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朋友讨论起抽烟戒烟的问题。
我常说我复习通过律师资格考试,有三样东西陪我:抽烟、喝茶、听音乐。烟每天两包,每包20支,明显属于抽得比较凶的那种。
开始抽烟是1985年,那年我刚刚19岁,9月大学刚入学,寒假的时候就开始抽了。记得第一个寒假,高中同学聚会,考上大学的几位同学几乎都抽烟,以至于正在复读的同学很感慨:你们考上学的这几位同学,最大的变化是几乎都学会抽烟了。
后来,大学四年一直抽烟,但是那时候不太多,一般也就两天一盒吧。后来参加了工作,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样子,没有增加更多。实际上,等到每天抽烟超过一盒,那是结婚之后的事情了。
1994年前后,开始考复习考律师资格,那时候,除了睡觉和十分必要的社交活动和亲子活动,每天的业余时间,基本都用来看书学习了。也可能是老师做的久了,担心自己的前途命运,想改变人生轨迹,也有其他的成分在里面,抽烟就更多了。尤其是寒假暑假的时候,每天的例行公事,就是烧好开水,打开录音机,准备好香烟火机,关上小书房的房门,开始喷云吐雾、喝茶听音乐。当然,为了不让烟味弥漫整个房间,还特意把窗户打开,把风扇打开,让风扇对着窗户往外吹,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天。
当然后来就考上了律师资格,那是做老师也做了七年,慎重思考之后,停薪留职去做律师。当然,做律师之后需要思考的事情更多,需要做的案头工作更多,香烟也成了帮助思考一种所谓的良好方式,有时也是一种很好的缓解压力的很好的方式,就抽得更凶了,后来一天至少两包半。后来自己烦了:被控制,烟瘾上来受不了。浑身烟味。
再后来,我自己想:我得自己说了算,我不能被身外之物说了算,不能被习惯控制,不能被不太好的癖好牵着鼻子,下决心戒!戒了四次,彻底戒掉。
其实,戒烟的前三次,都是成功的,之所以复吸,真的是有一些原因。每一次复吸之后,都是比原来更厉害了,抽得更多了。到最后一次又想戒烟的时候,是把戒烟提高到,如何评价自己的高度来了:我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我难道是一个会被自己的不良习惯控制的人吗?难道我连抽烟这事都控制不了吗?
于是,想清楚了这个事,放下香烟,不抽,坚持一段时间,就成了。就是这么简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