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下酒的暖,舔过剑的寒——点击《黎明之前》
文/江北客@渔樵令胡@千江寻一客

《潜伏》的巨大成功,几乎使得所有人都在谍战剧这一类型剧上下意识地贴了一张“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标签。而随着《黎明之前》渐次浮出水面,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谍战剧。这部剧彻底颠覆了观众以往的观剧体验,在诸多方面引发了奇妙的化学反应,让人意犹未尽,欲罢不能。
仅从演员阵容上看,饰演“水手”段海平的陆剑民曾经成功塑造过《汉武大帝》中的卫青、《乔家大院》中的潘为严等颇有分量的角色,陆剑民在本剧中的表演张弛有度,先是中规中矩,波澜不惊,而在和平码头枪战之后,尤其是在终极审讯之中,陆剑民的表演开始逐渐迸发张力,犹如一个有意掩藏身手的绝顶高手,突然间挥洒出十成功力,令人叹为观止;饰演八局局长谭忠恕的林永健更是为大家熟知,抛开孟来财这类插科打诨让人啼笑皆非的角色不论(你还别说,这个《孟来财传奇》我老婆那是看得津津有味,霸着遥控器,非不让我看《蜗居》,呵呵究其根本原因,是只让我看毛豆豆,不许我看海藻),从《历史的天空》中的朱预道,到《金婚》中的大庄,还有令他摘得金鹰奖的农民形象喜耕田,林永健的演技几乎已经达到炉火纯青之境,在本剧中,自始自终,林永健的表演都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段位,把一个心机深沉、狡黠如狐的小眼睛军情八局局长刻画得入木三分,另外最近深圳电视剧频道还在继续热播由其领衔主演的《老马家的幸福往事》,这个“杀猪的老马”同样令观众“爱恨交加”;饰演031刘新杰的“新秀”吴秀波,中戏毕业,以前曾经当过歌手,出过专辑,在表演上更是有一种随心所欲举重若轻(尤其是台词)的力量,将这个隐藏在中共“第一单打”水手身后的潜伏在第八局达十年之久的“第二单打”演绎得活灵活现,潇洒不羁,玩世不恭,而又左右逢源,深藏不露,一旦行动,其身手更是动若脱兔,“快帅酷”,令人拍案叫绝,可以预见,随着《黎明之前》热播大江南北,吴秀波这个名字必将被列入深受女性观众爱戴的“老戏骨”的影视“黑名单”呵呵;另外饰演刘新杰女友顾晔佳的海清,其饰演过的经典女性形象更是令群众和草根“恨不离口”、“爱不释口”,譬如《蜗居》中的海萍,《媳妇的美好时代》中的毛豆豆;再有值得一提的是饰演行动处处长李伯涵的田小洁,曾经饰演过《我是业主》中掉进下水道的李大辉,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呵呵烧成灰我也认得;总之是众星云集,精彩纷呈。
由于这部戏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千叶齐飞,花团锦簇,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几乎每个细节都值得“僧敲月下门,鸟宿池边树”,看一遍那是绝对不够,因此在这里我想尝试从一种高屋建瓴的角度,来掰扯这部剧,看看能不能先梳理出一个较为清晰的条理和脉络,方便和剧迷们一起深入交流探讨。
我觉得但凡是双方的战争,或者斗争,或者争斗,或者交锋,交手,主要可以划分定位为三个层次或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战略层面,第二个层面是策略或计策或谋略层面,第三个层面是战术或执行或行动层面。
在《黎明之前》这部剧中,乱花渐欲迷人眼,柳暗花明又一村,但双方的主帅,水手和八局局长谭忠恕之间的交锋或交手,基本上都可以划归这三个层面。
在战略上看,谁胜谁负?
这是显而易见的。
谍战的意义是什么?
并不是说为了获取情报而获取情报,获取情报的根本目的,说到底是为了服务于正面战场的战争。谍战是在后方战场或者说身后战场展开的。谍战的胜负,并不是说端掉了对方的情报线、情报网或者说破获了对方的情报首脑人物这么简单。在这一点上,《黎明之前》颠覆了我之前对于谍战剧的认识。比如《潜伏》,假设余则成这个“峨眉峰”被抓了,我们一定认为就没戏了。但在《黎明之前》中,水手实际上最终被谭忠恕抓获了,而真正的好戏,却恰恰是在水手被抓之后展开的。
这是为什么?最终还是要说到“战略”二字。
在《黎明之前》中,战略上的胜利是什么?
对于水手而言,他在战略上的任务恐怕主要体现在这样几点上,一是让庄云清船务公司运送药品的三艘船顺利地到达目的港大连,因为中共在战略上预见到了辽沈战役的胜利乃至东北全境的解放,这是不可扭转的战局,同样是历史的趋势;二是在庄云清的身边保护庄老的人身安全,最终体现在庄云清诈死,安全离开上海滩,因为像庄云清这样的人物,属于拥护中共的进步人士、社会名流,必须保障其人身安全,这是中共在政治、舆论上的重大胜利。
对于谭忠恕来说,他在战略上的任务体现为“摩西行动”,他盯在眼里的,首先是三艘船上的药品,药品属于稀缺的战略资源,如能缴获这批药品,虽然对于东北战局已经毫无意义,但对于接下来重大战役,我们知道在历史上是淮海战役,有可能会起到,不一定是左右战局,但至少是削弱解放军战力、延缓战局的作用。
我认为在战略层面的交锋上,谭忠恕有一种“战略上的痛苦”。一是东北的战局不可逆转,国民党大势已去,此外即便缴获这批药品,也只是可能对接下来华东华北的战局起到延缓作用,而无力翻盘。二是对于庄云清身份的忌惮,由于庄云清的社会地位,以及其本人是多个与四大家族相关联企业的控股股东,谭忠恕不敢贸然对庄云清采取明目张胆的过激行动。
而水手在战略上惟一的忌惮,主要是国民党军方直接派出军舰拦截这三艘船,此外则是庄云清的人身安全。
在战略上,水手的计划堪称完美,无懈可击。庄云清船务公司发报系统的信号是一个陷阱,一个假相。谭忠恕最终抓获水手之时,是在盖斯勒诊所,当时水手还在不停发报。可以说,水手是“主动被抓”,他将延迟或阻挠谭忠恕发出指令要求军方出面直接用军舰拦截这三艘船的这种可能性的行动坚持到了最后一刻,最大限度地保障了这批稀缺战略物资的绝对安全。而在庄云清的问题上,水手早就成竹在胸,准备好了利用氯化钾让庄云清诈死,通过葬礼掩护庄老安全撤退的计划。在这一点上,水手组织虽然在和平码头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但无论如何,计划完成了。而且就在谭忠恕下令封锁和平码头的那一刻,他依然不知道那个要离开上海的重要人物就是庄云清,他的第一目标,依然是抓获水手。
所以,在战略层面,谭忠恕一直处于“云山雾照”之中,最终的结局可以说是完败。水手无论是在战略物资或资源(药品),还是政治资源或舆论导向(社会名流进步人士庄老的人身安全)上,都取得了彻底的胜利。
这也是为什么,在谭忠恕得知三艘船并没有改道驶入上海港和那一晚离开和平码头的重大人物是庄云清时,整个人在精神上陷入一种近乎崩溃状态的根本原因。
但战略层面上的完败,并不意味着在策略、计策或谋略层面的胜负也是如此。
在水手眼中,谭忠恕始终是一个最值得尊重的同行和对手,当然在谭忠恕眼中的水手也是如此。谭忠恕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军人,而不是政客。在情报或谍报领域,这是一个强大而可怕的对手。谭忠恕手下的齐佩林、孙大浦和李伯涵,都是这一行当中最顶尖的专业人士。
在当时我们所说的上海这片“白区”或“敌占区”,第八局的强大实力对于水手组织形成了全方位的封锁或压制。用齐佩林的话说,他们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谭忠恕在策略层面上的成功,首先体现在对于水手组织的“破获”。当然,这其中还穿插着“抓卧底”这个第八局内部的“杀人游戏”。正是由于这个卧底031的存在,极大地提升了双方在策略层面角力的精彩程度。关于“杀人游戏”的规则和体验,放在后面再详细展开。如果单从游戏的结果来看,谭忠恕、齐佩林和孙大浦是杀错了“好人”。这也是我们在玩“杀人游戏”时经常出现的结局,那个活到最后的“杀手”,通常被我们尊称为“影帝”或“影后”。毫无疑问,吴秀波饰演的刘新杰就是这个“影帝”。但这个“影帝”诞生的前提,正是水手的“主动牺牲”。
水手的牺牲和水手组织的几乎全军覆没,正是谭忠恕在策略层面的巨大成功。
当然,水手在策略层面上的成功也恰是体现在以自己的牺牲保全了031,从而最终间接摧毁了“木马计划”。而对于水手一方来说,摧毁“木马计划”可以说是一个介于战略层面和策略层面之间的重大任务。(我觉得031在第八局的前任沈明铮为之壮烈牺牲的那套极为复杂的电报密码系统,似乎也可以定位在这个战策结合部。)“木马计划”拔高一点,完全可以上升到战略层面。国民党败退台湾之后,如果任由木马军团潜伏在大陆,的确是后患无穷。但毕竟木马计划实施的前提,是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败退,所谓大势已去,跳蚤在背,螳臂当车矣。所以对于水手而言,即便“木马计划”可以上升到战略层面,其在战略上的Priority还是要逊于三艘船的药品和庄云清的人身安全。这也是为什么水手在安全送走了庄云清和确保了三艘船药品的绝对安全之后,可以从容不迫地“被抓获”,在谭忠恕面前上演一出精彩绝伦的“审讯风云”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对于水手而言,如果保全了031,那么031自然会接替他完成破坏“木马计划”的战略或策略任务。于他而言,在完成了保障药品和庄云清人身安全的战略任务之后,破坏“木马计划”属于“诸葛遗策”,不过是“锦上添花”。面对谭忠恕,水手虽是“阶下囚”,却拥有绝对的精神心理优势。
而对于谭忠恕而言,先前战略上的完败使他陷于极度的颓唐和沮丧,但“水手的抓获”使他又重新燃起了在策略层面继续扩大战果的希望的火花,重新找到了策略“兴奋点”。谁想与水手临终前的对话不仅在战略上或信仰上再度沉重打击了谭忠恕(虽然他当时极力掩饰住了这种火苗已被引燃的信仰危机),且留下了一个完美无缺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令谭忠恕一方误入歧途的反向推理迷局。这种负负得正的反向迷局,在《三国演义》中,常常是诸葛亮留给曹阿瞒,或者司马仲达的。谭忠恕对水手的最终“审讯”,是双方在精神力、信仰指数、判断力、逻辑思维、生理及心理反应等诸多方面的高级较量,是一场剑拔弩张、间不容发、没有硝烟的精神心理战争。这中间甚至还涉及到需要深度解析的医药学和化学知识的运用,譬如水手在被齐佩林认定为心理上的“抗拒或退缩”后,倒水,喝水,到最后迅速失明,死亡的近乎诡异的过程。
下面我们还是来着重分析分析谭忠恕在策略上的成功,即在这场高水平的谍战交锋中,水手组织究竟是如何露出破绽,而被第八局找到突破口,最终几乎是全军覆没的。
从头到尾,水手组织究竟有哪些破绽,给第八局留下了哪些蛛丝马迹和抽丝剥茧的线索呢?
第一个破绽,高级联络员秦佑天的叛变,留下了关于水手组织的残缺口供。这个破绽,令钱宇牺牲,031展开行动,开始暴露身份,留下枪伤和应急电话号码两条近乎致命的线索。但031击毙了秦佑天,使这个破绽只剩下了一份残缺的口供。
这份口供首先牵出了李中和、于凤举、郑同恩等三个人,其中李中和引爆手雷牺牲,徐泾镇的交通站被齐佩林端掉,于凤举和郑同恩被捕,但随即被因031透露安全房关押地点的消息而获救,离开上海。这条线索因此断掉。但基本暴露了水手组织的身份特征、资金调度等组织活动规律。
第二个破绽,营救于郑二人行动中使用的汽车被找到,爆破手毕玉海对于第八局的报复性爆炸行动,导致了毕玉海的初步暴露。暴露的原因是齐佩林对于爆破手撤离路线的深度分析,找到了目击者,据此画出了毕玉海的肖像。但这个信息被031提前截获,通知了水手,毕玉海从此处于隐身状态。而毕玉海的最终暴露同样是由于一种报复性爆破行为,留在周汉亭门房的炸弹被追踪高手丁三拆解,根据绝缘胶布的材料锁定爆破手所在的地理区域。这一系列的分析推断充分体现了国民党正规情报部门的技术实力,确实是称得上Professional。而刘新杰与毕玉海窄巷中狭路相逢,关键时刻你死我活争抢手雷,行动队的人开枪,导致毕玉海的牺牲,一定程度上造成假相掩护了031的身份,亦使得这条线索嘎然而止。
第三个破绽,应该是周汉亭。周汉亭究竟是如何进入第八局视线之中的我或许已经忘记了,也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去逐集排查网上剧情,或者是漏了哪一集,而且深圳电视剧频道的广告插播频率不太容易掌握拿捏,有时在遥控器换台的间隙错失重要剧情也在所难免,但这些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也许是从于凤举、郑同恩的身上牵出了关联线索,也许是,丁三从垃圾中翻出了什么东西?不论是什么原因,总之,周汉亭被监控了。而且,谭忠恕把这个布控的任务交给了其手下谍战嗅觉最为灵敏的李伯涵,且有从死牢里启用的追踪高手丁三在一旁掠阵。当时我真是心里一凉,觉得周汉亭死定了。这一定是个致命的破绽,而且从周汉亭身上,一定还会牵扯出水手组织中更为重要的人物和线索。我的想法和李伯涵一样。但由于031及时透露给水手这一重要信息,化解了这一危机。周汉亭也利用了一个保险丝电炉电灯泡之间的物理学原理,成功逃脱,化险为夷。可谓,煮熟的鸭子,飞了!这一场交锋也彻底颠覆了我对于谍战的某些常规观感,即在高水平高级别的谍战交锋中,身份暴露或遭到监控,也并不意味着就是穷途末路或者毫无全身而退的机会。谭忠恕曾经这样总结水手组织的联络方式,说他们采取了并联的方式,而并非常规的串联,因此某一环节出了问题,并不会影响整个水手组织的运作。仅仅抓住某个环节的某个人并不能威胁到水手的安全,必须能够从这个人身上挖出与他接头的上线,这个人才具有“现实意义”。通往水手的这条线只要有一个节点断掉,就可以保障水手的安全。在水手之前的最后一道闸口是“军师”边日南。但我仔细思考了一下,似乎用并联串联来解释这种联络和组织方式还是并不靠谱。实际上,假设抓捕了周汉亭,运用某种手段(比如之后运用在边日南身上的注射某种模糊其意识将其催眠的特殊试剂)诱使他说其出上线,而实质上,周汉亭和边日南之间并没有保密关系,假设周汉亭出问题,那么边日南必然出问题。边日南出问题,则水手危矣。所以无论串联也好,并联也罢,这其中一旦有一个人叛变或者出问题,都是可以一锅端的。
李伯涵对于周汉亭实施布控而不敢贸然实施抓捕,是希望放长线钓大鱼,从周汉亭身上直接看出和发现那个上线,这样更为保险和稳妥。这也是谭忠恕的意思。或许是因为他们好不容易找到了这个有可能一举破获水手组织的破绽,所以不到最后关头不敢轻易冒险,万一在实施抓捕过程中周汉亭主动牺牲掉自己的生命(事实上凡是中共地下党都随时做好了牺牲准备,譬如之前钱宇吞服的氰化钾,爆破手毕玉海手中的手雷,再譬如《潜伏》中翠平手中也有手雷),根本不留给第八局活着审讯自己的机会,那么这一切的确会是鸡飞蛋打,劳而无功。
总之,周汉亭跑了。李伯涵暴跳如雷。但实质上,最终的大问题,还是出在周汉亭身上。如果周汉亭就此隐匿,或者被送回解放区,那么他从此以后就是一个“活死人”或者说“死火山”,永远不会影响到水手组织的安危。但糟糕的是,由于“军师”边日南的牺牲,致使“蜀中无大将”,水手不得不重新启用周汉亭代理“军师”。这样就出了大问题。
因为在布控周汉亭的过程中,八局局长谭忠恕无声无息地在周汉亭身边布下一子,她就是以铁血青年团身份为掩护的何秀凝。这一下谭忠恕和李伯涵之间的段位和水平,高下立判,领导毕竟是领导啊。据我分析猜测(那一集我虽没看,或者由于插播广告踩点不准而错过剧情细节),正是这个何秀凝的存在,透露了和平码头行动的大致时间,酿成了水手组织自成立以来最大的生存危机。在那一晚的冲突中,031被迫卷入,其弟阿九牺牲,水手段海平的夫人牺牲,周汉亭牺牲,水手受枪伤,致使其最终暴露成为早晚之事。
这一切,都是由于何秀凝,这颗谭忠恕不经意间布下的“闲棋冷子”。正如《潜伏》中的“峨眉峰”余则成,“没有具体任务,就是一颗闲棋冷子”。
这就是高手之间的差距,仅这一颗“闲棋冷子”,充分显示了谭忠恕的功力。这也正是谭忠恕在策略或计策或谋略层面的最大成功。当然,兔死狗烹,在达到策略目的之后,何秀凝这枚棋子被无情丢弃,弃如敝履。
下面再说第四个破绽,第三个破绽的引发,恰恰是第四个破绽,董乾坤。如果“军师”边日南不牺牲,则不必重新启用“出过问题”的周汉亭。而边日南的牺牲(令人惊心动魄,水手和刘新杰在谭忠恕监听之下以酒水祭“军师”之死那场戏更是令人不禁潸然),正是由于董乾坤的叛变,他供出了边日南的交通员。和毕玉海的暴露一样,董乾坤的暴露,还是来源于第八局的技术分析。齐佩林在秦佑天口供的灰烬中恢复出一页,牵出了这条“卖报的声音”的线索。这“狗日的秦佑天”,他还真没闲着!当然,我们也可以说这是导演的安排,编剧的安排,剧情的安排。这毕竟是电视剧啊,柳暗花明又一村,怎么精彩怎么来啊。董乾坤的叛变没有什么可说的,谭忠恕一方抓住了人性的弱点。但他叛变的前提条件,在于对他身份的认定。而其身份的认定,仅取决于一个装子弹弹片的盒子,由这个盒子,牵扯出了所谓德械师械修所云云。对于董乾坤身份的认定,涉及到国民党军史、武器装备等各方面的军事知识。呵呵用谭忠恕自己的口吻来说,“对于这个董乾坤身份的认定,要快!”——这个推理的过程也极大地提高了该剧的精彩程度。而且最终还是谭忠恕本人技高一筹,指出连阵亡人员名单也不可放过。家人的人身安危,使得董乾坤的叛变似乎顺理成章别无选择,而之后董乾坤的死,更让人觉得有些悲哀。还有一点,董乾坤在被捕之时,应该也是做好准备“视死如归”的,只是他根本没有这个“自行了断”的时间,就已经被推注了针剂失去了知觉。更觉悲哀的是,本是同根生,在抗日战争中,董乾坤和谭忠恕、刘新杰份属同僚,该是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而且都在阵亡人员名单之中。关于这一点,后面单独说031刘新杰时,还会再展开。我只是觉得,在董乾坤的身上,如果中共地下组织还有什么经验教训需要总结的话,那就是如果水手组织极为重要而董乾坤对于水手组织又真的是足够重要,那么真是应该提前把他的家人送到解放区,不管他有没有“阵亡”。这似乎是一个可以修复的Bug。当然,在这里我们又可以说这是导演的安排,编剧的安排,剧情的安排。柳暗花明又一村,怎么精彩怎么来!
至此,水手一方和谭忠恕的第八局在策略、计策或谋略层面的交锋基本抽丝剥茧分析完毕。总的来说,谭忠恕步步紧逼,水手组织“节节败退”,最终,水手段海平以“水手之死”展开绝地反击,终于在策略层面保全了031,并由此间接确保在战略策略之结合部顺利摧毁“木马计划”,但这一点要充分结合031“杀人游戏”的逻辑推理来一起分析。
下面还是继续开篇高屋建瓴的思路来简单说说双方在第三层面也就是战术或执行或行动层面的交锋。
在战术层面,第八局破获图们江酒馆的行动堪称完美案例,行动处处长李伯涵有丁三助阵,根据谍报组织的活动规律在地图上分析出了A区、B区和C区的分布规律,并锁定了水手基地在B区。董乾坤的暴露更加证实了这种判断,他所在的报亭是这个区域的入口。尽管李伯涵攻击图们江的行动可谓颗粒无收,但整个行动方案的布置,所有细节上的考虑,都充分显示了第八局行动人员在战术执行方面的素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事实上,这也从某种程度上端正了我们从前对于国民党军方或其情报人员的一贯认识。单就技战术和行动层面而言,事实上水手一方处于明显劣势。再譬如对于“心理肖像”和“催眠试剂”这种顶尖级谍战技术的应用,几乎使得031和水手的身份无所遁形。
关于这一点在“苗定纬事件”上也同样得到充分体现。秦佑天的口供暴露了一个电话号码,由此牵出了盖斯勒诊所,由此圈定了一个13人名单。水手段海平也在其中,但只是被常规跟踪盯梢(这一情况延缓了水手和031之间的接头)。这13人中,苗定纬率先“失踪”。事关重大,031刘新杰为确认苗定纬身份,情急之下启用了一个隐蔽的电台。谁知这个电台只发出一句电文的消息,就被第八局电讯处长孙大浦监测到,而且告诉齐佩林这是一个隐蔽了两年多的中共电台。这表明在当时的上海,中共的电台讯号遭到了国民党情报机关的全面压制和监控。只一句电文,就锁定了宋敏仪所用电台的基本区域,只需要等这个电台接受回电,就能精确到户。在当时的情势下,卧底031利用自己隐蔽的身份再度出手,端掉了孙大浦临时增设的监测点,方才化险为夷。由此也付出了必然的代价,这个电台被销毁,永不再用。这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高水平技战术对决给了观众全新的观剧体验,令人大呼过瘾。我们以前好像觉得在白区用电台发报是件“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的事情,但对其危险性的认识远远不够。比如在《狼烟北平》中,燕京大学的学生罗教授的女儿罗梦云在浴室里用水声掩护发报,最后爆破牺牲时还发出了一句革命英雄主义的电文。但《黎明之前》的观剧体验告诉我们,电台发报并不是闹着玩的事情,我们之前对于电讯手段的认知还是处于小儿科的级别。这个一边啃着三明治一边研究发报系统和电话交换机的第八局电讯处长孙大浦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国军的情报人员绝不是我们想象之中被轻松蔑视的窝囊废,是吃素的。从技术层面上说,孙大浦这一类的谍报人员绝对是应该令我们肃然起敬的。
齐佩林的情报处,李伯涵的行动处,其战术执行能力、反应速度和随机应变能力都是超一流的。《黎明之前》从头到尾,所有的战术行动都是在快节奏高效率之中完成的,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缭乱。呵呵包括那个最终被定性为“蒋干盗书”的潜入解放区的行动处主任李德元,身手也很敏捷,表现极为“英勇”。
另外,由于丁三的存在,也使得第八局在追踪侦破这一行动领域几乎占尽上风,无往不利。比如,牵一发而动全身,水手段海平受枪伤之后,他几乎无所遁形,其身份的暴露几乎无可避免。
但归根结底,战术是为策略和战略服务的。技战术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左右谍战双方最终的成败。“术”并不能扭转“势”。
高屋建瓴,说完了战略,策略和战术,再说说游戏,抓卧底031的这个精彩的“杀人游戏”。《黎明之前》的精彩,某种程度上来说正是由于在水手和谭忠恕的交锋和角力之后巧妙穿插了这个031“杀人游戏”。
大学时代开始玩“杀人游戏”,工作之后在单位部门同事的聚会中也常常玩玩这个“杀人游戏”。这个“杀人游戏”有意思,有法官,有警察,有杀手,有好人。一个杀手玩腻了,还可以别出心裁,再增加一个杀手,两个杀手只要有一个活到最后,好人们都要罚酒。玩过“杀人游戏”的人都知道,这个游戏常常会出现误杀好人的情况,而且,越是熟悉的人之间越是容易误杀。有些人平时不显山露水,可一旦抓到杀手牌,心理素质极佳,表现堪称“影帝影后”级别,令人叹为观止。我自己最怕抓杀手牌,因为一旦抓到杀手,心理上是种折磨煎熬(或许这也是031刘新杰不得不用酒精长期麻醉自己的原因之一,当然刘新杰的精神痛苦远远不止于此,譬如目睹其前任沈明铮之死),而且平时大家都是熟悉的同事,先杀哪个,后杀哪个,实在难以抉择,所以宁愿每把都抓到好人,甚至宁愿被误杀,也实在不愿意抓那个杀手。也有过抓到杀手玩到最后一轮的经验,但那是误打误撞,稀里糊涂,更为好笑的是,最后一轮投票时,还剩下三个人,两个好人竟然互相指认,都在拼命争取我这个“杀手”站在他们各自的战线上,以抓获真正的“杀手”。最后揭开底牌,大家都笑破肚皮。
但“杀人游戏”玩得多了,还是可以总结出一些基本规律,比如杀手如果希望走得更远,往往在第一轮不要急于落井下石去杀好人,而是要适时投出自己“艺术”的一票,为下一轮打下良好的“群众基础”,且要随时观察场上局势,“审时度势”,“挑拨离间”,最好先误导群众把“警察”误杀掉(有时直接“铤而走险”扑杀“警察”意图太过明显,容易暴露),有时候,难得糊涂,“装糊涂”也是一种极高明的策略。在游戏中,一贯表现出逻辑分析能力太强的好人往往容易被杀手先解决掉,省得他多嘴。还有一些好人,喜欢闭上眼睛用耳朵听杀手指认杀人的动作的风向和声音,也容易在前几轮就被干掉。呵呵我每每抓到好人时,由于比较喜欢引导群众作一些较为清晰的逻辑推理和分析,而且结果还往往比较准确,所以总是在前几轮就“光荣牺牲”了。
对于《黎明之前》中的这个031“杀人游戏”,也可以认为,一开始杀手有两个,刘新杰是一个,钱宇是一个,秦佑天的叛变导致了钱宇的暴露和牺牲。钱宇是刘新杰发展的下线,用国军的话说,就是“被赤化”。这个概念其实对于从国军阵营弃暗投明投身到中共革命事业之中的谍报人员尤为重要。比如《潜伏》之中的余则成“被赤化”,就极为巧妙且极具隐蔽性,余则成是在对军统头子戴笠以新四军情报从日寇处换取个人财产物资的行为极度失望信仰崩塌的前提下,在去往陕西会馆的路上遭到政保总署特务的“杀人灭口”,几乎搭上了一条命,然后才“变身”为中共谍报人员。这种“被赤化”的隐蔽性极高,且中共方面恰如其分地拿捏了时间和火候,致使“峨眉峰”这枚“闲棋冷子”的履历天衣无缝。而在《黎明之前》中,根据李伯涵对刘新杰履历的调查,刘新杰存在“被赤化”的可能,在他离开某个工厂后,那里随即爆发了“赤色运动”。
在钱宇牺牲以后,可以认为只有刘新杰一个“杀手”。也可以还存在另一个“准杀手”,或者说介于“杀手”和“好人”之间,虽然还没有完全“被赤化”,但不会对“杀手”的安全构成威胁。
秦佑天之死,留下关于“杀手”031的两条线索。一是枪伤,一是指向自动交换机的电话号码98266。枪伤几乎是难以推翻的铁证。这条线索由李伯涵率先指出,但妙也就妙在,这条枪伤的线索是由李伯涵指出的,这也就存在了为刘新杰翻案的可能,这个容后再叙。但在枪伤这条线索的推论上,让我们不得不佩服行动处处长李伯涵的技战术素养和分析推理能力。
枪伤这条线索,由于医务处处长马蔚然这个“准杀手”的存在,被暂时掩盖。但最终还是被齐佩林和孙大浦发现。
钱宇用局长专线打出一个奇特电话号码,通过自动交换机转接到另一个电话号码,这条线索由于自动交换机被刘新杰破坏,也暂时中断。但最终还是经由李伯涵提醒,由孙大浦通过逆向排查,找到了刘新杰家的电话。但妙也就妙在,是他李伯涵提醒。
这两条线索同时指向刘新杰,按常理说应该是铁案如山。齐佩林和孙大浦都是老江湖,在这种事情上不可能犯低级错误。许多剧迷也在此存疑,认为这有可能是本剧的最大一个Bug。(正如我之前认为本剧的最大Bug,乃是“木马计划”的“木马”二字,因为在我脑海的下意识概念中,“木马”应该是一个计算机病毒的概念,而在解放前夕,恐怕当时的计算机技术还远没有到这个程度,那时恐怕连286、386都还没有吧?我当时觉得,这个“木马计划”或者应该更名为“木牛流马计划”方才比较靠谱。但后来我仔细百度了一下,发现“木马”这个概念最初是来源于希腊传说中的“特洛伊木马”,方才释怀。而实际上,就算没有“特洛伊木马”,我们也还有诸如“旋转木马”的概念,所以,“木马”这个词在《黎明之前》中也完全是可用的。)
但我仔细看了前后情节,将整个推理过程又仔细思索了一遍。确实为刘新杰得出了合理的解释。最后谭忠恕、齐佩林、孙大浦三个人一起也为刘新杰做出了合理解释,在他们解释的基础上,似乎还可以再延伸拓展一些,使这种解释更为合理,天衣无缝。
我首先想说的是,在这个抓杀手的过程中,任何人都有可能判断失误,不可能像下围棋的复盘那样,一步也不出错,许多超一流高手,在复盘时都有可能捶胸顿足,后悔自己当时为何那样落子。这其间至少有一个影响因素,那就是,时间,甚至是读秒。时间紧迫,稍纵即逝,是人就有可能犯错。
而在《黎明之前》中,除了时间,还夹杂着感情因素,那就是,亲如兄弟的同事之情。
在枪伤和电话号码这两个证据同时暴露的情况下,刘新杰制伏了齐佩林和孙大浦,但并没有下杀手。我想他被反绑在卫生间的时候,也一定在挖空心思想怎么去解释。
确实,刘新杰解释说枪伤是擦枪走火,那晚的电话是马蔚然接的,这在当时对于齐孙二人这样的老江湖来说实在有些牵强。但不要忘记,当时二人的脑门是对着刘新杰的枪口,而刘新杰并没有杀人灭口。而且,间不容发的,八局局长谭忠恕马上安排有重大紧急任务,即通过“代理军师”周汉亭这条线,判断出码头位置,且当晚的行动极有可能抓获水手。而且,刘新杰不动声色地去了,去执行谭忠恕安排给他的跟踪周汉亭的任务。孙大浦是有怀疑,孙大浦是想不通,而且也在刘新杰的汽车里磨蹭了许久。但刘新杰就给他来个装傻,装糊涂。
在这种情况下,齐佩林和孙大浦的决定也仅仅是将这件事先压一压,迟一点再向谭忠恕汇报。
而在之后相当短的时间之内,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几乎是在读秒声中引发了连锁反应,使得齐佩林和孙大浦根本没有时间对于枪伤和电话号码对刘新杰进行常规的逼问和对质,而随着水手的“被抓获”,其在最终审讯中指出了上峰对于谭忠恕的打压和企图裁撤第八局,初步动摇了谭忠恕所谓对党国忠诚的信仰,并在临死之前直接指认刘新杰为031,从而令谭忠恕一方彻底陷入了反向推理的迷局。
于是,时过境迁,这一切都有了合理的解释。
在“李伯涵想栽赃刘新杰”这一假设前提下,枪伤和电话号码都可以找到“完美的解释”。
枪伤不用说,李伯涵事后移动了尸体,故意造成了杀手中枪的假相。
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刘新杰身上有枪伤。
怎么知道的?他的“同党”马蔚然告诉他的。
为什么体检时马蔚然不在谭忠恕面前直接揭发刘新杰?这就好像玩杀手游戏一样,由于马蔚然最终要逃往解放区,迟早要暴露身份,所以他如果直接揭发刘新杰,就等于直接撇清了刘新杰。作为“杀手”李伯涵一方的人,马蔚然直接揭发的人,一定是“好人”。
所以,这个枪伤要留给谭忠恕、齐佩林、孙大浦他们自己去发现,这样才天衣无缝。总之绝不能从马蔚然嘴里说出来。
而且刘新杰说了一个大实话,枪伤是马蔚然亲手给缝的。这也得到了孙大浦的认证。
至此,关于枪伤的解释,在军情第八局的内部档案上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再说电话号码,当晚的电话是打到刘新杰家里,马蔚然接的。这的确有些牵强,因为这个指向自动交换机的特殊电话号码要保证“杀手”一方的人肯定能接到,又怎么会随随便便指向刘新杰家里呢?很显然马蔚然不可能每晚都去刘新杰家喝酒,而这种备用的特殊电话号码一定是事先就埋好的,非到危急时刻不会随便启用,所以这一点刘新杰绝对是撇不清的。
但既然连李德元从解放区带回来的“刘新杰是031的情报”都可以被反向推理认为是“蒋干盗书”,那么这个电话号码就一定可以被反向推理出一个更加天衣无缝的解释。
我在这里也作一个抛砖引玉的尝试,假设李伯涵足够阴险,一门心思要栽赃刘新杰,那么他完全可以事先埋两个自动交换机甚至三个自动交换机,三个备用电话号码,这并不是什么难事,一个指向刘新杰,用于关键时刻的栽赃,一个指向李伯涵自己家,一个指向马蔚然家。
那天晚上钱宇为什么打到刘新杰家?因为打到刘新杰家,一箭双雕,既可以栽赃,马蔚然又可以接到电话,然后马蔚然再通知李伯涵动手。这比直接打给李伯涵或者马蔚然效果都要好。
钱宇为什么知道当晚马蔚然在刘新杰家?
这很简单,钱宇和马蔚然是一伙的,而且大家都是同事,又都是干这一行的,所以每天下班之前必然会互相透露行踪,方便必要时互通消息。
下班时马蔚然会非常自然地路过值班室,漫不经心对钱宇说,今天晚上我上刘新杰家喝酒去。这很正常。
这难道不是一个近乎完美无缺的解释吗?
正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如果只算一步,曹操和司马懿非要算两步,这样就总是落入圈套。如果要再算三步四步,那么更加不得了,非把自己绕晕不可。兵不厌诈,曹操自己本来就喜欢使诈,所以在诸葛亮面前,往往是诈来诈去,最终自己把自己给诈了。
所以在这种反向推理的“杀人游戏”上,越是老江湖,越是容易上当。
在对李伯涵“杀手”身份的认定上,孙大浦还提供了一个极为有力的证据,这也是为什么在刘新杰在和平码头激战中“受枪伤”后,在医院里孙大浦用力拍刘新杰的肩膀,笑呵呵地说,“兄弟,关键时刻,我会为你说话的”的原因之所在。
这个“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录音证据在开头我们第一遍听的时候或许漫不经心,但在假设李伯涵是“杀手”,且马蔚然是被其“赤化”的“亲密战友”的前提条件下,再听这段话,这里面就发生了奇妙的化学变化,完全变味了。尤其是马蔚然对李伯涵说,我怎么知道你就不是那个杀手?李伯涵愣了一下,随即干笑着说,老马,你现在的水平可是越来越高了啊!事实上,在第一遍看到这里的时候我就隐约感觉到这段意外“被监听”的对白绝非空穴来风,就好像玩RPG游戏一样,绝不会无缘无故地让你找到某样东西,果不其然,这段对白在官子阶段对于李伯涵和马蔚然之间“亲密关系”的指证中起到了大作用。这里值得浮一大白!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这个031“杀人游戏”。就好比Mckinsey的Case Study,摆在谭忠恕、齐佩林和孙大浦面前,有两个Scenario。
Scenario A,李伯涵是“杀手”,所有案情和线索在技术上都可以找到完美合理的解释。
Scenario B,刘新杰是“杀手”,所有案情和线索在技术上也都可找到完美合理的解释。
但不要忘了,这里面除了技术因素,还有感情因素。
即便Scenario B成立,刘新杰是“杀手”,但是,刘新杰即便“被发现”,也没有“杀人灭口”,威胁到齐佩林和孙大浦的人身安全,即便“被通缉”,也没有“鱼死网破”,威胁谭忠恕的家人的生命安全。因为,他们是兄弟。
而李伯涵呢,他勾结欧阳次长,要裁撤第八局,而且事实上已经严重威胁到谭忠恕本人的人身自由乃至生命安全。李伯涵的这种越级上窜的行为,乃是官场或职场大忌。(呵呵联想到《杜拉拉升职记》,我们也可以认为齐佩林的情报处是市场部,李伯涵的行动处是销售部,孙大浦的电讯处是IT部,而刘新杰的总务处,则兼具行政部和某些财务部的核销职能。只不过他这个财务部,基本上从来不审市场部齐佩林的单呵呵。如他所言,他是烂在木头里的钉子,看来这块木头,没有审计部。要不然为何连丁三这样的死囚都可以从“天牢”里捞出来,且可以用几千加仑的汽油,跟“最高军事法庭”多换他一个月的命呢?而且还有一个重大问题,这几个部门之间存在信息交换和泄密的可能性,要不然刘新杰也不会有机会获得那么多有价值的信息提前透露给水手,这一点其实谭忠恕也有意识到的,因此之后凡是第八局有重大行动都会提前隔离几位处长。而在中共这边,水手对其组织的所有成员保密程度极高,刘新杰和顾晔佳几乎是在最后一刻,才知道了彼此的身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正是这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间接保全了031。且还有一点至关重要,即水手对031的绝对指挥,即使是在和平码头枪战后刘新杰对水手的决策能力有怀疑和信心动摇时,这一点依然得到确保。而最终通过了水手的终极考验、做到了“烂也要烂在木头里”的钉子031,终于成功拿到了“诸葛遗策”。)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谭忠恕而言,当然会选Scenario A,消除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隐患。而且,站在“效忠党国”的立场上,如果Scenario A成立,李伯涵是“杀手”,那么其对于“木马计划”的威胁也最大。
而即便刘新杰是杀手,一不会威胁到谭忠恕、齐佩林、孙大浦三人的人身安全,二不会立即威胁到“木马计划”的安全。
所以,何乐而不为?杀“叛徒”,保“兄弟”。亦正是这种“兄弟之情”,使得刘新杰和谭忠恕在“黎明之前”,嬉笑怒骂之间的每一次对视,每一次凝眸颦眉,都值得推敲和玩味。从这点上说,谭忠恕何时如梦初醒意识到031就是刘新杰,其实并不重要,这个时间点从他有意无意将“木马计划”的名册和联络密码透露给刘新杰的那一刻,到剧终时两人在水手墓地前的那番“我也会找到的”终极对话并最终主动留给刘新杰选择自己道路的机会以致兄弟二人终于分道扬镳,在在都是可能的。甚至有可能,在这之前的任何一个游戏“复盘”的时刻,乃至是在选定Scenario A的那一刻,他就已经知道他的这个亲密无间的生死兄弟刘新杰,就是031。甚至是还在这之前——“黎明之前”的任何一个时刻(事实上谭忠恕对于刘新杰的试探和怀疑由来已久,这一点从他处心积虑安排刘新杰抓捕毕玉海和李伯涵攻击图们江的行动几乎同时开始就可以一览无余)。任何人都不可以低估谭忠恕,包括水手。这就好比新《三国》中所畅想设定的曹操在赤壁之战后下出“弃汉中而乱荆州以破孙刘联盟”这步棋,事实上究竟历史上的曹操在三国对局落子时是不是真的这样想?无人知晓。
其实对于谭忠恕和刘新杰之间的这种“手足之情”、“兄弟之情”,在《黎明之前》中有着深刻诠释。(包括对于“亲情”的镜头捕捉,这里面都有一种“深刻的同情”在!每每在惊雷之后的无声处巧妙穿插有关亲人、家人的温软画面,无论是中共一方,还是国民党一方。这种安排亦从人性的立场和角度引人深思。尽管信仰不同,政治立场不同,但在人性的基本面上,这些人物都有其共通之处。哪怕这个人是“叛徒”,这个人是“汉奸”,汉奸也有家人的!譬如《潜伏》中李海丰被余则成击毙之后,导演都还有意无意掠过了一个他家人的镜头。让人喟叹!不是么,所谓“今生今世”,一失足成千古恨,“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这样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又是从谁口里说出来的?)
比如在开头刘新杰去谭忠恕家做客,二人在酒酣耳热之际齐声高唱黄埔陆军军歌,其实这一幕是相当感人的。从歌词内容上说,这首军歌的主旨立意没有任何问题,任何一个热血男儿,听到这首军歌,只怕都会热血澎湃,誓死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我想抗战之初蒋委员长那句著名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论断只怕也是渊源于这支军歌吧。
更有意思的是,在唱完这首陆军军歌之后,谭忠恕又唱了一首歌,李叔同的《送别》。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其实人的命运真的是很难说的,所谓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的常德会战中,谭忠恕和刘新杰是一个战壕里同仇敌忾的生死兄弟,他们都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都在阵亡人员名单之中。他们的命可以说都是捡回来的,对于生死二字,早已看淡看破。
关于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的常德会战,记得在《血色湘西》中也曾经提到过,对于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上抗击日寇所做出的巨大贡献,他们曾经为国家为民族洒下的英雄血泪,历史不应磨灭。我们也应当铭记。绝不是以往政治概念中的那种“望风逃窜”,“不堪一击”。事实上在国民党军体系中,确确实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尊敬的优秀军人和将领。譬如,《亮剑》中与李云龙惺惺相惜的楚云飞这样的艺术形象。
这也让我想起了《历史的天空》,姜大牙原本是要去投国军,最后却投了八路军,而陈墨涵原本是要投奔八路军,谁想最终却入编了国军。但不管是国军还是八路军,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都为抗日战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黎明之前》的片尾曲中有这么两句,“一起吞下酒的暖,舔过剑的寒”,一瞬间就“把我的耳朵叫醒”。这两句词我个人非常喜欢,很有点稼轩词中“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味道。这两句是我敲击这个帖子最初的灵感泉源,同时也是这个帖子的标题——

风吹散
乱世中的尘埃
我们相遇在英雄的年代
一样不灭的情怀
沉默的期盼
岁月流转了各自的成与败
云舒展
黎明前的光线
我们却站在
相望的彼岸
一起吞下酒的暖
舔过剑的寒
分了天涯
你和我各走一半
同样是灿烂的繁星
也有不同的轨迹
落在哪里你我都是好兄弟
就算这一次远去
相隔千里
我们的心
还会再一次靠近
从此后
行走的天地
又多了一份孤寂
请别忘记你是我的好兄弟
时间弄皱了记忆
荒草萋萋
回眼望去
是我们洒过泪的土地
2010年11月20日始敲于南山之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