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动了我的奶酪

作者: 三边静 | 来源:发表于2022-05-19 06:00 被阅读0次

   如果说我们每天都在努力产出,就像我们每天都在生产奶酪,那么谁动了我们的奶酪了呢?我们生产了多少奶酪?谁又动了我们多少奶酪?细细思量,我们付出了多少?谁作为载体,成为受益者呢?

  我们细细思考一下,我们所做的事情真的有很高的产出吗?有很多的载体吗?我们往往做的事情,产出和载体之间的空间是不是小了一点点呢?或许我的潜意识努力写作就是发现了这个问题。

   一个人的产出就相当于在制造奶酪,而谁动了奶酪?这两个值是对等的吗?我们的产出有时不是生产了多少奶酪,而是谁动了我们的奶酪。如果我们的产出只是让我们一个人受益,简单点的说法就是我们每天都是煮饭给自己吃,其它事情从来就没有做过,这个时候我们有付出,但是无疑是在坐吃山空!开饭店的厨师煮的饭菜,折腾了一天,反而收益满满。

   说产出是没有用的,没有形成商品流通,最终所谓的产出都成了烂在仓库的水果。而我们很多事情,都是低头在做,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世界一直在玩商业的那一套。刘润老师说过:商业的本质就是交易。我们所谓的产出,是要满足商业为前提。不要说什么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这世界一直都是在玩商业的那一套。

   当我们明白自己所谓的付出就是一种商业行为的时候,就明白了为什么付出不一定有收获了。看看养了个白眼狼,看看做生意碰到老赖,看看货款收不回来,就明白了付出和收获的关系。刘润老师说过:要研究底层的规律。所以我也在学习去研究底层的规律,越是深入去了解,越是有更大收获。

  跟着有实力的专家学习,从专家那里接触到更多的专家,而不是从金钱上去寻找专家。有时能赚钱的,不一定就能帮到我们,时机不一样。但是有实力的专家却能让我们从中走出来,让我们过得更好。这两者的区别在于一个说的话是在给公司做广告,提升他们的名气,从中获得更多的机会。另一个说的话是给自己做广告,提升他们的名气,从中获得更多的机会。两种模式都有人在做假,一种是做假换个名称重开,另一个是身败名裂。

  别人的奶酪,我们是怎么动了的?时间越久,就会发现自己真的聚集到对自己有用的人身上,有用的事情上面。这是人的天性,但是我们也得学会走出来,寻找更多的机会,就像寻找更多、更优质的供应链一样。

  如果我们的供应链出现了很多假货,就像变质的奶酪,我们还是吃到了肚子里,对我们的健康是没有任何好处的。同样的我们制作很多优质的奶酪,最终收不回款,我们的付出零回报,总有一天会亏空的。学会寻找优质资源,学会把一份产品卖给2个以上的人,而不是卖给一个。如果可以的话,请卖给更多的人,我们不能排除无效的交易,我们得学会把效益做大。

  文章写得很清浅,其实可以增加各种故事,让文章的可读性增强。但是不得不承认,想要专心给读者写一篇文章,就很难对一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如果这是一份奶酪,请允许我是第一个分享到的,至少我回本了。保本的小生意虽然比不上大赚的生意,但是比亏本生意强。

   有时不得不承认,保本比亏本要强得多,看看现在的股市,我发现自己也亏了不少。借用李刚777老师的话:每天搬砖100块,股市一天亏1000。其实有更多人在做亏本生意,又何止一个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谁动了我的奶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rkpp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