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经营自己的公众号,是从今年六月初开始的,到今天已经坚持了将近100天。
除了中间个别日子实在太忙外,基本上风雨无阻,每天发布一篇。
坚持发公众号,让我想起几年前组织三级公司的兄弟姐妹们共同做《安全质量微语简报》的日子。
那时候,因为每天都有发简报的任务,吓得连病都不敢生。
有一次出差喝酒喝醉了,半夜三点钟爬起来,跌跌撞撞就打开电脑做简报。任务完不成是要挨尅的。
所以不管如何头昏脑胀,不管如何琐事繁忙,都要咬紧牙关坚持。因为任务就在那里,不做就不会了结。
而以这种状态做简报,难免忙中出错。
有一次刚把简报发出去,就接到领导电话,批评我,“城轨公司居然还有总理呐!你是怎么审核的?”
我一看,果然是漏掉了“总经理”的“经”字。
挨了领导批评,我也气急败坏,掏出手机,把三级公司一位老大姐批评了半天。
现在想想,我真是没有品德。如果这位老大姐能够看到我的这篇文章,给您郑重道个歉吧!
做公众号没人审核,压力小了不少。偷懒不发也可以。完全靠自律,没有硬性指标。
做公众号最大的烦恼是没有人看。辛辛苦苦写了半天,有些文章真是写得掏心掏肺,结果发出去,关注寥寥,心里难免有些难过。
我写公众号不为出名,也不为赚钱,就是为了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出口,让自己想表达的东西,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同。
由于喜欢读书,最开始我的公众号只想把多年积攒下来的读书心得集中存放起来。
可是写着写着,我发现那些东西太私人化,根本没有人看。
我的朋友圈里,每年像我一样读三四十本书的人大概不是很多吧!
后来我转变思路。既然我是从事安全工作的,那么我就把日常积攒的安全常识和工作经验写成文章,发在公众号里。
而且只要我不下岗,我的题材就源源不断,永不枯竭。
光是2024年,企业就先后发布了“网格化管理”“两单两卡”“十必须”“应急机制建设”等管理规定;行业层面也一直在推行“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全穿透式管理”等核心工作。足够支撑我的日更行为了。
可是,我又心有不甘。
正如我的公众号名称一样——“安全工程一书生”。安全工程只是书生的修饰语,我的本质还是想做个读书人。
安全管理是我的职业,我的朋友圈里最多的,都是安质系统的朋友。写安全文章固然能够帮我带来一些流量,但是我的观点呢?我的那些对待人生的看法呢?我从小就建立起来的文学梦想呢?
如果只发安全文章,那么这些我更加珍视的东西,恐怕都要扔进大海里去了。
思来想去,我决定在我的公众号里,间隔发布安全管理和散文随笔小说两种截然不同的文章。
于是,一个精神分裂的公众号诞生了——
前一天,我还在理性的数据里总结分析;
后一天,我便开始在情感的海洋里遨游;
这一刻,我还在一本正经推广企业的管理要求;
下一刻,我就开始吐槽企业管理要求的种种弊端……
看了我的公众号,朋友们也逐步划分为两大阵营:
一些安全从业者,等着我发布安全知识。等了半天,公众号里冒出一篇小说《初恋》。这是什么鬼东西?算了算了,弃号弃号!
一些文学爱好者,等着看我编故事。等了半天,公众号里冒出来一篇《挂篮安装滑移安全管理要点》。这是什么脏东西?这不是骗人么?以后再也不来了!
我的公众号让我自己也很纠结。
我总是问自己,要不要停掉其中一样,让我的公众号变得更纯粹一些?
毕竟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兼得。
直到昨天看了《读者》上一篇文章,我才真正泰然了。
那篇文章讲了一个25%的理论。
一个人,如果能在某一个领域,成为最顶尖的一个,那他就算成功了。
可是,世界上哪有那么多最顶尖的人呢?
你我平庸之辈,岂不是永无咸鱼翻身之日?
那么,就去做两到三个领域里,最好的25%那一部分。这也是另外一种成功。
这个理论落实到我自己身上,可以这样描述:
我是安全管理人员中,写文章写得最好的25%之一;
我是写文章写得好的人里面,最懂安全的25%之一;
既会写文章,又懂得安全的人里,我是经营了公众号的25%之一。
这年头,玩的就是个综合实力。
所以,且让我的公众号继续精神分裂下去吧!
重要的是坚持。
我曾在企业安全培训授课时提到,时间是最伟大的馈赠。
任何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像《安全质量微语简报》,如果坚持了500天、五年、五十年……那么,由坚持和积累所带来的,便成为摧枯拉朽,可以席卷一切的力量的洪流。
更何况,真心关注你的朋友,有25%也就足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