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婧(24)
秦灭六国作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已载入史册。但究其源,秦国再如狼似虎,也只是一个诸侯国,战国七雄的其中之一罢了。而值得深思的是,六国的土地、人口、人才都几倍于秦国,怎会一个个被秦国所灭?晚唐诗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给出过一个惊人的答案,即“灭六国者,六国也”。那么这种说法是否有道理呢?
我们不能忽视历史的偶然性——六国所犯错误颇多。下面便逐国一一道来。
第一,“三家分晋”是对秦国东进的一个有效助攻。试想若无“三家分晋”一事,强大而统一的晋国横在秦国东边,秦国还能轻易地兵出函谷关吗?但是,历史让这个强大的晋国消失了。如果没有“三家分晋”,而是“三家分秦”的话,最终由谁来统一中国,便不得而知了。所以,“三家分晋”是晋国犯的重大错误,也因此成就了秦国。
第二,赵国的盛衰。赵国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达到最盛,但赵武灵王后又逐渐昏聩,竟突发奇想使赵国一分为二,最后饿死在行宫中。若赵武灵王不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接下来的君主又有才能,赵国怎会在长平之战惨败,随即一蹶不振?历史又一次眷顾了秦国。
第三,韩国韩非的悲剧。韩非的出现,是韩国的一大幸事,可对韩国已经于事无补。不过假使韩王能够信任并重用韩非,韩国未必不能重回富强之日。但历史没有给韩非一个施展才华的时间和空间,这是韩非的悲剧,亦是韩国的悲剧。然而对于秦国而言,却是一个难得的机遇。
第四,魏国的错失良机。魏国使盛于魏文侯时期,李悝于魏国变法,从而使魏国成为战国时期第一个强盛的国家,且比秦国的强大整整早了半个世纪。这样发展下去,完全有统一天下的可能。但魏国后几代国君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使得人才大量外流,孙膑、范睢等就是例子。就连“战国四君子”之一的信陵君,也在魏安釐王的不信任下郁郁寡欢而死。如此国君,如此待贤,国家怎能不亡?这又为秦国统一天下扫除了一个障碍。
第五,楚国的失误。楚国一直无甚明君出现,这本身就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错误,在此不加赘述。
第六,齐国的历史错误。齐国本身条件优越,在齐威王之后更是称霸一方,但齐国此后不再有变法之念,与燕国矛盾不断,“五国伐齐”后国力一直无法恢复。且齐国在秦国“远交近攻”的政策之下安享短暂的和平,对周围几国的危机坐视不理,间接导致的三晋之灭亡。然当秦国扫清东进障碍后,齐国也就在灭亡的边缘了。
第七,燕国弱齐与疲赵的自掘坟墓之行为。燕国计划了五国伐齐,虽报了一国之仇,却也给秦国帮了一个大忙。同时,在赵国已被秦国打得溃不成军时,燕国还趁机占小便宜,使赵国实力又大大下降。如此一来,燕国天然的屏障没有了,无意间便落到了任人宰割的境地。
人们看到的往往是自身的利益,而且是自身的直接利益、眼前利益。但是,一个人的自身利益往往与他人的利益息息相关,眼前利益也往往与长远利益紧密相连。如果只顾眼前利益,将直接利益最大化,最终往往导致自身利益、长远利益大大受损。
六国的灭亡就是我们必须借鉴的例子。六国之错主要有三:一是错失良才,二是贿赂秦国,三是未曾合纵。在这段历史中还有多少我们可学习的地方,待以后再细细品读吧。
灭六国者六国也——浅析六国灭亡原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