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能活成一座孤岛。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人类天生就是社会性动物。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一个人不可能孤立地生活,无时无刻都与这个世界发生联系。
一路修行一路行人生在世,如何获得良好的关系,也就是如何更好地见自己、见众生、见世界。 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多人说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缘”字,那么何为缘?似乎并不是一言两语就能解释的。
在今天这样一个关系就是生产力的社会中,正如海峰老师说的人的智力水平决定了你物质水平的下限,但是关系智慧却决定了你物质水平的上限。我们如何自处,如何与他人相处,如何与世间万物和谐相处是需要智慧的。
很早以前,有一个人修禅访道,请示师傅:“一个人跟世间万物的关系到底怎么样才叫合适啊?”师傅和他说了四句话。
第一句话,“把自己当别人。” 学生想了想:我明白,一个人有大欢喜,看淡一点,觉得这也无非是别人的一件事;有大悲伤,看轻一点,觉得这事别人也会赶上。“把自己当别人”,那么喜忧都能很快过去。
师傅又说了第二句话:“把别人当自己。” 学生想了想:这意思大概是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 师傅大笑:“你很不错了。”
便又说了第三句话:“把别人当别人。” 学生说皱着眉:是不是说,每一个人都是独立的,每一个人都需要被尊重,所以一定要本着别人的立场出发?师傅说:“你的悟性很好。”
接着,老师又说出第四句话:“把自己当自己。” 学生呆坐半晌:这句话太深了,我还要好好去悟。 看似文字游戏,蕴含着很深的禅意。
这些“自己”和“他人”的变换价值,就是你如何更有智慧地见自己,见众生,进而见世界。
见自己一路修行一路行
与自己相处是一切关系的基础。认识自己是你认识世界、与世界链接的通道。你是什么人,就会遇到什么人!认识自己简单么?错,很多人都做不到。许多人穷其一生,不去了解自己,聆听自己,更谈不上与自己相处。可想而知,他的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必将混乱无序。
在知乎上有一个问题,什么样的人最有魅力和幸福的能力?有一个高票回答——了解自己,发自内心地生活的人最有魅力。
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遵从自己的内心,用第三只眼去观察自己,当你不盲从于世俗的所谓标准,活出自己的人生,你本身就焕发着无可比拟的人格魅力。
小时候,我们总想和别人一样,花裙子、游戏机、小人书、旱冰鞋、四驱车……别人有的东西我们都也想拥有。后来的某一个早上,阳光透过窗户照在被子上,一种名叫个性的东西破土觉醒,我们似懂非懂地意识到,独特性才是存在感,你要珍惜你自己的不同,不用去牺牲自己迎合他人,知世故而不世故,学会与自己自洽和解,更要学会与自己共情。
有人说,年龄增长的唯一好处,是在于后来的我们终于欣然接受,自己的快乐可以和全世界都不一样。人长大的过程,其实就是不停自洽和不断接触多样性的过程,我们学着与自己和解,学着接受自己每一寸的平凡和独特。
与自己和平共处,你才有能力去拥抱之外的世界;让自己的人生没有那么多的纠结,你才不会和他人和这个世界较劲。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见想见的人,追未完成的梦。比如,你想站在舞台上有一束光为自己而打,你就去啊,大胆地去尝试,用第三只眼去观察自己,欣赏自己,拥抱自己,你会发现你内心蕴含无穷的能量。
悦纳自己,才能更好地悦纳他人。
见众生
这是人生的大课题,人类社会网错综复杂,社会关系密密麻麻,每一天你都要花80%的经历去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哪一个没有处理好都会让你跌入万丈深渊。如何营造家庭、职场、生活中的助益性关系,让一切都向
一路修行一路行良性地方向发展,尤为重要,甚至可以说是你人生幸福的开关。
在这一点,我很认同《道德经》上的一句话“为而不争”,原文是:“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大概的意思是天地的准则是让万事万物都受益,而不伤害它们。
圣人的准则是,顺势而为,但不与人争。 “为而不争”需要的是“仁”,是“义”,是“淡定”,是“坦然”。并不是“窝囊”的同义词,因为一个字“为”,即有所作为,做你想做的,不违背内心地准则,窝囊是既不为又不争,拿不起放不下。
为而不争是指有着良好的修养,甚至为人处世的道理,尽力做事,千方百计做事,把自己的事做好,把自己的人做好,给这个世界绝对的善意,拥有一颗利他的心,相信吸引力法则,你给别人带来价值,你身边自然会凝聚更多与你一路同行的人。
比如,在一个家庭当中,夫妻双方互相做好对家庭的责任,丈夫爱护妻子,承担家务,妻子支持丈夫,解忧排难,用心经营和维护,不要因为一点小事争论不休,闹得全家鸡飞狗跳。
在很小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于要,习惯于争,那是因为你还不够强大;成人之后,如果你还习惯去要,习惯与人去争,那只能某一个程度上说明你还是一个未长大的巨婴!因为,无论在任何关系中,无论是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同事之间,朋友之间,要锻炼自己给的能力,懂比爱更重要,给比要更快乐!
试想一下,你长大后,越来越强大,你具备让父母去体验他们从未曾体验过的人生,当他们兴奋地和你分享他们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是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并给你更多的动力。
为而不争,才能更好地成人达己。
见世界一路修行一路行u
这是人类关系的终极智慧,你与世界万物的相处,也许是一草一木,一山一路,一虫一鸟……无不体现你的处世哲学和人生修养。
其实,这里有一点禅学的意味,我们来举个例子,当你凝视天上的星星时,你是观察者,星星是被观察者,当你抛开你所有的经验、思想以及对星星先入为主的印象,忘我地去观察星星时,你和星星之间的隔阂就会减少,你会发现那颗星星越来越明亮,离你越来越近。
当你察觉到,你的眼里只有它,忘却了自己和外部的世界,完全地沉浸在闪闪发光的星星里,这时你和星星就像融合了在一起,如同合二为一。两者之间像是能互相感应,这便是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其实,与世间万物相处,也就是挖掘领悟事物中的美。据说古代有一位画家,他在画一棵树之前,会在这棵树下观察很久,也许是几天、几个月甚至几年。直到画家从内心深处,认识到它粗壮的根、伸展的枝叶,了解树的这一股静谧而沉稳的生命力。甚至让画家都觉得,他自己都已经化作了一棵树。在他感觉自己与这棵树同在的时候,他才愿意开始作画。这时候,画家是观察者,树是被观察者,当两者没有了隔阂,画家才能和树合二为一,完全浸淫在树的美丽中。
你想体验世间万物的美,你想与这个世界万物生命和谐共处,你也可以像这位画家一样,学会忘却一切,认真地观察、认识和感受。
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是去年自驾去青海甘肃一带,当我们在晚上开车经过大柴旦,天色渐渐变暗,只有漫天的星空,慢慢进入无人区的时候,目光所及的地方只有我们这一辆车,还有旁边兀自站立的山。那里的山很奇怪,没有绵延不绝,层峦叠嶂,每一座孤独地像屏障一样兀自站立,像一个个人一样。车一路开,我一路望着他们,山慢慢地让路退后,我就这么静静看着他们,一瞬间突然感觉他们似乎有生命,虽然静默不语,但是却都和我对视,和我对话,我通过与他们这一路的交流,内心宁静而丰盈,似乎与大自然更近了!那是我很难得的一次体验。
所以,现在在日常忙碌喧嚣的生活工作中,我越来越希望从大自然获得力量。安静地凝视一朵花、一棵树,又或是观摩天上的星月、潺潺的河水,通过这些方式,学会沉静自身,让自己获得练就忘我的力量,来感受自然事物中的奥妙,从中获得力量!
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没有返程票。从我们出生开始,我们就向这个世界发出了第一声呼喊,我们身边有一些人,一群人,许多人,我们无时无刻不与他们发生联系!
你是什么人,就会遇到什么人!
一路修行一路行!
一路修行一路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