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雒宏军
经常在报刊上看到肖川教授的文章,对他那行云流水般的语言,渊博丰厚的知识,真诚温和的情怀和灵动深邃的智慧甚是佩服,于是专门邮购了他的教育随笔集《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感到了它的厚重,深红色的封面,凹凸有致且富有动态的书名,一看就是有用心做成的书籍,让人拿起来就舍不得放下了。
“没有理想,就没有企盼和期待,也就没有明天;没有信念,就没有勇气和毅力不断生发的源泉,我们就无法超越横亘在通往理想之境上的无数险阻和艰难;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一种‘认知结果的堆积’;没有真情,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没有情趣和艺术,才情就会逐渐枯萎,生命之花就不能得到醇美的滋养;没有情趣和艺术,理想、信念、智慧与真情,就缺少了最有力、最动人的表达方式。”在序言中,作者提出了构建辉煌灿烂的教育大厦和幸福美好人生的六大基石,而且把理想放到了第一位,书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对这些元素的阐述,更多的则是对教育的期待,对教育理想的向往与追求。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师是一种理想化的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是为未来社会服务的,教师的工作就是为未来社会培养理想的人才,不会有立竿见影的“现实”效果;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对自己的学生发展充满了期待,这种期待就是一种理想;还有,教师心中不能没有梦,对自己的梦,对学生的梦,如果没有梦想的支撑,教育会很快沦为庸俗和无奈,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一例外的都是理想主义者,他们为了圆一个自己的、民族的、国家的梦想而奋斗终身。
教师职业充满了理想化的色彩,理想却不大可靠,没有信念的支撑,理想很容易在沉重的现实面前打碎。与日俱下的社会风气,各行各业的道德失守,让我们对自己的人生操守产生怀疑;徘徊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每一步选择无不是心灵的挣扎和艰难的抉择,让我们痛苦万分;学生的个性疯长,家长和社会的不合理期待,使得我们常常陷入无奈;低迷的工资,简陋的生活条件,加上沉重的工作负担简直让人无法承受。这时,消极、保守、封闭、冷漠和粗暴就成了很多教师的常态,在学校里不愿意读书,缺乏反思的习惯,没有改进课堂教学的自觉性,对学生缺少耐心和爱心,教育方法简单粗暴,不择手段来提高教学成绩,这样的教师比比皆是。
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也是其中的一员,靠着生活的惯性漠然行走,直到几年前重新拣起了书本,开始真正的阅读,这个时候,才注意到路边的风景,才开始对自己的行走方式进行反思,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就是其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本书。他说:教育的方向就是“为幸福人生奠基,为自由社会培养人――为民主社会培养好公民”;他希望“一个受过教育的人,就是具有某种品质的“人”, “平实而又不断地追求人生更高的生命境界”;“平等、真诚、开放,既是师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条件,也是进行交流沟通的目标”,这是他对理想的师生关系的期待;“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祝福教师”,解放教师,寄托着对教师的美好祝愿和衷心期望;然而,更多的时候,他希望教师能够沉浸在书的海洋之中,不断学习,“使教师的内心变得开放、鲜活、细腻和温柔,使教师具有不断增长的分享的内在需要,从而克服对于教学的倦怠感,使教学永远充满活力和内在的感染力。”这些话仿佛就是对我一个人讲的,朴素的语言,却深入心灵,让人颤动,重新燃起了我的教育理想之火,让我看到了堕落者的丑陋,浅薄者的可笑。有思想“使我们的人际交流变得更有品位,使我们的生活,特别是精神生活变得丰富,使我们从琐屑、无聊的单调、平庸的生存境遇中摆脱出来,”这样的肺腑之言让我的心绪豁然开朗。
从此,我试图着改变自己,与很多无聊的游戏告别,从阅读开始,开阔视野,充实心灵,关注学生,关注每一节课,认真反思自己教育教学过程的每个细节,渐渐地也就有了一些感悟和收获,工作十多年来自己一直是沉寂的,但是近年来却不断的有各类文章见诸报刊。阅读改变的不仅仅是学校生活,自己的人生态度也有了很大转变,看待社会有了更积极的眼光,增加了更多的进取心和上进心,向着那亮光处前行,让我找到了人生的方向。
我习惯于在每本书读完之后,在扉页上写几句自己的感悟,算是不负作者的苦心,来一个小小的回应。读完这本书,我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不能做一个思想家,就做一个有思想的人;不能做一个有思想的人,就做一个思考着的人。一本书不可能完全读懂,但是我却知道,教师就要追随着理想生活。
发表于2007年4月11日《现代教育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