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鸟朝凤》读后感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89054/3f8855ecbebb3d2e.jpg)
我的想象中,百鸟朝凤,是森林中,相当种类相当数量的鸟类,朝拜凤凰的场景。那是一种对王者的崇拜,一种和谐,一种美好。近来,读了青年作家肖江虹《百鸟朝凤》,才知道百鸟朝凤的含义与我的想象完全不同。这里的百鸟朝凤,是唢呐匠技艺的最高境界,只有担当唢呐班班主的人才有资格吹,只有德行高尚、劳苦功高、为人民服务的人才有资格享有这支曲子。
小说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一是游天鸣学艺,到学成,成为游家班班主,具备吹奏百鸟朝凤的资格;二是游天鸣带领游家班苦心经营,终究散伙;三是恢复游家班,进城寻找班员,却发现已经不可能再组成游家班。故事情节不复杂,人物关系也比较简单,很好理解。但并不因为简单就没有内涵,相反,简单普通的故事里,蕴含着巨大的思想力量。我读后主要有三点印象深刻:
时代虽然变了,学习技艺的方法没有变。唢呐是一门匠活。这里有技艺,也有精神。游天鸣的师傅焦三爷,为什么收他为徒?是看中他有忠孝爱亲、自省自励的本质;师傅几个月并不教授技艺,而是让他用芦苇秆练习吸水。在决定唢呐传承人的时候,师傅并没有传给技术最好的徒弟蓝玉,而是一个能够将唢呐吹到底的人——游天鸣。小说还写到,师傅带领他们出活,别人出大价钱,让吹百鸟朝凤。徒弟们都觉得划算,但师傅就是拒绝了。把唢呐匠选徒、教徒、授徒、定接班人的套路,做了全景描绘,写活了整个唢呐技艺传承过程。这就是唢呐这门匠活的言传身教。作者没有明说,但显然是赞成的。
时代虽然变了,那些礼崩乐坏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老马的儿子们有钱,在其老子死后,不但请了唢呐,还请来乐队,把老马的葬礼,搞得“新鲜而奇特”。“马家大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喜气洋洋,奔丧迟到的人,以为走错了门。木庄的乡亲脸上都有了怒气……一个阿婆眼神出离的愤怒……”。小说中,还补叙了游家班解散后,新的唢呐匠场面。火庄的唢呐匠,占据了整个院坝,连死者这个主角都被逼到了狭窄的一隅……唢呐匠一色暗红色西服,大宽领,下摆还卷了圆边,一个个像即将走入洞房的新郎……班主是银灰色西服。最显眼的,还不是班主,是他面前盘子里的一沓钞票,百元面额的……作者没有明说,但显然是鄙夷的。
时代虽然变了,那些对人的基本关怀不是做的更好而是更差了。游天鸣成为游家班班主后,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终于还是解散了。不是不努力,不是技艺不行,而是形势比人强。当他决心恢复的时候,梦想却被现实碾的粉碎。唢呐班成员多数都在城市务工,不愿意回家从事唢呐营生;即使都愿意回去,也不能组成唢呐班了。大师兄,由于一次意外,断了一条腿;二师兄在木材厂打工,中指齐根被锯木机吃掉了;四师兄在水泥厂工作,他试吹唢呐,痛苦的停滞了,吐出一口浓痰,地上的浓痰有水泥一样的颜色。当他们还是焦家班,或者游家班时,师兄弟之间感情真挚,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如今,只身在恶劣的环境下打拼……我哭了,师傅也哭了。时代虽然变了,经济也向前发展了,可我们人民的生活怎样呢?作者没有明说,但显然是忧伤的,甚至是愤怒的。
作者关注时代变化中的民间唢呐匠的生存问题,但我们看不出他对唢呐匠生存的道德评价,应该生存,或是不应该生存。作者只是客观的记录下唢呐匠的生存状态。但在这个平实的记录中,已经有很多作者的观点和倾向。我们如果细细体会,不难看出作者的爱憎倾向。如果能和作者共鸣,我们就知道了变化的时代应该坚守什么,那无疑是美好的,愉悦的体验!
![](https://img.haomeiwen.com/i20889054/51c56bb41540fabb.jpg)
网友评论