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是兰花我竹枝,山中相对免相思。
世人只作红尘梦,哪晓清风皓露时?”
郑板桥画过一副《竹石兰》的中堂,这首诗就是题在画上的跋。
郑板桥做过几年县令,清正廉明,爱民护民,走得不是清官场的主路子,后来索性辞职做回老百姓,卖画为生。
虽然卖画,也还是传递自己的精神风骨、志趣爱好。所卖者,以竹图为最。板桥所画的竹,劲而有节,瘦硬不屈,是凛凛君子。竹,是老先生的最爱,他也屡屡以竹自比。
这副《竹石兰》的题画诗,老先生的面目也是托于竹枝上的,拟人笔法,表达志趣。
先生这样的人,在尘世间总是寂寞的,在今日如是,在当时亦如是。先生的知己,人间难寻,山中之竹的伙伴只有山中之兰。“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张九龄很早就赞叹过兰的品质。君子志向高远、品质高洁,长在红尘里,很容易被污染。远离尘嚣的山中才是竹与兰的栖身之所。老先生的笔下,竹与兰彼此欣赏,彼此陪伴,一同理解宇宙人生。
世人庸碌在红尘里,且以庸碌为人生要义,自然不会像竹与兰那样欣赏自然、思索人生。竹与兰在高山空谷,餐风饮露,生活自然清苦无极,然而心灵自由。它们视红尘如梦,也笑世人看不穿短短百年的底子是梦幻,它们感慨世人在奔忙里错过了无数的美好不得欣赏。清风皓露之美,多么颐养人的心灵肺腑啊,可惜世人糊糊涂涂,空空错过,让明白人为他们深深叹息。
明白人的话只能说给明白人理解。君子的境界本来就不是一般人能达到的。郑板桥也只能让竹与兰互相支持、互相支撑,把它们放到山中,放进画中。
郑板桥诗书画印都精通,养君子之性也有本钱。对于绝大多数红尘里的普通人来说,在忙忙碌碌中,偶尔停一下,记得看一看风清皓露之美,保持一点生活的诗意和审美,也很不错。而且,生活里的点滴审美与诗意,十足能调适赶路人疲惫的心灵,增添长行的动力。
人间只有一个陶渊明,也再没有另一个郑板桥,然而,不管生活如何琐碎艰难,不管自己如何普通渺小,保留珍贵的赤子之心,永远是值得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