建议要设身处地,要换位思考,从来没有说过要摆脱双方的有限视角,从更宽广更中立的角度进行思考。这样人也自然不大可能踩下刹车,中止从感受刺激到做出回应的瞬发过程。想要把心安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前提是理解相对关系。如果一个人发自内心地认同,自己不是凌驾世界之上,也不是受控其下,更不是深陷其中,而是拥有每一个片刻,在每一个片刻里自己和所有人一样拥有那一刻的选择。那么他的心就能获得一点点自由,凭借这一点点自由,就有可能从你我之间的对立中解脱出来,看看别的可能性。通过不断地反复练习,这种观察会变成一种本能,先去看是什么,然后再去讨论我感觉如何,这就给放逸的心套上了缰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安心:怎样才能把心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mth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