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一个城市的味道,大抵是指一些典型的魅力特征,往往与嗅觉无关。但说摩洛哥古城菲斯,真真切切却有嗅觉的味道。菲斯不仅有味道,且味道非常大、非常浓,是令人窒息、难以消受的“臭”味道。恰恰因此“臭”味,菲斯古城越来越“臭”名远扬。菲斯为什么以臭扬名?人们为何对此“臭”津津乐道?原来菲斯至今使用一种传统的皮革鞣制工艺,并因此制作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质皮革,受到世界各地人们的追捧喜爱。此工艺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予以保护,菲斯因此便越加“臭”名昭著。
菲斯老城“臭”话虽然说在前边,但菲斯可圈可点之处倒是真的不少。菲斯是北非历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宗教、文化与艺术的中心,同时也是摩洛哥的第一所皇城。不仅如此,菲斯拥有世界上第一所大学,卡拉维因大学。其前身是卡拉维因清真寺,859年由凯鲁万穆斯林贵族穆罕默德·法赫里之女(了不起的穆斯林女性)穆哈辛娜(又名法蒂玛)倡导投资创建。其所属图书馆早在中世纪即负盛名,收藏有珍贵的带彩色画面的古兰经以及大量手抄本和其他古籍,被誉为“学术首都”。一千多年以来,摩洛哥虽历经盛衰交替,但古城依旧保存下许多美丽的宫殿,古老的城墙和城门以及七百多个清真寺。早在十世纪,菲斯人就用特殊工艺烧制蓝绿色马赛克装饰大大小小的城门。最精美绝伦的当属蓝门,当夕阳西下或晨光升起,蓝门或呈孔雀蓝色或呈翡翠绿色,随光影变换美轮美奂,精致华丽。但所有这一切和皮革加工工艺相比,名气便顿显逊色。
摩洛哥的春天舒适安逸,天空晴朗,风和日丽。老城的石板路狭窄但整洁,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铺。琳琅满目的商品形形色色,最多的还是各种皮革制品。皮衣皮裤,皮鞋皮包,都是手工制作,古朴略显粗糙,散发着浓郁的皮气。如果你会砍价,都可以用低廉的价格买到心仪的东西。菲斯可参观的东西太多,先求形而上,第一站去参观卡拉维因大学。在迷宫一般的巷道里穿行,地图导航不好用,好不容易找到地方却吃了闭门羹。去过很多国家的清真寺,一般都可以免费参观,但菲斯的卡拉维因却不让非穆斯林进入。我们在清真寺外边狭窄的巷子里端详半天,除了看到一段菲斯著名的蓝绿马赛克墙角,不见真容。
菲斯老城街景遗憾的离开清真寺,巷子里一阵又一阵的臭气袭来。寻着味道,我们决定去皮革加工作坊参观。走了不远就有人热情招呼带路,类似于我们说的“托”,但很文明也的确需要,否则在迷宫一般的巷道里,你根本找不到地方。绕来绕去进了一家皮具店,从地面到房顶都挂满了皮鞋,各色各样的皮鞋。看我们诧异,店老板用手往上指指。然后递给我们每人一片薄荷叶,示意我们放在鼻处嗅。爬上狭窄的楼梯,来到一个小平台,一股巨大的腐臭迎面扑来。令人窒息的恶臭,没有更臭只有最臭。顾不得观看,我们都从小平台落荒而逃。店主再次示意我们把薄荷叶放在鼻处,但这个清香味道和作坊的臭气相比近乎于无,我们摇着头走出了这家店。想一想吧,菲斯的皮革加工作坊,其工艺是将石灰水、鸽子粪、动物屎尿等搅和在一个个的石臼里,露天存放,接受阳光蒸晒,然后把宰杀处理过的动物皮,放进石臼天然沤泡发酵,其过程就相当于把死尸放在池子里沤着,这味道能好了吗?这个世界文化遗产太折磨人,我决定放弃参观。
味道的源泉走了不远,又遇到一个帅小伙,衣着干净整洁,微笑着向我们走来。他说他带我们去另外一家作坊,要大很多,看得也清楚,而且味道不大。我们冒险再决定一试。同样还是穿过一个很大的皮革制品销售店,每人除了一片绿薄荷叶,还给了一杯热红茶。我们捂着鼻子,战战兢兢的爬到了房顶平台。小伙子贴心的把我们带到上风方向,味道的确小了很多。往下看有许许多多的大缸,臭气就是从那里散发出来的。艳阳高照,可以看到有人在池子周围忙活着,甚至有人在池子里搅动那些浸泡着的皮子。坚持了两分钟下来,在店里象征性的看看瞧瞧,询问店主皮子的制作过程。第一道工序是将宰杀好的皮子浸泡,几天后皮子上的油脂、蛋白质等完全溶解干净,皮子变得柔软细腻。再将皮子放进染缸染色,染色剂是完全的天然颜料而非化学制剂,也需要浸泡几天。然后拿出来晾晒,完全干燥后,皮革的鞣制过程结束,工匠就可以制作各种皮具了。这种原始的制作工艺持续这么多年,真不知道那些工人是如何忍受的?由此可知,人类的耐受力简直匪夷所思。也许恰恰是这种臭死人的制作方法,才保证了没有更多的竞争对手。参观菲斯皮革加工作坊让我明白了,任何物品光鲜亮丽的背后,一定有劳动人民的血汗和眼泪。想想这样的劳动场景,人类的挥霍和浪费,真的是一种罪恶。
那个飘过的身影,只为一次的遇见菲斯除了留给我鞣制皮革的臭味,印象更深刻的却是人性的香气。说起来有趣,起因是我错把欧元当成摩洛哥迪拉姆。出国旅行最大的困惑就是货币的转换,摩洛哥货币迪拉姆颜色图案和欧元差不多,但币值相差十倍。发现错了纯属偶然,在化妆品店买完东西往回走,路边有卖水果的,我买了几个苹果需要5迪拉姆。我拿了一张5的纸币给小贩,他收了钱神态怪异,拿着钱端量半天不置可否,并与旁边的人交头接耳。我突然反应过来,要回钱来一看果然是欧元。原来5和10迪拉姆根本没有纸币,难怪小贩诧异。我想起刚刚买化妆品,付款迪拉姆用的都是5和10的纸币。我顾不得买水果,急匆匆回化妆品店。遇见一个卖地毯的店主笑着打招呼,我也笑着说你好。英俊的阿拉伯小伙看我急着走,便问我干嘛那么着急?有什么事情需要他帮忙吗?我想了想便把情况告诉了他。能不能要回错付的欧元听天由命,但我想试试,不想直接放弃。小伙让旁边的店主帮他看着店,便随我一起去了化妆品店。卖我东西的老板娘还在,我给她解释情况,但她开始不承认。她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给我们看,说没有欧元,我没给她欧元。我真诚的解释不是她的错,是我拿错了钱,我不知道5和10迪拉姆没有纸币,老板娘拿东拿西不理我。小伙子看我陷入僵局,他叫住老板娘,面对面用阿拉伯语交谈。具体说了什么我自然听不懂,但我看得出来他在说服老板娘把钱退还给我。一开始老板娘不肯,但小伙没有放弃。过了几分钟,老板娘把我的钱退还,虽然有点不高兴。这件事让我感触良多,把钱要回来,这在中国几乎不可能。我在想,菲斯小伙不帮同类却帮我,是因为信仰的力量吗?伊斯兰教的教规严格,不能欺诈撒谎。老板娘错收了我的钱,不是她的错不算欺诈,不承认收错当然就得撒谎。但小伙不是当事人,他完全可以不帮我说话,毕竟他们生活在一个城市,一个街道,而且相隔不远,也许原本就认识。按照中国人的理解,他帮了我就等于得罪了他的邻居,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我真的很难想通他们的处世原则,这也让我对穆斯林,对善于做生意的阿拉伯人有了全新的了解。人类的行为准则应该是诚实、信用、非己莫取。别人有错,也不等于你就可以将错就错。阿拉伯小伙坚持的应该就是这个原则。也许宗教的力量,真的可以强化人性的真善美,摈弃假恶丑。在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菲斯小伙让我明白了,凌驾于物质利益之上还有更珍贵的东西,那就是人性的光辉。人性里真善美所散发的香气超越一切,这才应是菲斯的味道,菲斯的魅力。
驴行者菲斯(Fes)是摩洛哥四大古代帝王城市里最古老的一座,无可争议地成为摩洛哥的象征。这座城市在阿拉伯人荡平北非和西班牙后不久便建了起来,并成为这个国家的宗教和文化中心。位于旧非斯的阿拉伯人区是世界现存最大的中世纪古城之一,城中蜿蜒的小巷挤满了各种各样的手工作坊、餐馆还有市场。清真寺、学校、染坊和皮革厂也散落在城中。
摩洛哥遵循的是最温和的伊斯兰教形式,这个国家拥有很强大的苏菲派传统。苏菲派是伊斯兰教中最神秘的流派,修行者在追寻真神的过程中寻求信仰完美。许多观察家认为,苏菲派在摩洛哥的持续影响,是萨拉菲主义等伊斯兰教宗教保守势力和政治激进主义在摩洛哥难以立足的重要原因。
小注:摩洛哥目前对中国人免签,买好机票走人就行。摩洛哥也是非洲最富有国家之一,可欣赏的风景很多,包括人文。一般会选择先飞卡萨布兰卡,从卡萨布兰卡可以乘汽车,火车,飞机等去菲斯,马拉喀什都美丽的城市,当然包括哈撒拉沙漠。摩洛哥的消费不高,物质丰富,旅游服务很好,自由行完全没问题,很方便。
电影《卡萨布兰卡》,曾经多么让我着迷,英格丽褒曼,演得最好的一部片。你不着迷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