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阳婧 (23)
今时今日,“问鼎”一词时常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例如在紧张的决赛前夕,主持人跳出来陈词一番:“让我们期待哪位选手会问鼎冠军吧!”几家公司竞争,新闻也会好一番渲染:“谁将问鼎龙头老大?”问鼎俨然便是胜利赢家的代名词,其分量可如它包含的“鼎”一般沉重。本已是约定俗成的用语,奈何我一天突生好奇:问鼎这词说怪也怪,为什么偏偏选了这样一个词来代言胜利呢?
想着想着,“楚王问鼎”这四个字突然冒了出来。于是我翻了翻史料,果不其然。据《史记· 楚世家》记载:“(楚庄王)逐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大小轻重,对曰‘在德不在鼎。’庄王曰‘子无九鼎,楚国折勾之喙,足为九鼎。’”大意是楚王率兵北伐至洛水,向周炫耀武力,周王不得已之下派王孙满去慰问楚王,楚王得意之下竟问起鼎的轻重大小来,给王孙满一句“在德不在鼎”挡了回去还不服气,说九鼎有什么了不起,楚国士兵把折断的钩尖收集起来都能铸成九鼎了。
或许有人会莫名其妙,楚王不过是问了问九鼎的轻重大小,王孙满不好好回答,扯什么“在德不在鼎”呢?事情可没那么简单。鼎是一种古时一种青铜器,用于烹煮和贮藏肉类,同时又是祭祀神灵的重要礼器,在西周,鼎的大小多少象征着不同的身份与地位。据《公羊传》何休注:“天子九鼎,诸侯七,大夫五,元士三。”可以说,九鼎象征了周天子的权威和周朝的森严礼法。楚王身为诸侯却过问九鼎,其取周而代之的野心可见一斑,也无怪乎王孙满那么紧张,叫楚王碰了根软钉子。后世随将问鼎一词作篡位之意,也不知如何演变,到今日便成了胜利之意。
在“问鼎”事件中,不仅可看出楚王的野心,同时也可一窥周王朝衰弱乃至灭亡的庞大乐章中的几个起始符。最初,周武王栉风沐雨,南征北战,终于建成周朝,为使江山永年,遂裂土分茅,据《荀子·儒政》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众诸侯必须服从周室,按期纳贡,并跟随作战拱卫中央。周朝还制定了森严的礼法,将每个人的出身都严格规定,讲究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要安于自己的出身,无条件服从自己的上级,正如所谓“君子劳心,小人劳力。“上层的诸侯、士大夫等贵族阶级凌驾于底层的农民、走卒、摊贩之流之上,享受他们辛苦劳作的供奉,而这些贵族阶级又分了好几个等次,便举诸侯一例,他们之中就分了”公、侯、伯、子、男“五级,每一级都有明确的界限,享受的待遇也是大不相同。这些无不彰显出周朝等级之严明。
若是大伙都懂得老实听话,在自己位置上乖乖呆着,那么周朝也许还能江山永固,可惜到了后世各诸侯逐渐发展壮大,周朝又日渐衰落,此时的地位可不讲当初的爵位高低,而是比谁的拳头大了,不信你看之前风光的陈国、卫国,无不沦为了三流国家,新兴的楚国、秦国站上了历史舞台。这时候明摆着就是要争夺中原这一亩三分地了,谁还讲什么礼法?于是拉开了周朝“礼崩乐坏“的帷幕。就好像季孙氏身为卿大夫居然用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舞于庭“,把个孔夫子气得大骂:”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可惜的是无论孔夫子如何气得跺脚如何振臂高呼要大伙再回都从前那个礼制森严的西周已是不可能了,随着时代的发展,旧制度是迟早都会为踩在脚下的:上层流动滞涩,下层又为重重剥削压得喘不过气,要求新一轮洗牌重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君不见中国几千年里无数次改朝换代,还有欧洲的法国大革命不正是如此吗?不同的是中国始终逃不出那个皇位的怪圈,而法国大革命却着实推动了全人类的发展。
这且按下不表。再说今日,虽然文化昌明欣欣向荣,然而贫富悬殊、阶级固化的问题也在日益加深,百分之九十九的财富掌握在仅占世界人口百分之一的人手上,教育、医疗、住房等资源的无限倾斜让无数人高呼“寒门再难出贵子!“当真再难出贵子么?这个问题太复杂,还是留待之后的世界解答吧。
史记随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