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份,国内疫情反扑,涉及29个省,3000多人确诊。这让全国人民的心又一次收紧,不敢有丝毫片刻的放松。
而今晨,看到一位医护人员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报道,又一次让我对疫情有了新的认识,并对医生这个行业充满了敬意。
报道如下:
10月29日,吉林延边医院的李鸿雁医生完成了支援发热门诊的阶段性任务,进入隔离酒店休整。
11月10日上午8点,却突发疾病,因病殉职。
看看手机,今天是11月22日星期一,距离李医生的离世已经有12天了。
可是,我才刚刚看到她去世的消息,也刚刚知道这世界又一位可尊可敬的医生,因为抗疫工作离我们远去。
可还有多少人对此一无所知,我不得而知。
她是我们东北人,她生活在这块广袤的黑土地上。这黑土地也赋予了她性格中特有的、东北人的豪爽、执着与倔强。
她还那样年轻,刚刚30岁。
据报道,这是李鸿雁第三次前往抗疫一线了。
2020年疫情爆发,她积极报名深入抗疫一线;
2020年10月,刚刚步入婚姻的她,放弃蜜月,奋战抗疫一线;
2021年10月,结婚一周年时,她再次申请去抗疫一线支援。
看后不仅感慨良多:
今年的10月份,她刚刚结婚一周年,连结婚纪念日都没有来得及过,就又奔赴抗疫一线。
这种舍小家顾大家的情怀,真是只有天使般的赤子之心方能做到。
正如报道中所说,对于自我生活的牺牲,她从不在意。
她说:“纪念日有期,职责无期”。
这句话深深的感染、打动了我。
是啊,在她的心目中,纪念日可以改日再过,但是职责不能忘却,生命不能等待。
这就是一个医生悬壶济世的情怀。
他们奋战在危险的第一线,用生命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可随着疫情的减退,又有多少人在持续关注他们的付出呢?
娱乐圈的所谓明星们,每天的吃喝拉撒都可以引起无数人的关注,可是我们的抗疫英雄,战斗在抗疫第一线,用生命谱写着青春,甚至不幸倒在工作岗位上,以身殉职却无人得知…
这对于我们这个崇尚爱国、慈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深受儒家学派影响的古老国度来说,难道不是一种莫大的悲哀吗?
在中国,一名优秀医生的诞生需要多长的历程呢?
从学生时代算起,经过5年本科,3年硕士,3年博士的学习后,还要经过几道关卡。
可悲可叹的是,他们通过漫长的求学之路,获得精湛的医术,他们治得了别人的病,却无法自治。
这让我想起原单位的一位老大姐,她家里的孩子就是学医的。
她曾对我们说,后悔让孩子学医了,真的特别特别累。
后来毕业后,她的孩子分配到了一家很不错的三甲医院。
但是,并没有就此放松学习。因为各种各样的考试随时都有,终身学习几乎成为了医生的职责。
前几年有一部反映医生生活的电视剧《医术》风靡一时,可以说,很客观的反映了医生的生活和社会现象。
由于工作性质的原因,有手术医生就要上,不论什么时间,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甚至是十多个小时。
虽然如此辛苦的工作,但是如果手术失败或者其他原因,造成病人术后产生并发症,家属不依不饶,还会发生医闹纠纷。
不禁感慨:医生也是人,他们同样有自己的父母,家庭,爱人,子女。
可是为了大众的利益,为了国家的召唤,他们挺身而出。
有碰巧为女儿做核酸检测的妈妈,却不能与女儿倾心交谈,相互拥抱。
当女儿怀着渴求的目光想要恋恋不舍地看着妈妈时,妈妈只是默默的摇摇头。
这个场景让人看了好心酸,哪个母亲不爱自己的儿女?哪个女儿不希望妈妈陪在身边?
可是他们有一位伟大的母亲,他们有神圣的使命,更有放弃不了的职责!
我想不出用什么话来恰当地形容他们,更无法言说内心的感动,我只想说:天使在人间!
因为有了这诸多的天使,让我们多了一份安全,多了一份保障,多了一份安心。
希望社会能多多关注医护人员的身体健康,希望国家能够多多重视医护人员的福利待遇,更希望广大的人民群众,能够对医护人员多一些理解关爱,少一些刁蛮责难。
让他们在下了手术台之后能够好好的休息,让他们回到家中能有一个温馨的氛围,让他们的亲人不再为他们的身体健康担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